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移动医疗将有线 “向前延伸50米”:上海仁济医院让平板电脑真正为医生所用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陈翠翠

上海仁济医院院史墙,至今已建院170年

上海仁济医院院史墙,至今已建院170年

上海仁济医院,1884年建院,今年恰逢170年院庆,其信息化发展,正如该院的独特文化,低调务实不盲从,但却紧跟技术发展潮流。近年来,仁济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开展移动医疗的应用,并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让医护人员和病患更便利。

“医生和患者是医院信息流的主体,即使一点小的改变,能够让医务人员更便利,对我们做IT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欣慰。” 上海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孟丽莉如是说。

两年前,仁济医院为了加速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特聘了临床医生和护士作为信息化建设顾问,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在以往医疗软件的设计中,更多的是参照医政的管理制度,而这些特别顾问,会从临床医生的使用角度,告诉信息中心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符合医生的操作习性。

“以医生的身份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中,从医生的角度提出需求和改进,在细枝末节帮助系统更加完善,让整个诊疗活动更加细致。例如在做医嘱界面时,如何做的更人性化,让医生更容易使用。”参与了仁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医生顾问李佳怡说。

日间病房管理信息化

上海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孟丽莉

上海仁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孟丽莉

在仁济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日间管理中心的信息化,其中设立了日间病房、日间化疗中心、日间手术管理等,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资源利用率。患者管理中心负责将患者入院前的检查检验单、既往病史等资料进行整合。在病人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中心给病人安排手术日期,随后通过电子短信平台通知患者手术日期和注意事项,同时也给负责医生发送提醒。做完手术后,通过随访平台对患者进行术后管理。现在,整个系统只需要一个护士和两个文书就可以很好的运作。

在此之前,医生开具住院单交由护士,护士长安排手术日期,但这个过程信息“脱节”,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情况。病人在24小时内从入院到出院,对信息化程度要求特别高,通过日间手术管理系统,整合患者过程中所有的信息,改造原有流程,确保每个安排进来的患者都可以按时做手术,提高医院资源使用率。而对于医生来说,可以清晰地知道手术安排的情况,帮助医生合理安排时间。

孟丽莉介绍说,这个系统一是把有效的医疗资源给利用好了,二是利用移动医疗的概念,将医疗服务向前延伸,三是把家庭医生、社区以及病人和医院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医疗管理的监管概念。而这三点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营养点餐:病人饮食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仁济医院的点餐系统

仁济医院的点餐系统

此外,仁济医院在膳食管理方面实现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看似简单的院内饮食服务,实际上背后的工作非常繁杂。“7年前,我发现病人的膳食管理和服务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配膳统计全都是人工操作,楼上楼下多次往返效率低;配膳员和营养师的交流很多都非常的初级,营养师和配膳人员很少,不仅人力成本大,饮食治疗符合率达不到1%,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配膳工作,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仁济医院营养科主任万燕萍回忆起七年前临床营养科的情形,“如果能做到配膳员不下楼,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和病人交流,将有效提升病人饮食服务质量。所以,当时我就提出病人饮食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根据病人的疾病、年龄等进行饮食规则,并设计到系统中,同时与HIS系统同步,结合医生开立的饮食医嘱进行合理配膳。配膳员只需要拿着平板电脑确认相应的患者,平板电脑上立刻显示患者可以选择的食物。“现在,病人饮食服务满意度达到95%,配膳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病人的依从性得到了提高,信息化帮助营养科实现全方位的管理,工作人员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万燕萍对信息化所带来的改进非常肯定。

“这种变革,是一种勇气和决心,尤其是在观念上的革新是很多无法比拟的。现在很多移动工作站都是针对医生和护士,而忽略了最基层的工勤人员,底层基础决定上层质量。”孟丽莉总结说,虽然这只是简单的饮食工作,但也有其创新点,一是管理创新,完全改变过去纯手工的模式,普通的勤工人员就能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二是观念创新,把简单的吃饭问题用信息化来完成,在病区配备平板电脑,在备餐间配备大屏幕显示屏,全流程信息畅通准确。

“实际上,在整体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我们把医生、护士、营养师等群体放到整个运营链里来考虑,只有从‘易用’、‘实际’的角度来考虑,才能走得更好,更扎实。”孟丽莉说。

1 2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移动医疗将有线 “向前延伸50米”:上海仁济医院让平板电脑真正为医生所用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