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激荡20年】系列报道:忆往昔HIT做强做大梦未圆,看明朝挺立潮头唯务实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朱小兵

北大HIT论坛-拓荒

2014第一届北大HIT论坛现场 左起:李包罗、任连仲、曹德贤、何雨生、尚邦治

11月1日-2日,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医信“)联合北京大学医学信息学中心共同发起和主办以“激荡20年”为主题的“2014第一届北大HIT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风云激荡20年,正是以1994年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医疗独立软件开发商北京众邦慧智公司的诞生为一个起点,以2014年,继承了HIT光荣血脉和历史传承的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改组创建为另一个新的起点。

20年弹指一挥间。不明历史,不知未来。为此,HIT专家网专门采访了亲历中国医疗信息化各个重要阶段的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原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信息中心原主任曹德贤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任连仲教授,请三位业界顶尖前辈达人分享他们对于历史的思考、对于未来的期望。

本土企业撑起中国医疗信息化一片天

HIT专家网:一叶知秋。如何看待从众邦到方正、北大医信以及与此相关的整个HIT变革过程?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CHIMA)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原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原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

 李包罗:我想特别强调:过去20年中国HIT的发展,主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基本能够满足医院信息化的要求。实际上在中国HIT领域,没有看到像其他很多行业信息化应用一样,底子都是国外来的。但是卫生行业主要靠自己的努力,打下了一片天地,而且还没有看到有国企产品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这与中国HIT企业自主开发的系统实用廉价有直接关系,尽管它们仍有很多不足。现在,各级医院、医保,都已经到了没有HIT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的局面,在应用层主要依托中国本土企业提供的系统支撑,这是值得肯定的。

北京众邦慧智公司(简称:众邦)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商、供应商,敲响了中国医疗卫生信息产业的开市钟声。由众邦开发的“中国医院信息系统”成就了中国第一个集成的医院信息系统,开创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和商业化企业级数据库架构的医院信息系统

的新时代。北京人民医院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全院实现C/S架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一个公司,一个产品,站在全国信息化浪潮的风口浪尖上,引领中国医院信息化十年之久。

北大医信公司在传承众邦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多项突出业绩,特别是全国第一个基于HL7 3.0标准的自主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开发并在人民医院实现,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美国HIMSS 7级评测的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应用。我也了解到,北大医信试图继续站在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发展领头羊的位置,打造中国HIT领域的航空母舰,引领中国医院信息化的未来二十年。

曹德贤:我国的医疗信息化事业,离不开政府支持,但更需要一个强大的产业。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要实现医疗信息化,是不可能的。众邦的创建以及过去的20年,最大的贡献是开辟了一个新兴产业。

历史上,卫生行业信息化由于各种原因,未能纳入国家金字系列工程,曾一度错失政府投资的战略发展机遇。众邦抓住“八五”攻关课题机遇,开发第一套集成的中国医院信息系统,还是希望搭车。正是以课题为契机,自主研发,才开始了中国医疗信息技术产业的创业。

众邦之后,HIT企业如雨后春笋,开启了HIT产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2009年新医改启动后,我国卫生信息化进入全新时期,这也是基于前面已有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取得最近5年的发展成果。总之,过去20年,功不可没,成绩显著。

任连仲:作为一个医疗IT行业的老兵,一直期望着我国医疗IT业能有一批本土企业,不仅做大,而且做强。可喜的是,经过20余年的奋斗,确有一批企业在战胜一个个破折坎坷、坚韧不拔、坚持奋斗,在主客观环境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已经壮大起来,员工人数达到数百人乃至上千人,分公司或办事处遍布全国。北大医信正是其中逐渐大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HIT企业之一。

 

HIT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

HIT专家网:有哪些历史经验,值得今天的HIT企业借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信息中心原主任曹德贤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信息中心原主任曹德贤教授曹德贤

李包罗:从众邦的创业史可以归纳出事业的成功,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第一,天时:众邦创建,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内地经济飞速增长,台湾、海外资本蜂拥而至,此乃天时,可遇而不可求。第二,地利:中国有县级医院约18000家,三甲医院近1000家,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日趋强烈的刚性要求,之后还有电子病历、临床决策、区域卫生信息化需求。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独一无二。第三,人和:众邦的人脉横跨内地、美国与台湾地区,牵手管理与IT,连接政府与市场。岂是他人可望其项背?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原北京天坛医院戴建平院长有一句名言:办实业、搞项目,成功的秘诀是:“仰仗官府,勾结洋人”。政府手中有人脉、有市场,洋人手中有技术、有资本。其实,何止今天,自满清洋务运动以来,这是经历过实践检验的规律。

回顾众邦慧智的创业历程,这些条件与生俱来。众邦成就了十年的辉煌,毫无疑问与具备这些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但是,可惜的是,所有这些条件的具备,仅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已。

我国HIT产业发展,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HIT产业的成长,在很大程度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市场、资本规律还理解不够。很多公司苦苦挣扎,未能壮大,根本原因,还是政府的作用不容或缺。2009年以后,政府主导卫生信息化,加大政府投入,鼓励了一大批有实力的IT企业加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大的HIT产业规模支撑。

另外,多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支HIT人才队伍,这是非常可贵的财富。我们积累了很多有关医疗行业需求、流程的经验和知识,一批拥有这些积累的人才,成为卫生信息化行业的骨干,但是还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医疗信息化在学科建设方面,还未能得到教育部门部的响应,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医学信息学已经成为学科。好在经过历练,中国卫生信息人在学习成长,也证明了这个领域的专业难度。HIT产业已经成为一所无形的大学校,为今后HIT人才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未来,我相信医疗信息化前景会越来越好。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资本有兴趣。这将直接促进产品服务的提升、人才的丰富。

 任连仲:一个实力较强的HIT企业,至少应该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受到欢迎。用户觉得你的产品能够满足或贴近他们的要求。第二,企业有生命力,能够让用户觉得你靠得住。用了你的产品,用户不必担心有今天没了明天,一句话,能够让用户放心。第三,产品有生命力。用户的业务总在不断发展,需求总在不断深化,你的系统或产品总能支持他们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需求;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出现时,你的系统或产品能够与它们集成衔接,用户的以往投资能够得到继续发酵。第四,产品性价比良好。让用户觉得购买你的产品,所得利益与其所花资金相比,觉得值。第五,用户体验好。用什么技术实现是你自己的事,用户期求的是易用、敏捷、易掌握、易维护,让用户真正的喜欢上它。第六,服务跟得上。用户有疑问你能给出满意的解答,用户有新的需求你能协助解决,就是常说的,让用户感觉你已经是他的朋友。

如果用这样六个特征去衡量,我们的HIT企业、包括已经大起来的企业,总体上还不够强。真正把企业做强,我觉得这是当下各家企业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当然,做好这篇文章,不只是一代人,甚至需要几代人认真地、持续地做下去的。

 

如何做强HIT产业和企业

HIT专家网:当前,应该如何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做强HIT产业和企业?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任连仲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任连仲教授

曹德贤:过去,我们也有很多经验教训:

 第一,学习不够。包括政府、企业、机构、院校,都还有很多不熟悉的领域,需要继续营造研究之风,注重持续积累。表现为缺乏可操作的战略规划,比如3521规划只是一个框架,要真正形成目标、执行阶段、评估考核等。明确实施主体,分解成多个项目,投入多少等,否则很难落实。政策、立法、经费投入等,目前都还跟不上。

第二,我们的工作方法还有问题。一是比较粗线条,二是缺乏组织体系保证,特别是人力资源没有保障。整个工作体系上下不衔接,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因此也很难形成问责。海关、税务、银行、水利等,组织体系都比较健全到位。职能定位、组织功能、人才结构、责任监管体系的缺乏,不利于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当然也不利于HIT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至今为止,各种医疗机构的信息中心、信息科的归属、功能定位、人力编制、机构设置等,都没有统一的设计,缺乏有序的组织体系。虽然这几年政府主导卫生信息化,有所改善,但是还非常有限,各地做法不一。说明我们在配套政策、组织体系建设方面都有不足,这是工作方法学上的问题,值得总结。

李包罗: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的实践,不过是一些更一般的规律在中国HIT领域的体验而已。只有体验过的书本知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技术,市场和资本的辩证统一,人是关键因素。

  • 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
  •  赢得市场的关键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只有客户满意,企业才能成功。
  • 资本的运作是保证企业永续运营的基本条件。
  •  懂技术、懂市场开拓、娴于资本运作的有气魄、顽强、坚韧、团结的团队是企业的灵魂,成功的保障。

任连仲:中国HIT企业要做强,须从这几方面做起:

第一,把医学信息管理当做一门学科。说它是一门科学,估计不会有多大争论,问题是需要认真的对待才行。只有真正的把它当做一门学科,才会有持续不断的研究投入,才能坚持不懈地研究其内在规律,不断总结、发现、优化、积累和传承,才能使企业的厚重和内涵不断增加,也只有这样,才会形成真正的核心团队,凝聚住优秀人才,才敢有把握地“决胜未来”。

第二,树立正确的民族企业发展理念。强调民族性是因为,任何一项信息管理都必须与本土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历史经验也证明,任何国外先进的技术或产品,只有与本国的优良传统融合起来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产品。

第三,掌握好发展中的变与不变。变是绝对的,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在变,用户的需求在变,技术手段也在变。但也有些规律性的要素是不变的。我认为,分析出变与不变的要素,特别是把握好不变的元素,对当前有重要意义。总结过去,我认为以下要素是不变的:

1.信息化的基本目标是不变的。信息化追求的总是高效、易用、易维、可持续发展;技术和手段总是为目标服务的;解决今天问题的同时还要为后续发展做好铺垫,系统或产品才会长久生命力。

2.与用户结合的研发模式是不变的。20年的发展,有两点是无可争议的:一是要想做好某项业务管理,必须了解和体验其业务操作和业务管理,然后才能做出有深度有创建的综合分析;二是先进的、有生命力的系统,都是在具有良好业务操作和业务管理的机构内孵化出来的。

3.经典核心业务管理也可说是不变的。20多年证明,医院经典的核心的业务管理,包括其业务流程基本上是不变的。系统的设计和产品管理,可以把不变的这部分固化起来,再专门给出一种手段来应对变化的东西。这样,不仅利于把系统或产品做好,也利于形成产业链。从而把企业做稳做大做强。

4.所有成果不断积累并代代传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户会有创造,技术人员会有创造。这些创造可能是一个软件包,可能是一项技术,也可能是一个好的方法。企业总部要对这些创造进行收集、整理、选优,做出说明并分类汇集,从而变成自己的技术或产品。20年来,业内一个共同体会是,好的产品设计,好的项目实施,与从业人员的积累是密切相关的。

5.逐渐建立技术和管理所需的规范。好的素养和文化需要形成共识并传承;好的产品,既要有好的产品说明,还需要有产品或项目实施细则(或指导);任何标准和规范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强的企业应该成为行业标准和规范产生的源泉。

赞(1)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激荡20年】系列报道:忆往昔HIT做强做大梦未圆,看明朝挺立潮头唯务实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