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基于大型医院的远程医疗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信息中心 商建国

整合当前运行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一套适应远程医疗管理需求的运营平台,解决远程医疗系统碎片化与孤岛现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提出,设计省级远程医疗管理平台,融合现有的基于大型医院的视屏远程会诊系统,形成全互联互通远程医疗云平台。实现统一的用户注册、登录、专家目录建立以及统一的申请会诊界面与记录,形成统一的数据架构。通过省级平台调用各远程医疗中心的视屏会诊系统,实现开放的常态化的云服务体系。

2010以来中央财政分4次拨款,接近20亿元人民币,支持22个中西部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基层远程医疗系统,并安排12所原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与12个西部省份建立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共纳入12所原部属(管)医院、98所三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和726所县级医院,有力推动了远程医疗的发展。根据卫计委2013年的统计,全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计2057所。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没有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及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和协同,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

《纲要》还提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这些都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因此,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通共享、远程医疗服务和教学培训的信息渠道。

 远程医疗管理平台系统架构

通过这几年的投入,我国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但在总体规划、功能实现、互联互通等方面也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整合当前运行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一套适应远程医疗管理需求的运营平台,解决远程医疗系统碎片化与孤岛现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设计省级远程医疗管理平台,融合现有的基于大型医院的视屏远程会诊系统,形成全互联互通远程医疗云平台。实现统一的用户注册、登录、专家目录建立以及统一的申请会诊界面与记录,形成统一的数据架构。通过省级平台调用各远程医疗中心的视屏会诊系统,实现开放的常态化的云服务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监管机制,对各大型医院远程医疗中心远程运营进行有效监管。

 

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图

远程医疗系统架构图

1.系统管理部门

各医院医务部门,是远程医疗系统管理的核心部门,他们可以随时掌握专家的动向,实时对省级远程医疗平台的专家状态进行维护。随时接收会诊申请,及时协调专家调阅病历资料,约定会诊时间进行在线会诊,也可以将医联体内的患者远程医疗申请,转到上一层会诊中心;还可以与医院总值班进行联动,实时响应远程会诊申请。

2.系统监管部门

即省级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资源整合包括:硬件系统、医院、运营监管与档案管理;对专家会诊医院与基层医院接入与资格进行审查,根据医联体的构成进行分级配置;对专家会诊医院对申请会诊的响应时间、医疗质量、专家资质、专家会诊数量与质量、申请数量与完成数据等进行统计与监管,组织定期回访。此服务中心不涉及具体的医疗业务。

3.五个统一

为了解决远程医疗系统碎片化与孤岛现象,必须建立省级远程医疗管理平台,实现五个统一以完成信息共享与监管:

  • 用户注册:省级远程医疗管理平台负责对接入的医院进行资格审查,分配注册码,各医院管理人员登录省级平台,进行医师登录注册与专家信息分类维护。
  • 用户登录:为了将现有远程医疗系统进行融合,须在统一的用户注册的基础上实现各系统的单点登录。
  • 专家目录:根据分级诊疗范围,统一显示本医联体的专家目录,供基层医院选择。
  • 申请会诊与会诊填写界面:通过系统提供的统一的申请会诊界面,向各远程医疗系统传递申请会诊与会诊结果信息。
  • 数据架构:在省级平台上建立统一的数据架构,保存远程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以实现对远程医疗业务的监管的统计分析。

 基层医院硬件配置

1.移动医疗工作站设备分析

在卫计委发布《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中指出,支持危重症患者的床边需求,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服务。

由此需要引入移动医疗工作站。移动远程医疗工作站,应具有网络、高清摄像、医院主要设备与医院系统接入功能。主要设备配置如下:移动推车、高清摄像头、万向臂、灯光照明、计算机、显示器、视屏采集卡、音响、耳麦、电子听诊器、配电系统等。

  • 万向臂:一端固定在移动推车上,一端固定高清摄像头与可调解的照明灯光。长度在1.2至1.5米之间,由基层医护人员操作。可以365度方位与上下调整摄像头,以适应各种场合的使用。
  • 高清医用摄像头:要求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辩率,可自动对焦,可调整分辩率,具有拉近与推远操作功能,有效像素1920×1080。用于采集患者影像。
  • 高清视频编码器:完成多路1080P高清视频的压缩。用来接入医院各种影像检查设备影像。
  • 医用显示器:带触摸功能,尺寸20.1英寸,分辩率1600×1200。用来显示放射、CT等图像信息。医护人员可以方便使用触摸屏操作远程医疗系统。
  • 其它配置:计算机、双视屏采集卡、音响、耳麦、电子听诊器、配电。
  • 移动推车:带有止动装置的移动推车,加载固定上述设备,可调整操作板与显示器高度。
  • 医用胶片扫描器:采用专业的医用胶片扫描仪和管理软件将传统胶片数字化高速度扫描后,自动存储为国际标准DICOM图像,方便浏览、存储、打印图像及报告。

作用:基层医院可以将移动接入推车推到任何地方,如:医技检查科室、IUC病房、远程门诊等,专家可以利用移动推车实现患者诊疗全过程教学指导。还可以利用它举行各种医疗专业学术研讨会,活跃学术交流氛围。

病房移动接入推车,可以作为晚上值班医师与在家医生的会诊工具,也可以作为移动查房推车,还可以为家属提供远程探视时的工具。

2.数字手术室

配置高清摄像头与可远程控制摄像云台,可以将心电与麻醉记录传递给专家,实时地将基层医生手术现场同步传递给专家。由此可以远程指导实时处理在手术室发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系统流程控制

远程医疗,特别是远程会诊与指导,本质上也是一种医疗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管以保证医疗质量。但这种医疗行为呈现的特殊性,必须为此设计一整套有效可操作的管理控制流程。

远程医疗流程可分为:预约专家、资料传递与调阅、视屏会诊讨论与指导、会诊填写与签名、评价、归档、统计与监管。

远程医疗平台管理流程图

远程医疗管理平台流程图

1.预约专家

  • 有紧密联系专家的预约:这些专家与基层医院医生已建立紧密业务联系,他们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对患者的会诊前期的病情进行讨论与资料传递。在此期间,会诊中心管理员可以实时了解情况,并及时督促专家上线。需要会诊时进入系统平台,进行视屏会诊,生成会诊记录与会诊单。
  • 医联体内专家预约:基层医生,登录远程会诊平台,选择会诊中心医院与相应专家,生成申请记录,系统将发送微信给相应专家。若基层医生选择的会诊中心医院没有选择专家时,会诊中心管理员的微信平台或网络系统上就会收到信息,中心管理员根据病情资料及时通知相关专家进行会诊。若此会诊中心无法处理时,可以转到其他会诊管理中心或上一级会诊管理中心。
  • 网上咨询:对于疑难病人,基层医生登录远程会诊平台或微信平台,将患者基本病情传递到网上咨询版块中,本辖区各专家通过微信与基层医生沟通认可后进行远程会诊。会诊中心医院管理员也可以组织专家进行前期沟通。
  • 短信:在上述预约专家时,会诊中心医院管理员会及时收到短信提醒。

2.资料传递与调阅方式

为了使专家充分了解病情,资料传递在整个会诊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还需要根据诊疗过程实时传递。病人资料传递分为病历文档传递、病历资料接口、屏幕共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病人资料授权调用四种方式。

  • 病历文档传递:基层医生将医嘱与病历资料虚拟打印成PDF文件与DICOM图像文件传递给专家。
  • 病历资料接口:远程视屏会诊系统提供文档接口,基层医院业务系统根据接口要求改变业务系统,将病人病历资料传递给远程视屏会诊系统。
  • 屏幕共享:通过远程视屏会诊系统提供的屏幕共享功能,将基层医院业务系统操作界面实时共享给远程专家。
  •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病人资料授权:医院与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实时将医院病人各种信息同步清洗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基层医生可以将病人病历资料授权给专家,通过区域卫生平台实时调阅。

3.视屏会诊讨论与指导

基层医院医生与专家在约定的时间登录远程会诊平台,点击相应会诊记录,系统引导启动相应会诊中心的视屏会诊系统。

视屏会诊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 视屏会诊:具有多方高清视屏通讯、文字、语音、文件传递、截图、屏幕共享与录像、远程电子白板等功能;并可以将远程心电、远程B超、DICOM图像等界面整合在一起显示。对于疑难病情病人,视屏会诊可能会产生多次,进行检查或治疗的远程指导。
  • DICOM图像分析窗口:医生或专家打开此窗口加载离线传递的DICOM与其它图像文件,医生或专家可以同时对图像进行分析。为了满足分析信息的网络实时交互,可以采用坐标同步,遥控控制的方法。
  • 电心图文件分析窗口:医生或专家打开此窗口加载显示远程心电图机传递的心电数据或离线生成的文件图像,医生或专家可以同时对图像进行分析。
  • 会诊填写与签名: 视屏会诊系统,专家可以调用远程会诊平台提供的会诊记录填写模块,进行会诊记录登记,打印后签名,拍照后传递给基层医院,归入病人档案中。
  • 会诊评价:当对患者治疗结束后,基层医生必须填写会诊评价单,对会诊中心的服务、专家的指导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打分。
  • 归档:会诊结束后,会诊期间产生的各种视音屏与文字信息统一传递到远程会诊平台进行保存。
  • 统计与监管:在省级远程会诊平台上设计会诊记录监管模块,实时对各类会诊申请与会诊状态进行显示,督促各会诊中心及时处理会诊业务。对各会诊中心的会诊量、会诊质量与登录管理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

目前,国家级数据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中心已初步建成,将五个省级会诊平台整合在一起,已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成功的案例。虽然远程会诊控制流程有所差异,系统差异性大,但只要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架构与统一规范,就可以将不同的系统进行融合。最终打破远程医疗中的孤岛现象,实现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国家级远程医疗大平台。

 

shangjianguo1【作者简介】

商建国,1984年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工作,1990年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从事医院信息工作,独立开发过住院收费、门诊收费、药库与药房系统、设备物资管理、病案统计管理等系统;参与省厅财务系统的开发工作。现任中南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医院需求分析工作。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基于大型医院的远程医疗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