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CHINC2015精彩实录】段成卉:“医疗+互联网”能真正为医疗做什么?

东软望海总裁段成卉在CHINC2015海峡两岸院长论坛发表演讲

东软望海总裁段成卉在CHINC2015海峡两岸院长论坛发表演讲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陈翠翠

从“互联网+医疗”,改为“医疗+互联网”,一袭灰色长裙搭配湖兰色丝巾,东软望海总裁段成卉在6月13日上午举行的2015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2015)海峡两岸院长分论坛上,临时将演讲题目做了一点修改,发表“医疗+互联网的际遇与挑战”主旨演讲。

段成卉的演讲被安排在众多知名医院院长发言之中。作为全场唯一的女性演讲者,她的观点振聋发聩。现场数百名观众对于这位致力医疗行业信息化十多年的女性企业家波澜不惊的言语中迸射出的思想火花,不时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互联网 医疗”是今年CHINC2015大会最受关注的热点。无论是展区还是各个分会场,大家都在谈互联网医疗在做什么,摩拳擦掌、热闹非凡。段成卉的演讲,则从一名医者特别是医院管理的角度,客观冷静地剖析互联网真正能为医疗领域带来什么,无疑是要给这股“高烧”带来了温和地降温。

互联网来了,能给我们的医疗真正带来什么?以下是HIT专家网记录的段成卉总裁演讲实录:

 

我接受了8年的医学专业训练,从事医疗IT行业十几年。面对今天热火朝天的“互联网 医疗”,我在这里谈这个话题,更多的是饱含一份对医学的尊重。

我今天讲的是“医疗互联网”,这和“互联网医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的建议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快速开放特质,在触碰医疗领域时应该切记四个字:稍安勿躁。

纵观全球,医疗服务市场均是一个典型的供方主导的市场,谁掌握优质稀缺的医疗资源,谁就是主导者。毫无疑问,在中国,公立的大医院和地方性中心医院是这个市场的核心组织。所以,任何的商业模式或新技术想颠覆医疗颠覆医生,想革医院的“命”,我认为没有科学性可言。

不管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医院作为一个协同服务组织,高效地运转管理、培养训练好的医生、发展应用新医药技术是永远不变的主题,这不是简单依靠单一技术和资本之力就能妄谈颠覆的。我们更加要重视的是医疗服务本身,它不但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学,因为机器无法取代人,就像网恋还是抵不住人们想要hand in hand。将互联网所具备的快速、开放、透明、分享的特质引入医疗,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优化有限的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帮助医院更好地提升管理,帮助医生更有效地服务于病人。这才是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只有这个思维方式,才能长久地把火热创新的互联网和冷静严谨的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互联网如何让医疗资源更强大这件事,是HIT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现在网上挂号之类的企业估值也被BAT级的公司炒得很高,也许他们认为这样就进入了医疗,抓住了C端。支付宝进医院,也让个别医院感觉搭上了互联网的“味道”。但只要是对中国的医疗环境了解的人都明白,挂号和网络支付,根本就不是中国医改和医疗服务的关键问题。以某院长的话讲,这些“只是微改善”,只是让就医有序化,让就医体验有所改善。

某投资界的名人说,医疗服务的革命即将从我们开拓了一个像滴滴打车这样的企业开始。但是大家想想,培养一个成熟医生和培训一个合格司机有多大的时间与成本差距。真正好的医生不多,太多优秀的年轻人不愿意做医生,这事是有多少家挂号网、多方便的支付方式都解决不了的。我们的问题是: 如何让好医生复制出更多的好医生,如何让好医生的知识得到更大的传播,如何让好医生们看他们该看的病,如何让好医生更快速地诊疗病人而且成本更低。

这才是互联网世界应该给医疗界的带来的最大帮助。

 二

中国正在进行的新医改,本质就是一场卫生经济的革命,以吸引社会资源、提高资源效率为重大改革背景,重新洗牌规划利益链,公立医院就是这一利益链的桥头堡。并不是因为我做了12年的医疗成本而这样说。现在整个社会对医院评价和支付体系离不开成本这一关键要素。追求以最合理的成本资源、最合理的诊疗方案看病将成为这一利益链终极持久的竞争规则。互联网在帮助医院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和诊疗成本方面将大有作为,这可能是我们说的真正的医疗互联网思维。

现在要搞医药分家,但我认为今天或者未来,医药不可能分家。医院那么多的住院病人每天都要做各种的治疗,这和药品怎么分家?医院没有药房了,急诊室怎么办?手术室和ICU怎么办?医院药价虚高,医生拿回扣并不是医药分家就能解决的。如果把采购权放回医院,医院有能力比任何中间商更有优势让药价降下来。互联网能做的是什么?为医院搭建见自己的采购和公开溢价平台,实现线下自动补货,线上公开竞价。

医院药价降低是制度政策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更不是医院自身管理的问题。当然,互联网也不是“解药”。如果我们把医生的处方放在互联网上,到了第三方平台,所有联网的药店都可以看到。这就势必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医嘱处方本身是病人病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电子病历的拥有权是病人,谁有权利使用和传播病人的信息?互联网的世界是神奇的,也是诡异的,需要谨慎。另外,对于买处方药的需求,我们应该自问或问问患者,看完病直接在医院拿药是不是最方便?医院的药还算是不是最放心安全的?政府对公立医院药品的监管持续了几十年才到了今天这样的治理水平,如果医院药房都取消了,把成千上万的药品搬到互联网上交易,政府的监管能力能及时覆盖到吗?

最好的办法是,采购权能交回给医院,医院使用电子商务平台公开透明化采购,同业也借鉴监督。这样大部分的用药还是在医院,病人就医后直接取药,医生大处方仍然由院内监管。HIT服务商应该对服务生命同样保有一颗谦卑之心,更多的是思考创造如何让先进的信息技术好好地服务医院、医生,站对位置很重要。

中国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将来源于社保总额付费、单病种新政与商业保险的大举发展。

今天在座的CIO和院长们,确实要在医院新一代管理内涵和模式中研究如何与社会保障、商业保险有机协作。这才是无法颠覆的必然趋势。不过,这个话题今天没有办法在这展开。

所有关于互联网医疗的炒作,都知道医院的资源是医生,都忽悠医院把围墙全部打开,把医生放到网上。有的忽悠医生在网络上开展轻问诊,宣称有几十万的医生在线。实际上轻问诊代替不了就医,病人真需要的大部分医生确实没有时间在网上做问诊,这解决不了看病难的问题。

我想和院长们建议的是,积极应用互联网和云技术,建立医生尤其是主治医生和患者之间院前院后的服务模式。这不是推倒院墙,而是要打开前门后门。墙还是必要的,医生的多点职业可以转化成线下线上。医院应该建设一个交互平台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联盟医院间的交互,让你的病人在出院后能和主治医保持紧密的联系,让你的病人在医生的安排下分级诊疗。这种模式完全可以通过我们医院的内部信息系统延伸到外部网络来实现。宁波市政府建设的云医院是个示范。

另外,不要过分炒作医生多点执业或简单理解B to C。这里面涉及到医疗服务特性,还有法律和安全性的问题。西医发展到现在,从三级临床分科又回归到协同医疗,从预防到治疗,从检查、诊断到手术、麻醉、护理康复,我们更加强调这是诊疗协作。现在国家政策搞放开多点执业,有些人误认为医生应该拎包袱自己干。遗憾的是,这只适用于家庭医生和全科诊所。从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看,现在已经是协同医疗、团队组合的时代了。所以,互联网首先应该帮助医院实现诊疗协同,第二是帮助院前院中院后更好地协作。

 

积极地看,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带动的快速、分享、透明、公平的特质,必将会对中国医改这场深远的利益变革,产生不可估量的推波助澜效应。比如,望海正在和四川华西医院、北京东城区卫计委试点医院药品、设备和材料的内部自动补货和外部溢价平台,对供应商实现全供应链管理。目前医院大部分资产还不能自主采购,只能从公开竞价开始,但这已开启了撬动利益链的一步。

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效益:black box 是可以被打开的。而且是,医院主动开启,阳光运营,公平竞争,才是行业的长治久安之举。所以医院不要把采购权、医生资源、患者资源,通通开放到商业社会。这里面首先是法律的问题,其次是资源的竞争、利益的竞争。哪个公立医院不都要面临发工资、涨奖金、买设备、盖房子、还贷款的困局吗?!互联网仅仅是工具,可以被任何人所用所服务。

 

这届的会展,大数据很热,互联网很热。但是,可以肯定,中国医疗大数据之路还很漫长,因为医疗信息的标准化之路还很漫长。来这个盛会,根据我的学习和观察,讲标准化和基础数据建设的专题专场没那么多关注,新概念、新商业模式赢得热情。在炒作医疗大数据的今天,我们早早晚晚不得不面对:大数据从哪里来?怎么来?来些什么数?给谁用?怎么用?这样看来,中国“传统”的医疗软件企业没out。

东软望海专注医疗成本核算这件小事已经12年。12年后的今天,我们才心怀忐忑、如履薄冰地告诉大家,明年望海将与专家合作,发布基于几百家医院的成本数据报告。我们做了12年,会同国内卫生经济界的专家智库酝酿了很多年,很清楚这只是医疗大数据的冰山一角,但就此在国内有这样数据基础的企业,也仅有望海一家。所以,各位CIO不要被大数据的概念所迷惑,医院的信息化基础覆盖、数据质量、业务衔接还有很多功课要做,离医疗大数据的世界还很远。

最后我想与同道们分享我的看法,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医疗互联网的时代,将属于有根基的企业——这些根基是客户、是数据、是业务流、是时间。医疗行业是需要足够的积蓄和责任的道场,唯有专心滋养医院、滋养医生,才能滋养我们的企业。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CHINC2015精彩实录】段成卉:“医疗+互联网”能真正为医疗做什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