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莫让移动医疗沦为医院信息化的鸡肋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华逸

 

一、引言

    回望过去的2014年,移动医疗恐怕是移动互联网领域最火的一个名词。大量的资本蜂拥入场,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涉足医疗服务,医药产业链企业、传统医疗软件厂商及通信运营商都积极布局移动医疗产品。各大医院也以掌上医院、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移动输液为代表,展示着医院信息化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建设成功。同时市场咨询分析机构也看好这一领域,预测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在2017年底将超过100亿人民币。但笔者认为移动医疗在国内任然处于探索期,在经历了近两年快速上升发展之后,必然需要进入一个整合休整再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移动医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移动医疗应用初见成效

       移动医疗应用按照使用人群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面向大众用户和患者的,采取互联网运营模式,提供服务大部分免费,可以定义为B2C或B2B2C模式,产品涉及挂号预约、信息查询、就诊支付、寻医问诊、用药咨询、网购售药和健康采集及管理等;另一类是由传统医疗软件厂商主导开发的,面向医院医医生和护士使用,一般走项目化模式,可以定义为B2B模式,产品涉及医学知识库的应用和常用医学辅助工具、以及医院固有信息化系统的移动端延伸应用产品。

       如果按照美国学界对移动医疗的广义定义,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产品又可以细分为:医生工具、自问诊平台、专科领域、硬件结合、医联平台(掌上医院类)、医药电商平台、医疗新媒体。但移动医疗产品不管如何分类,都离不开三个关键因素患者、医生及医疗服务机构,可以说医院信息化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移动医疗应用的发展。

       福建的医疗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中又以厦门最为突出。以厦门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发展的移动医疗可以说也取得不小实践效果。在健全优化就诊服务方面,先后推出了微信公众服务号、支付宝医疗服务窗、掌上医院app,

       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为载体,最大程度地简化就医流程,为实现高效、便捷、质优、低费用的医疗服务创造环境,为完善医疗卫生监管机构移动终端的监管入口和数据服务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医疗机构的优化运营和服务质量提升提供支撑。其中微信公众服务号基于全市的统一预约平台搭建,实现了对全市12家大中型医院的接入;支付宝医疗服务窗对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现移动就诊充值;而掌上医院app通过区分公众版和医护版,细化完善了更多就诊服务流程,打通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屏障,为医患互动创造条件。在院内移动医疗系统建设方面,医院也先后上线了移动医生查房、移动护理和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实现医疗服务移动化,无纸化,降低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智能核对,减少差错,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增加床边对病人关注度,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医院竞争力;跟踪医疗服务生命周期,实现医疗流程闭环管理;护理工作量统计,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撑。

 

三、移动医疗发展瓶颈及问题

3.1 个人移动医疗服务闭环待完善

       参照表1所示将上述三种移动就诊服务应用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现有应用功能主要集中在诊前的预约挂号,充值缴费和基本信息查询上,而针对诊中和诊后的医疗服务功能相对缺失,只有检查检验和就诊情况的查询。例如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数据采集、分析、监控之上的医患互动、慢病管理和远程会诊等功能,以及诊后的药品购买和配送、康复阶段病人跟踪管理的缺失,造成个人移动医疗服务无法实现有效闭环。

表一:三种移动就医应用对比

20150724092837

 

3.2 移动医疗功能定位需提升

       移动医疗为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在各类移动应用场景的延伸和扩展做出了贡献,但如果仅仅只是把移动医疗定位为医院已有信息系统的移动触手,那么未来其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笔者认为移动医疗不但需要实现医院现有业务运营模式的移动化,更要实现对现有业务运营模式的优化改造,甚至是创新。

3.3 平台建设制约移动医疗应用发展

       院内移动医疗系统往往需要集中展示各类信息,信息的获取需要对接各类信息系统,近几年比较火热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就是移动医疗系统的强有力支持。但除了三甲医院以外,其他医院的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相对迟缓,甚至未建的情况。快速推动移动医疗应用的诉求与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滞后形成冲突。在没有统一信息集成平台支撑下,又容易造成院内各类移动医疗应用建设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后各自为政、功能重叠、缺乏数据联动和业务协同的问题。

 

四、挖掘整合移动医疗的价值

4.1 构建移动医疗信息交换平台

       此平台支持与医院信息系统HIS、EMR、LIS、PACS等的无缝集成,完成病人索引、数据采集、数据整合、业务协同等底层处理功能。同时全面支持Android、iOS、Windows Mobile平台,以及微信工作平台、支付宝服务窗的二次开发应用。移动医疗信息交换平台的建立能够解决各类医院移动医疗应用对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依赖,适用于缺少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又期望快速推动移动医疗应用的中小医院。

4.2 整合移动医疗产品矩阵

       基于移动医疗信息交换平台,将掌上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移动OA等这些外网应用与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输液、移动考评等内网应用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统一规划、功能互补、数据联动和业务协同的产品矩阵。同时结合移动终端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打造功能强大的移动物联平台,为后续移动医疗产品的拓展和创新构建坚实基础。

 

4.3 以病人管理服务为核心理念深化移动医疗平台价值

       基于电子病历的移动医疗在美国大热,受到资本市场追捧,而电子病历直接关联的是病人本身。所以笔者认为以病人管理服务为理念会是移动医疗产品的一个突破方向。

       病人出入院的整个过程中,治疗和护理等不同的团队都需要保持一个畅通的交流机制。但现在整个流程并不顺畅,医护人员彼此交流经常费时费力,同时缺少病人的参与,医疗透明度也就比较低。如果在移动医疗平台之上构建一个医护患的管理服务应用平台,针对每一个病人都有相关的讨论小组,基于个人电子病历以及医学影像处理云平台的移动端应用技术为内容基础,采用社交化的方式来对病人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管理,同时将这一机制延长至病人出院后,将社区医生、保健医生资源纳入服务体系,这一移动医疗应用或许会给医院带来一些变革。

       比如首先实现沟通成本的降低,医护人员不必频繁的见面或电话沟通,只需通过移动终端发布完整的信息,随时随地参与讨论。而病人也可以直接与医护人员交流,减低医患纠纷,增加医疗服务透明度。其次社交化移动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医疗机构内部组织日常运行效率可有较大提高,无须为统一召集开会而拖延时间,大家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医疗决策更透明化。再次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将病人作为管理服务的中心,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当移动医疗平台的导向是以病人管理服务为中心的时候,整个医院的资源都将向病人倾斜。

 

五、移动医疗未来的路在何方

       众所周知,国内一直存在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管理和服务效率低的问题。大中型医院总是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情况,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一直困扰大众百姓。15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内容明确提出:“优先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首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公立医院普通门诊,鼓励发展远程医疗”。厦门也在积极推进分级诊疗的医改目标:针对慢病患者实行大医院专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师“三师共管,上下联动”机制;通过差别化的财政补助、差别化的医保支付、差别化的价格政策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完善医生多点执业,加强社区医院人才、技术、设备、信息化平台配备和社区医务人员待遇,以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可以说在医改政策的推动下,移动医疗的主战场将逐渐延伸向基层医疗。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移动医疗应用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与大中型医院移动医疗平台的数据联动和业务协同,结合未来成熟的可穿戴设备完善数据采集和监控,真正推动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在家管的医疗服务闭环模式成为现实。

 

lhy

作者简介

 

李华逸,笔名:小一啊小逸,属于80后奋斗一族!现就职于厦门智业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早年做过IT通信项目软件实施、医疗软件市场营销及移动互联网动漫运营。水瓶座的人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总喜欢在自由空间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希望在移动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碰撞中寻求自身价值。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莫让移动医疗沦为医院信息化的鸡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