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让健康信息驰骋在9万平方公里大地上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朱小兵

初到赤峰,就被内蒙古人民特有的豪情、热情打动了。

赤峰市卫计委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毕书峰一见面,就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赤峰的一些基本情况:赤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60万,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约占全区人口的五分之一。

对于一个地级市来说,9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从全地区最远的地方到赤峰市区,有500公里的路程。”毕书峰主任说,“你什么时候来旅游,我们给你推荐一个地方,即使你再忙,也没有人能够找到你,因为那里没有信号。”

就是在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区域,如何让老百姓更方便地看上病、看好病?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联通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实现居民健康档案、患者就诊信息共享,是赤峰市自两年前正式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以来,所做出的主要努力方向,而且已经初见成效。

确立“1+12+N”模式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作为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省份之一,决定将赤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两个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松山区和喀喇沁旗)纳入自治区项目建设试点,实现三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赤峰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天山

赤峰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马天山

借助自治区试点的有利契机,2012年,原赤峰市卫生局开始统筹谋划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整合已有的国家和自治区对赤峰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支持项目专项资金,用赤峰当地的话说,叫做“可汤吃面,统一打捆使用”。据赤峰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天山介绍:“尽管国家对卫生信息化很重视,但赤峰市苦于多年的资金分散、经验少,系统建设过程中孤岛、烟囱连不起来,最后成为独立系统。”一直以来,赤峰市大部分医疗机构上的都是几万元钱的小系统,比较简单,也只是在医疗机构内部自己使用,老百姓根本用不上,感受不到信息化带来的方便。

集中有限的资金,强化顶层设计,一体化布局,统筹建设,在全市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市县乡村为一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新的信息化模式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成了赤峰市卫生计生主管部门的共识。经过招标,用友医疗成为赤峰区域卫生信息化合作伙伴。而赤峰市与用友医疗的结缘,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此前,他们前往呼和浩特学习参观了原自治区卫生厅试点推广的、用友医疗在当地实施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

此次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从前期调研、论证到后期项目确认、实施,2013年在与用友医疗的联合努力下,赤峰市卫计委确认了“1+12+N”模式的总体建设框架,即:1个市级平台及数据中心、12套县乡村一体化系统,新农合、应急指挥、公共卫生等N个业务系统及应用,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卫生计生信息一体化工程,实现全市区域内卫生计生资源和人口健康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及业务应用,实现全市居民健康管理服务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如今,赤峰市基层信息系统(PHS)、旗县医院系统(HIS)、旗县医院运营管理系统(HRP)、平台项目(RHIP)、应急指挥和决策分析系统等架构大多已搭建完成,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的互通共享。此外赤峰健康网、居民健康卡也陆续推出。赤峰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正在破茧成蝶。

走访红庙子镇卫生院

HIT专家网记者走访红庙子镇卫生院

2013年,赤峰市整合旗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四个大项目共5600多万资金,采取“打捆使用、可汤吃面”的做法,用尽量少的钱来建立一个全市的系统。“前期我们也做了很多调研和论证,1+12+N这个模式的基本框架就是用友医疗做的,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论证后觉得可行。”

在建设过程中,赤峰市卫生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一年多时间,整个的信息平台基本搭建起来。试运行的过程中,医院、基层信息系统有什么问题就立马提出来,用友医疗的工程师不厌其烦的进行改造,做的很用心。”马天山介绍道。

基层医生和百姓受益医疗健康信息共享

两年过去,赤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最大应用成效,就是实现了全市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让医生、患者直接受益。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带来的变化,赤峰市各基层卫生机构感触颇多:

“查询患者信息更方便了。采用电子化病历之后,与身份证绑定,一一对应,病人的病历信息更加准确了。”赤峰市红庙子中心医院陈院长说。

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卫生室村医调阅当地居民健康档案

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卫生室村医调阅居民健康档案

基于平台的数据共享,基层卫生工作人员也学到了更多医学知识。“用药情况,病史都能从平台上看到。上级医院一些大夫的用药、医嘱、治疗方案对我们也很有帮助,我们能学到东西。”两年来,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村医吕医生通过平台已学到了不少“绝招”。“过去,健康档案都是纸质的死档。之前也搞过电子健康档案,虽然可用,但是孤立的,连不起来。现在,老百姓最受益,医生随时可以调阅,为老百姓提供终身服务。”赤峰市卫计委副主任马天山感慨。

市级卫生综合管理也更科学化、精细化。有了市级平台,不需要像以往一样由下往上报,相关数据在信息平台上,随时都能看到。“过去我管过妇幼,有了市级平台后,产后访视、产前管理信息都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填写,不用下去收集数据,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也有好处。”马天山对于信息系统产生的价值了然于心。

分级诊疗初启,助推“互联网+”应用

能够取得现在的进展,作为整个项目的具体协调和执行者,虽然感触很多,但是毕书峰十分平静。由于医疗机构人员知识结构底子薄,仅仅为了培训基层医生尽快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熟悉系统的操作,毕书峰就没少带领用友医疗和新农合软件的技术支持团队到全市各地去巡回培训。“哪有问题,我们就奔哪,去了就要解决问题。经常一出差就是一个星期不回家,用友医疗和新农合软件他们的团队待的时间更长。”毕书峰说。虽然总是遇到各方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毕书峰坚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也正是这样一种信念,让毕书峰面对困难有了一份自信和从容,甚至超脱。“做一件事,就要对得起大家对你的信任,对得起自己。”毕书峰说。由于赤峰市卫计委没有成立专门的信息中心,专业方面懂技术的人员缺乏,因此对用友医疗的项目团队的需求就更多。“说心里话,与用友医疗调配技术支持服务,非常顺畅。他们干了很多自己分外的事情。像我们新农合方面有问题、定点医疗机构系统对接HIS验收、移动线路建设,都是合同以外的事情,用友医疗的团队二话没说,都帮我们做了。”毕书峰由衷地说道。

赤峰市卫计委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毕书峰

赤峰市卫计委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 毕书峰

“一开始我就意识到,涉及不同的企业、不同供应商,协调起来会很难,加上认识不到位,需要时间相互磨合,工作推进困难重重。”毕书峰坦言,“我负责的新农合系统原定要统一,但由于赤峰相关资金短缺,新农合市级统一的管理平台在这之前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对工作影响比较大。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推进,基层信息系统统一了,新农合也跟着统一了。以往不但12个旗县区要分别做接口,而且不同的医疗机构不同的HIS还要分别做接口,对接时间长进度慢,还经常出现故障和错误,网上监管很难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现在好了,与用友医疗合作后,今年对新农合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全市基层机构一个接口就解决了,而且用友医疗和新农合软件公司一起下乡同步培训,同步实施,有问题同时处理。互相之间支持配合的很好,现在很顺畅了。”

目前在软件方面,赤峰市已完成市级云平台和12个旗县区平台建设,并实现与自治区卫计委云平台的无缝接入;完成12个旗县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并实现和旗县区平台的无缝接入;完成12家旗县区医院HIS、LIS、PACS、HRP、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等软件系统建设;完成8家医院与市县两级平台的无缝对接;完成赤峰市居民健康门户网站建设。市云平台已存储406.37万份电子健康档案,189万多人次门诊记录,总入出院人次22万多人次,检查检验记录113万多条。除应急指挥系统还有待完善外,赤峰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大多已搭建完成。“还没有最后验收,最后会做成啥样,我们和用友医疗也正在努力。”马天山如是说。

区域卫生信息化成效初显,接下来,赤峰市还想要在“互联网+医疗”道路上走更远。“赤峰市正在启动分级诊疗工作,接下来肯定要依托信息平台、移动互联网、掌上医院APP、微信公众平台,推进远程医疗、分级诊疗。下一步,我们将导入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平台基础数据库,在平台的开放兼容、数据交互共享和业务协同上下功夫、做文章,让“1+12+N”中的“N”所包含的业务系统更丰富、应用更广泛。”马天山说。(HIT专家网编辑沈媛巧对本文亦有贡献)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让健康信息驰骋在9万平方公里大地上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