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年终特稿系列之一】任连仲:以智慧和信心面对HIT新发展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任连仲

编者按:在过去的一年中,医疗卫生领域政策频出、热词不断;在资本市场上,2015年的大健康产业尤其受到资本的热捧和追逐,并购与登陆新三板此起彼伏。梳理过去是为了更加智慧地迎接未来,HIT专家网(www.HIT180.com)推出【年终特稿——2015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跨年回顾与展望】,敬请关注。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 任连仲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 任连仲教授

2015年,医疗IT战线业绩辉煌,“十二五”胜利收官,5年时间我们又前进了一大步。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发展,各地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功能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庞大、也更为复杂,这给系统的驾驭和再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市场更为繁华,多姿多彩,如何用好这些资源,又给医院CIO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新时期新局面,对信息化主管们的智慧运用提出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尖锐的挑战。

面对这种新局面,有人产生了一些疑虑,提出了若干疑问,诸如:各种应用已经一大堆,下一步又该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一套HIS已经用了一二十年,“老了”,该不该换代?医联体和区域系统的建立,HIS要不要统一?医院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除了引入HRP产品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途径?移动医疗、“互联网+”如日中天,用其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运用?等等。

能够提出问题,这非常好,“问题导向”就是寻找发展之路。

勇敢面对问题  研究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线

面对这些疑虑和问题,我本人持有这样几个观点,与同行们共讨论:

1、HIS不存在“老不老”的问题,只看它还能不能支持新的发展。就当前来说,主要看两点:一是主要业务的信息模型是否清晰,二是能不能支持电子病历系统建立,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认为它还不能算“老”,如果确实卡住了再发展,则需及早更新。在HIS之上,类似的各种专业系统确实加上了很多,如果你的系统的条和块基本清晰,当然还可以继续往上加,并可以往纵深方向应用发展。

为使系统的质量和应用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有些医院采用了局部更新+整合+应用提升的办法,同样达到了预想目标。对不少医院来说,我看这是一条又好又省的路子,但它对医院CIO的规划设计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医疗IT服务商来说,为应对系统在相当复杂情况下的再发展,必须掌握和运用“十八般兵器”,仅靠“卖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2、实现多所医疗机构互联,在我看来,难点不在互联互通,应对这一要求,已有多种成熟手段(包括数据的标准化转化)可以解决,关键还在医院内部的数字化、信息化是否到位。

3、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引入HRP产品是一条路子,但绝非仅此一条。对于那些基础架构较好、且主管人对系统的脉络掌握得比较清楚的,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做延伸开发,即:对于呈“片状”存在的已具有精细管理功能的部分加以整合链接,根据需要或做进一步延伸,与现代物流等对接,对缺少的功能(如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和人员管理)做补充,使人财物的管理的各项链条完整起来,并做到关键数据可监可控、财和物可以核对,亦可达到目标要求。如果能够走通这条道路,整合优化后的系统,其完整性、易管理性会更好,工程实施时可减少大量的接口工作量,且投资较少。当然,走好这条道路,对医院的CIO以及承建商的综合设计能力绝对是一个考验。

4、我依然坚信这一点:卫生信息化的范围无论怎样扩展,包括移动技术的应用以及当前最为热门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永远是基础,作为医疗机构的CIO,永远需要你站在主导的位置。发展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对CIO的挑战。

面对新需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除了讨论这些问题和疑虑的解决之道以外,我觉得医院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开展深度应用有着极为广阔的空间,尤其“研究型医院”的信息化工作者更应该跟随“研究型”的内涵,在深入研究方面大做文章。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围绕数据再利用可做的事情就很多,领导者最希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那么,利用系统中的数据给出有说服力的绩效考评是必须的。

1、深度的数据利用,是我们永恒的课题。近日,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对绩效考评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临床科学研究最需要有人给出贴近要求的数据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更需要临床数据支持;已经有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使得辅助临床诊断的研究有了可能;已经有了一定区域性数据的地区,若能给出同类机构或同类项目运行的比较,一定会受到管理者的欢迎。可做的事情很多,这里仅举几例而已。

2、关于电子病历系统。似乎大多数医院已经有了电子病历,但仔细观察,不同医院的功能覆盖范围和应用水平却大不一样。电子病历系统,就其内容来说,决不只是写进去的病历部分,它应该包含病人在院期间的各种诊疗记录乃至出院后的随访记录;就其管理来说,它应该包含书写、提交的规则管理、病历质量管理以及追踪随访管理;就其应用来说,凭ID号的调阅只是最基本、最初级的应用,再深入一步,它应该包含着凭借关键词的内容检索,乃至协助医生对检索出来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帮助其运用等;还有一点应该提及,某些专科已经不满足当前的“大病历”的记录和应用,提出了建立“专科电子病历”的要求,这又是一个新的发展课题。

3、关于智慧医疗。沿着智慧医疗这个方向发展,不仅价值无限,其范围和深度将无穷无尽。智慧医疗或智能应用的理念已经讲了很久,这是信息化的永恒方向。最近,卫计委的有关机构正在研究智慧医疗的基本概念、具体内涵、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不久可能拿出具体方案。可见,关于智慧医疗,不再只是概念的宣传,将逐步完善其内涵和评价指标。在智慧医疗方面,已经有一些医院、一些商家做出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例如,有的系统将某些该提醒或该执行的事件直接变成任务执行,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提升工作质量。

4、近来,在医患关系管理上又出现一个新概念——医患友好度。从信息化角度看,它给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人文角度说,它将使医患之间的关系,从简单的供与求逐步改善为互相理解、互相配合的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在这方面,信息化很有工作可做,甚至有可能对传统的医疗文书的记录提出新的要求。

5、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面对这些实际的需求,有些同仁归纳出三种发展模式:自己研发、企业+医院研发、医院+企业研发。我认为,对大多数医院来说,采用“医院+企业研发”的模式最为合适。需要强调的是,采用这种模式,最根本的是医院自身要能够提出清晰的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实施策略、实现方法和步骤。就是说,必须有一个真正能够指导建设的发展规划。主张采用这种模式的根基在于:市场力量已经很大,需要充分运用。但要将这类资源用得好,必须医院主导,也就是“医院+企业”,即如某位专家说的,做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6、信息化主管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智慧还不足够,请“外脑“协助也是个可选的办法。选择外脑时请注意,经过20年的发展历练,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型人才,与“洋专家”、“洋咨询机构”相比,我国专家型人才的头脑更贴近你的实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务实、更具可操作性。

【责任编辑:封诚】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年终特稿系列之一】任连仲:以智慧和信心面对HIT新发展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