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HIS创新之路专栏】陈金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与对策(上)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陈金雄

【编者按】“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主题征文活动中,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主任撰写了《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与对策》一文,全面论述了新时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新的需求、升级改造之路以及应该遵循的策略和方法。全文将分三次发布,敬请关注。

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 陈金雄

医疗进入智能时代

1. 技术上,人工智能日趋成熟。

2016年3月,阿法狗以4:1战胜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无疑标志着智能时代的真正来临,人工智能攻克了棋类比赛的最后一块堡垒—围棋。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Master更是以60:0横扫中日韩所有顶尖围棋手。可以说,在棋类领域,人类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的对手。

那么在医疗领域,智能医疗也取得了长足进步。IBM在全面转向认知计算后,加大在医疗领域的投入,其沃森机器人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成绩。据报道,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利用学习了海量医学论文的沃森机器人,仅用10分钟左右时间便为一名60岁女性患者诊断出了很难判断的白血病类型,并提出了适当的治疗方案。

国内不少高科技企业,像百度、讯飞等也加大在智能医疗领域的投入,在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正式发布百度医疗大脑,预示着“人工智能+医疗”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间节点,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长年积累,将为医疗行业带来极大的帮助。

2. 需求上,健康医疗转型需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以诊疗为核心和面对面诊疗的医疗业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尽管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质量差和矛盾深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医疗的这些痛点主要是由于医疗资源特别是高水平的医生资源短缺造成的。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型医生周期长、难度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技术的创新才是行业和产业发生变革的真正推动力,人类要真正解决健康医疗问题也只能靠技术的进步来推动。

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基因科学、大数据医疗和智能诊疗结合在一起,利用智能硬件以及用户的各种关键数据,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以及预防服务。未来,每一个人都将拥有一个人工智能的私人医生,每天24小时关注病情,一旦人工智能观察到数据异常,就会为其提供精准的私人化服务——可以是预防方案,也可以是治疗方案。总之,未来的医疗将与人工智能密不可分。

建设方向

医院业务、流程和数据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实体医院占主导的情况下,核心业务和医疗数据都在医院内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依然是“互联网+智能医疗”的基础,所以做好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是基础性和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说过去医院信息系统只是技术支撑和运维工具,那么未来医院信息系统将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最终会成为基于数据的医疗服务企业。

智能时代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关键要把握以下重点内容。

1. 数据化

计算能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法宝,医疗数据无疑是智能医疗的粮食和基础,如果没有数据的支撑,智能医疗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著名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更是把数据比喻为“迈向智能社会的土壤”。现在各个医院信息系统都建了不少信息系统,但总体应用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有系统但缺少真正有用的数据,因此医院信息系统急切要从“系统建设”向“数据融合”方向转变。

2. 互联网化

2014年被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元年。2014年以后,健康医疗领域各种互联网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于互联网的医患服务系统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医院已经可以把分诊、挂号、取号、候诊、检查缴费、取检查报告、药费缴费放到线上去。除了患者服务和在线支付,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疾病管理包括轻问诊、导诊也逐步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展。

2016年,互联网医院又异军突起。据腾讯研究院&动脉网发布的《2016中国互联网医院白皮书》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经扩充到约36家。目前互联网医院还处于萌芽阶段,与医院总体数量相比,互联网医院所占比例并不高,另外线上、线下医疗业务如何能够更好协同,作为医护人员要面临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医院旧的孤岛尚未消除,新的孤岛又要来临。

未来所有医院都会是互联网医院,互联网会成为医院的门户和服务诊疗的新手段,但与现在互联网医院与实体医院割裂开来不同,互联网与实体医院和医生乃至机器人将协同提供更好的健康医疗服务(见图1)。

医疗新常态图1  医疗新常态

3. 智能化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医生下达用药医嘱时,可以为其提供药品使用说明的查询、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不良作用检测,使医生在下达医嘱时避免用药错误,同时自动审查处方,确保合理用药。

辅助诊疗信息决策支持基于临床诊疗指南,自动做出可供医生参考的初步诊断意见,根据诊断意见,自动做出进一步治疗的建议。

4. 云端化

诊疗数据和医疗服务云端化,可以连接私有云、公有云,开展诸多的医疗业务项目。

医疗云平台图2  医疗云平台

5. 自动化

通过与传感器的连接,实现院内及远程实时个人健康数据的采集和反馈。

6. 协同化

协同化指的是诊前、诊中、诊后系统的协同和跨医疗机构的业务协同,当病人预约挂号后,医生能够通过医生工作站直接获取该病人的病史、检查检验结果等,帮助医生做好诊断准备,节省诊疗时间。

7. 专科化

专科电子病历是未来一大趋势。专科化的前提要保证数据的关联性,保证前端和后台的联系。

8. 人性化

医院信息系统终极目标还是为人提供服务的,为病人、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包括优化诊疗流程、提升用户体验、确保医疗安全、改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和提升决策水平等服务。

应用现状

最近几年,医院信息系统还是取得了不少进步,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几乎浏览了《中国数字医学》2015-2016年度所有文章,总的感觉是:

1. 应用更加全面

信息系统已渗透到医院的方方面面,急诊急救、血透管理等专科临床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包括后勤管理等也都有医院实施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加全面。

2. 应用更加深入

一是更加人性。采用自助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的技术,结合挂号预约和检查预约等系统,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温州附一、温州附二、上海一妇婴和华西二院等是这一应用的典型案例。

二是更加高效。不少医院通过信息系统建设让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如福州总医院建立择日住院系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入院准备中心等,都让床位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降低了平均住院天数。

三是更加集成。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中心、统一门户登录等系统建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型医院基本都把集成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作为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四是更加智能。不少医院围绕质量监管、医疗安全和患者服务等需求,引进或自己组织力量制定部分知识库,开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尽管智能化还处在比较初级的层次,但还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截止2016年底,共有25家医院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5级评审,大中华区共有4家七级医院和19家六级医院通过HIMSS EMRAM评审(其中台湾地区5家),全国已有16家医院通过了4级甲等互联互通测评。(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谭啸】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HIS创新之路专栏】陈金雄:医院信息系统走向与对策(上)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