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一张蓝图保基础,上海宝山两年填平区域卫生信息化“洼地”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朱小兵  孙鹏

2017年9月中旬,上海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谢桦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在实地考察宝山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后,对宝山卫生系统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宝山的医疗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到了一个档次,你们已经脱离‘洼地’,走到了一定的高度,正在赶超本市领先水平。”

从2015年到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快速填平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洼地”。日前,HIT专家网独家采访到了上海市宝山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桂志良和宝山区卫生信息中心主任沈正平。

曾经的“洼地”,一张蓝图保基础

“通过这两年的改革,我们有了很大的改观。”桂志良说。他认为,医改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撑,也正是改革的不断推进,才使得这些信息化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改革。

3

上海市宝山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桂志良

以前,宝山区卫计委在上海市的卫生数据汇聚质量控制评比中,排名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经过两年的基础建设,目前在全市健康网的数据质量综合评定中,宝山区连续两年稳定在前三名。同时,宝山区卫计委在分级诊疗和社区综改信息化建设与EHR分级评审等方面的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分级诊疗“1+1+1”信息系统的建设。“1+1+1”签约由2016年的较为落后状态到今年开始社区综改综合评价基本稳定在前五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综改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其中,综改第一批两家试点社区已完成并通过了社区EHR四级应用的评审,第二批八家社区已启动社区EHR四级应用的评审。

作为繁华国际都市的上海的城乡结合部,原先宝山区医疗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一些落后的医疗机构区甚至刚处于信息化起步阶段,全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大。同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形成了许多“烟囱、孤岛”。

“2013年,我们就认为宝山已经存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洼地’。加上医疗体制改革在不断推进时,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必须要改革的要求,所以宝山当时已到了信息化建设非改不可的地步。”桂志良说。

为了有序快速、扎实有效地推进宝山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2014年,宝山区卫生计生委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在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中心的帮助下,结合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和宝山区医疗卫生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最终于2014年6月完成了《宝山区人口健康信息化总体框架和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这为宝山区人口健康信息化后续项目建设及管理提供了一张基本蓝图。

《规划》的出台,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区卫生计生委统筹规划下,全区进行了“大摸底”,从两个层面进行卫生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是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改革,以电子病历系统为主线,打好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础;另一方面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展开,完善区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区EHR平台)。“《规划》覆盖2015年-2020年,重点在于前三年,主要是改善医疗信息化基础条件、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功能管理。”桂志良说。

实际上,宝山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保基础,建设思路就是先统一把基础做到位,再考虑个性化建设。“保基础是政府的职责,允许每个医疗机构建设特色应用,但首先需要把基础工作按照规定统一做好。”沈正平表示。

区卫生计生委明确了区内五家公立医疗机构要通过两年时间达到四级电子病历水平,十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求达到四级健康档案水平。全区同步启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并且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必须全部达到市里要求的四级互联互通,未达四级之前不鼓励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在此前提下,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投入的80%由政府财政托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全部依靠政府财政支持。

全区同步推进信息化,业务科室总动员

宝山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一大“抓手”就是坚持统一领导、同步推进。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宝山区为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开辟了“绿色通道”。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宝山区卫生信息化工作先行先建,在管理流程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2

宝山区卫生信息中心主任 沈正平

沈正平介绍,一开始全区范围内有十几家供应商,后来经过各家医疗机构公开投票,保留了两家软件供应商及一家系统总集成商。由此也大大简化了招标流程,同时也确保了市场的公开、透明和公平。最重要的是,尊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自主选择。

宝山区卫生信息化创建工作都是由区卫生计生委主导,每个参评单位的每次预评审和评审,相关部门领导全部都要求到位,明确党政同责,在任何考核中,医疗信息化建设都是硬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

如果说从区政府到各级医疗机构领导的重视,是落实统筹规划的根本前提;那么,医疗业务科室全员参与则是重要保证。

“以前是信息推着业务走,信息科主导,而现在是业务‘领着’信息走,这可能更符合新阶段医院做精细化业务管理的需要。”沈正平表示,为了得到来自业务科室和临床科室的重视,在专家进行评级评审时,区卫生计生委要去,不允许信息中心主任汇报工作,必须由业务主管领导或业务科长、临床科主任来汇报。“因为只有他们能汇报清楚,才证明信息系统真正用起来了。”沈正平说。

宝山区卫计委始终抓总体建设水平。“如果某个医疗机构优秀,而其他机构很差,那么整体的信息互联网互通就会很差,总体水平仍然很低。”沈正平说,“如果一家有短板,宝山的总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就是这个短板,所以下一步我们还要坚持同步推进。”

发挥后发优势,塑造区域信息平台生命力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几年来,宝山区人口健康信息网基础设施升级效果明显,已基本完成了人口健康信息网宝山区卫生数据中心升级、区域影像中心基础平台、各社区综改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各医疗机构的前置共享区的系统集成及应用系统迁移工作,同时完成了宝山区卫生信息专网的裸光纤升级改造,这为后续进一步深入推进区公立医院改革和社区综改的各项信息化应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改造过程中,宝山区卫计委充分考虑到健康档案在区域平台内的共享问题。传统的做法产生了多份档案,导致数据很难归类。宝山区卫计委的思路是将健康档案的归档统一到区平台,通过在医疗机构建设前置共享区域,解决了健康档案数据的及时交换和归档。

沈正平表示,本区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亮点是全区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平台(EHR)的建设。目前,宝山区的EHR平台已汇聚了区域内居民的诊疗、疾病预发控制、分级诊疗“1+1+1”、妇幼保健等健康信息,依托市、区两级EHR平台,实现了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业务协同和智能推送(比如重复用药、重复检查检验、药物过敏信息等)。

汲取前人的教训,宝山区卫计委大力推行的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正不断显现出后发优势,比如EHR平台与分级诊疗的结合。“我们在规划EHR平台之初,应该来说,其实就是想办法跟未来的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结合到一起,往这个方向去努力。”沈正平表示,EHR平台的大量数据需要提供具体应用,比如除了可以为医改提供决策的大样本量分析、统计之外,还可以在在诊疗领域和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对个案和某一个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应用和服务。“EHR平台要延伸出来,而不是只进不出。把数据向上集中的同时,向下提供服务。 这样的EHR的生命力就有了。”沈正平说。

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卫生改革的日益深化,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宝山卫生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正如区卫计委李晓惠主任对规划今后若干年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指出的,卫生信息化始终要以保障全体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医疗卫生事业新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据悉,宝山区卫计委年内计划建立全区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并在明年推出医疗监管、公共卫生监管、社区全面预算管理、社区政府补偿管理、社区薪资总额管理等初步应用。

【责任编辑:孙鹏】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一张蓝图保基础,上海宝山两年填平区域卫生信息化“洼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