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2017南湖HIT论坛】何萍:依托“医联工程”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谭啸

何萍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副主任兼医联中心主任  何萍

在上海,有一张覆盖600多家医院的网——这就是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简称:申康)的“医联工程”。目前已收录患者就诊记录8000多万份,数据量达到PB级。它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样本量的医疗数据库,也是国际同类系统中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信息库,该工程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两项。

在10月15日举办的2017年南湖HIT论坛上,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副主任兼医联中心主任何萍应邀参会,并做《互联网+医疗推动下的患者连续服务》主题演讲。

什么是医疗连续性服务?

何萍介绍,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是指对患者从门诊、住院、会诊、出院、随访等,能够享受到持续不断的服务。

从广义上看,是指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无缝隙的医疗卫生照顾;狭义来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病人在某一特定的医疗保障制度下,在不同层次医疗机构间转诊所获得的医疗服务是相互衔接的、无缝隙的;二是病人在某一层次医疗机构就诊获得的医疗服务是全程、无缝隙的。核心是诊疗记录是不断更新的、可以追踪的。

医疗连续性服务的核心是医疗记录。患者连续性医疗记录信息,是不同医疗服务提供者衔接服务的重要依据和线索,即便这些不同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是在不同的地点为患者提供服务,伴随患者健康及疾病状况的变化,患者的医疗记录依然是不断更新和可追踪的。

通过医疗服务信息连续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能够建立良性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从而促进分级诊疗就医格局的形成。

美国JCI评审标准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中,提出可及与连续的医疗护理服务标准,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医院内的医疗服务上下衔接;二是患者的医疗护理记录可以随患者转移而传递;三是保证病人转科、出院、转院后的连续性医疗服务。

“当前,在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国内各医疗机构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如:多渠道预约、挂号、支付手段,智能导诊,住院全自助移动服务等。”何萍谈道,“但这些大都是碎片化服务,是以医院为主战场的单打独斗或百花齐放,便民信息分散在各个医疗信息系统,便民数据无法交互和共享,各医院间缺乏协作与整合;切断了患者就诊的连续性服务,形成了碎片化的移动医疗服务。”

连续性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理念,把区域医疗预约信息化当作一种统一服务来供给,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统一预约服务入口,进而让服务数据可在各个医疗机构间进行快速、实时的共享与交换。”何萍说。

“医联工程”的重要任务是做好大数据分析

“我们之前也没想过要做大数据,是在推进应用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形成了大数据的格局。”何萍表示,在上海,只有两个机构的数据量是PB级的,一个是公安,另一个就是医疗,而且医疗的数据要比公安的更加丰富和多元。

2005年9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据何萍介绍,申康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要以信息化来推动市级医院建设,但申康没有信息中心,而是依托全市三级医院的信息科来推进,所以叫医联中心。2006年10月,申康启动“医联工程”,“医联工程”就是建设市级医院临床诊疗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目标是实现跨院临床信息共享。

到2009年,医联工程已实时接入异构系统226个、覆盖医疗机构38家、实时接入各类终端3万台。“上海有一张很好的网,把所有三级医院接进来,其触角已经延伸到社区医院,整个网络已经覆盖600多家医院,推进了医院之间的协同服务。”何萍如是说。

据介绍,医联工程做了很多应用服务,主要包括四大类:服务百姓,关注便民利民;服务医生,聚焦临床应用;服务管理,加强运营监控;服务医改,支持基层医疗。其中最难做的是精细化管理。

“我们在开展智能化便民服务时,一直在做数据分析。”何萍谈道,2016年38家医院门急诊人次总数为7416万,住院人次数是203万,每年都在增长。早高峰的在线(包括APP和网站)人数是58520人,在线支付的峰值并发量是585,峰值估算是116.32笔/秒,每日最高交易笔数(第五年)是:278.9180万笔/天。

依托数据开展患者连续性服务

“正是基于这些数据的支撑,我们开始推动医疗连续性服务。”何萍分别从在家、在院、离院和社区这四个维度对医疗连续性服务进行了具体介绍。

1、在家,老百姓可以查询专家信息、免费实名预约、APP智慧候诊。

医联中心从2008年开始推预约挂号,现在平台上已有9793名专家,其中正高4722名、副高5071名,平均每月开放号源5941332个。平台上可以看到每一位医生的照片、简介和挂号价格,并做到了分时段预约。2009年,该平台获得了一项联合国大奖。

何萍还谈到了医联中心的另一个特色APP——实时数据医联APP,38家医院的数据每5分钟刷新一次,用户可以查看实时就诊动态、平均等待时间、某家医院某个科室的实时就诊信息等,由此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2、在院,实现了跨院跨行一站式付费、外院诊疗档案调阅、诊间预约和转诊。

患者在接入“医联工程”的38家医院的任何一个医生工作站刷卡,医生就能看到其健康档案、诊疗信息,其他医院的检验检查报告、住院或手术情况、出院小结、近期用药等信息等。系统通过弹出窗口,将一些警示性信息推送给医生。

在支付方面,何萍自豪地说:“我们是上海市唯一一家通过专线与银联网络对接的单位,通过与银联合作,打通了三级医院间存款和付费的屏障,老百姓可以在A医院充值、在B医院使用、在C医院退款。为老百姓减少了1-3个付费排队环节,可节约近45分钟排队时间。”

在移动医疗建设方面,建成医院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移动输液和移动OA。

3、离院,患者回家后可以网上查询检验报告。

4、社区,家庭医生转诊双50%,支持”1+1+1”。

“我们用三年的时间探索分级诊疗,也是信息化先行,医改的先锋永远是信息化。”何萍介绍道,“我们拿出50%的专家号源给社区,提前50%时间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在家庭医生签约时就告知市民,家庭医生可以预约三级医院的优质专家。”

“1+1+1” (即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试点半年来,累计签约人数达到233.94万人,延伸处方的服务人数达到4.63万人。

展望未来,谈到下一步计划,何萍表示要建立智能化便民服务系统,形成全市互联网总医院,提供就诊全流程服务,包括:信息服务、院内就诊服务、在线健康服务、在线支付、满意度评价等,形成数据接入范围广、信息全、跨平台、跨区域、应用整合、涵盖多种知识库的便民服务数据库。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责任编辑:谭啸】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2017南湖HIT论坛】何萍:依托“医联工程”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