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李黎:北大国际医院开发部署智慧医院一体化工作站思考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谭啸

京大学国际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黎

在由HIT专家网、福建省卫生医疗行业计算机用户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医院信息系统创新与应用论坛”上,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黎分享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智慧医院一体化工作站建设的成果和经验,现整理如下。

信息化高标准起步

北大国际医院于2014年12月开业,利用新院建院的后发优势,该院的信息化也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通过信息化建设,管理者随时掌握医院动态,实现精细化管理;能为医生提供医疗信息支持,规范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患者能够多渠道预约、在线支付、实时叫号,实现一站式就医体验。”李黎进一步介绍了该院信息化建设的六大特点。

一是广覆盖。

医院开业时有70多个系统,这两年不断添加,目前已拥具有涵盖6大领域的80个系统、230子系统/模块;

二是平台化。

“全面虚拟化,这是北大国际医院的特色。”李黎谈道,无论是数据库、还是应用,无论是核心的HIS、PACS,还是外围系统,全都建立在虚拟化平台上。拥有20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机达到1000多台。从基础架构的虚拟平台,到应用架构的集成平台,包括影像中心、CDR等都是按照平台化的思路来建设的。

三是标准化。

程标准化、数据标准、信息交互标准。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规范化、标准化:定义集成规范、信息表达规范、受控术语规范、数据交互标准,共建立166 个规范;(2)流程标准化,梳理了21个核心业务流程,涵盖检查、检验、手术、用药等;(3)统一服务、统一术语:目前在用服务设计166个,包含: 86个业务服务、80个术语服务。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标准化。建设集成平台花了70个人两年时间,其中有70%的时间用于业务梳理、流程梳理、流程规范、标准化,CDR和集成平台都是按照标准来设计的。”李黎介绍说,

四是闭环管理。

通过系统间集成、通过移动护理、移动技术,实现了核心医疗流程闭环,如:输血闭环、药品闭环、营养餐饮闭环、母乳喂养闭环、消毒供应闭环、检查检验闭环。做到了全程追溯、全员追踪、切实操作、个体纠正、科学统计、全面分析。

“以前的闭环主要关注住院,现在我们在做门诊这一块,比如所有门诊执行的动作都有确认的操作,让门诊医嘱执行也实现了闭环。”李黎说。

五是运营管理精细化。

借助企业ERP的管理思想,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实现了空间、设备及维护的全面管理。

据李黎介绍,他们在医院建立之初就把所有空间信息输入到位置系统,包括房间编码、面积、使用者等信息;再把所有设备都与空间信息关联起来,实现全面的实物占用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运行维护的闭环流程。“通过集中调度平台,报修时在系统中产生工单,工单通过移动方式发给维修人员,维修完成后确认,实现闭环。”李黎说。

此外,通过手机或电脑,可以实时查看医院的运营数据,如实时门诊量等。电脑端有更多的报表分析,如:绩效、全成本核算、管控分析等。

六是全方位患者支持。

实现了全方位的、线上线下配合的、全程辅助式的、一站式服务流程。

挂号方式包括:微信、电话、自助机、官网、APP、医生诊间预约等,支付方式包括:微信、支付宝、自助机、诊间缴费等,给患者带来了大大的便利。

当前系统的痛点

李黎简要回顾了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以部门为核心、以医护为核心、以患者为核心、全生命周期服务。当前,业内各种热词都是围绕智慧医疗这一大趋势:可穿戴设备、大数据、CDSS(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互联网+、远程医疗等。

知名咨询机构Gartner把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1)收集者,数据信息收集;(2)记录者,采用电子病历记录;(3)帮助者,临床决策支持整个医疗服务和工作流程;(4)合作者,提供询证决策支持和个性化医疗服务;(5)支持者(智慧化的临床信息系统)。目前,基本处于四五阶段之间。

李黎认为,“医疗信息系统最核心的还是医生使用最多的工作站,要让医生用得顺手,从而更高效地为患者提供医疗处理。”医生们经常会对信息系统吐槽,李黎总结了当前系统的痛点:

1、一体化不足,UI交互差,易用性不足。

业务系统多,系统间数据接口多;电子病历和HIS是两个厂商的产品,虽然可以互相调用,但是有重复的地方,效率不高,易用性差,医生要在不同系统间切换才能完成工作。

2用管理核心,床的妥协。

HIS最早就是解决收费问题,医生的医嘱即收费项目。“比如注射输液,医生在医嘱外要开输液管、针头。其实最早没有信息系统的时候,那个流程是更合理的,现在不仅增加了医生负担,而且容易出错。”李黎说。

以经济核算为主线的门急诊信息系统,没有病历系统支持,患者诊疗信息共享程度低;对灵活运营无法支持。

3、新业务、新模式、新需求支持困难。

核心的HIS还是很早的技术,陈旧的开发框架使得性能受限,运维效率低下。一旦出现新业务、新需求,如:医疗保险结算、新农合、商业保险支持,门诊新业务支持,多支付方式支持,灵活的经营模式支持等,IT部门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人力才行。经过20年的发展,HIS系统上面补丁摞补丁,落后于互联网、大数据管理时代。

智慧医院一体化工作站应势而生

面对上述这些痛点,各方都期望建立符合大家需求的新系统。大家期望什么样的系统呢?“首先,用户体验提升,简单、高效、体验好,CDSS、智慧化、学习型;其次,功能可扩展,支持互联网应用,流程便捷、质控完善;最后,还要满足IT部门的要求:技术新、架构好、易维护、方便扩展及定制。”李黎如此谈道。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际医院与北大医信合作开始“智慧医院一体化工作站”的研发。北大医信以国际医院作为新产品的原型,全面结合业务应用发展的需求。项目于2015年立项,近100人研发团队历经3年、投入1.2亿元进行研发,核心理念是:一体、智慧、体验。

新产品采用了北大医信自己研发的平台——IIH(Intelligent & Integrated Healthcare),具有高可用、模块化、云架构设计、易部署和可配置的特点。李黎进一步具体介绍了“智慧医院一体化工作站”的产品特点:

1、易维护

平台化的配置管理,可以集中管理、配置,界面化;集中对各客户端进行配置,升级改造非常方便;集中监控各业务状态。

2、临床、费用分离

让诊疗回归本质,医护人员关注业务,不用考虑收费问题;诊疗方案集中、专业展示,去除费用干扰项目;诊疗费用智慧匹配生成;多种匹配生成费用逻辑,并支持定制;注射费、材料费、标本费等智慧带出。

3、一体化

电子病历、医嘱一体化,二者是同一个系统,不存在集成问题。

4、重用户体验

传统的原生UI好用、难看,Web UI好看,但交互差。现在是模块开发,能做到既好看、又好用,有各种信息的提示,有很好的交互性。

5、简单易用

智慧化往往是和易用分不开的。(1)可支持双屏显示;(2)根据医嘱类型可以自定义医疗单,更符合医生对单据的要求,契合诊疗专业化;(3)支持专科医疗,支持专业化医嘱处理,医嘱闭环展示,既往医嘱的便捷查看和延用。如:牙科,牙齿牙位图录入,专科的易用性支持,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

专属设计诊疗视图,全面展示患者状况。将患者最关键的诊疗信息通过图形、卡片、趋势等方式的视觉语言展示给医生。便于快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诊疗经过、待办事件情况,如:当日医嘱执行中有异常情况的执行闭环。

6、智慧化

(1)在智能学习方面,可根据患者诊断自动告知医生适用路径;医嘱录入过程中,录入医嘱自动激活路径;根据常用医嘱自动生成路径,同时判断路径常见变异,自动学习。(2)趋势分析,根据检查、检验结果进行趋势分析,给医生诊断提供支持。(3)自动填充,医生的过程记录自动记录入病历;病案首页等内容自动填充。(4)联想式,可根据医生开具的药品,为医生推送说明书、相关治疗文献、控制趋势等内容;医嘱开立过程中自动提示治疗所需材料用品。

7、全资源预约管理

整合医生、设备、床位、手术和专科特殊资源,优化预约流程,并通过平台集中管理和调配资源。

8、全新价格引擎

(1)多维度的结算分摊策略,支持优惠套餐及优惠券的销售模式;(2)支持多级医保分摊,支持多套医保目录,支持商业医保,支持社保和商保混合分级结算;(3)针对医院的业务扩展与变化,可灵活配置预付费患者的医嘱收费点。

9、灵活开发

(1)采用表单设计器和插件技术,可以现场调整表单样式和内容;(2)为医疗设计的多自由比配的选项,满足现场业务需求;(3)可视化的构造、发布、部署、客服、日常运维;(4)能够具体配置每一医嘱项目的执行科室、开始时间以及结束时间。

最后,李黎展望了关于产品未来发展的几点设想:(1)“互联网+”一定是大趋势,未来的医生工作站是否可以支持在线用户的问诊,如何把在线用户的诊疗信息、资讯信息加入医院的系统。(2)移动化,现在的移动医生工作站跟HIS是两套系统,虽然实际上是一套东西。未来是否有可能医生在办公室使用键盘和屏幕配合Pad,而离开时可以拿起Pad就走。(3)AI辅助的常态化,目前人工智能是单独的系统,未来是否可以集成,实时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谭啸】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李黎:北大国际医院开发部署智慧医院一体化工作站思考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