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吴恒专栏】从共享经济看医疗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吴恒

吴恒-特征图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吴恒

医疗信息人才的话题一直是HIT圈内的热门,诸如信息人才的培养、信息人才的职业规划、信息人才的有效交流等。我国医疗信息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平衡,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本文着重探讨借鉴共享经济形式实现区域医疗信息人才共享的可能性,期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人才短缺的困境,能为医疗信息人才队伍的体制机制建设提供一种“另类“的补充方式。

医疗信息人才的现状和困境

1. 总体数量偏少,分布不平衡。

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医疗信息化企业均存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正如我国医疗资源的现状一样,医疗信息化人才存在总体数量偏少、分布不均衡等情况。

三级医院医疗信息人才数量相对充足,技术水平也较高;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信息人才匮乏。医疗信息人才的分布不平衡,已经严重制约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2. 医疗信息人才的学校教育起步晚,专业针对性不强。

医学信息学(MI,Medicine information)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涉及医学实践、教育、科研、信息加工和信息交换。研究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文本挖掘、数据交互、远程通信等),信息科学(信息处理、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识别等),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这就决定了医疗信息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要懂计算机技术、信息学理论,还要熟悉医疗流程和规律。

我国高校中开设医学信息专业的学校较少,且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大多集中在医学情报研究、医学信息资源建设、检索等方面,专业针对性不强。

3. 医疗信息人才的继续教育没有完整体系。

医疗信息人才的培养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长时间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单靠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在校教育远远不够,必须有规范的、成体系的继续教育相辅助才能达到目的。

而我国的医疗信息人才培养,特别是就职后的继续教育手段落后、方式单一(以培训班、专题会议为主),尚未形成从高等教育到就业、到继续教育职业规划的完整体系。

共享经济及其特点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智力、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各相关方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

共享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如下几点:

1. 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平台。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

2. 服务本地化和定制化。个体借助平台交换闲置物品,某一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借助平台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并提供本地化定制化服务。

3. 以技术和规则去维护。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以技术和规则去维护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利益。其中互评机制的有效建立是共享平台得以持续发展的保障。

共享经济带来了新业态:共享单车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共享读书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共享空间改变人们的租住方式,共享金融改变了人们的理财方式,共享医疗改变了人们的就医方式,共享知识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医疗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

三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的信息人才能力强、素质高,二级医院的信息人才在数量、素质、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差距,而且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培养信息人才从资金投入、资源协调和培养周期等方面都面临种种难题。

借鉴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共享平台,供区域内医疗信息化专家分享知识和经验,带动本区域医疗信息人才的成长,实现医疗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不失为一种解决这样难题的一种方式。

关于医疗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国内没有成熟的模式,个人认为可以从政府主管部门(卫计委)、医疗信息化企业以及第三方学术组织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1. 医疗信息人才精准帮扶(卫计委层面)

由省、市级卫计委牵头,成立医疗信息化区域技术支持中心对区域内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进行信息人才的精准帮扶。

区域技术支持中心可以设在当地信息化建设水平好的一家或者几家医院,人员由一家或者几家医院信息部门的人员兼任。以信息化项目为抓手,派出专家进行指导,并在实战中培养下级医院的信息人才。例如,本区域二级医院要参加有关信息化的评审,在评审前由技术支持中心选派此方面专家,根据评审要求为医院做专项指导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信息部门进行人才培养。也可以在实施区域信息化项目时,由技术支持中心派出业务骨干协助下级医院,并带动基层医疗信息人才的成长。

2. 区域需求响应中心(企业层面)

由有实力的HIT企业组建区域需求响应中心,收集区域内自己所服务的医院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并进行针对性开发,给出解决方案。

区域需求响应中心人员由医院信息部门技术骨干和企业研发人员组成。企业的研发人员熟悉自己软件的技术架构和开发语言,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医院信息骨干熟悉医疗的业务流程,能对需求先进行分析,甄别需求的合理性。

双方针对合理需求进行联合研发,形成产品,解决用户使用中的痛点。这样企业有了新产品的利益,医院信息骨干得到锻炼和成长。

这两种做法国内都有一些成功的尝试,比如“军字一号”推广时就曾经组织技术指导组巡回指导,建立区域维护技术中心和技术支持基地,针对技术薄弱的单位划片进行区域内维护和技术帮带。

下面着重谈一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区域人才共享平台的思路。

3. 医疗信息人才区域共享平台

第三方机构(学会、协会、学术组织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人才共享平台,供专家在平台上分享知识和经验,进而为有需求的医院提供本地化定制化咨询顾问服务并获取回报。

(1)共享知识引导精准学习

医疗信息化专家利用共享平台进行公开课、微讲座、专业问题的解答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医疗信息化从业者提供精准学习的机会。医疗信息化从业者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课程,借助平台进行精准学习、提高水平。

(2)顾问服务

大部分医院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重大方案选型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请专家进行论证给出方案,二是请信息化咨询公司给出方案。

这两种做法都有明显的不足:

第一种,专家接触医院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医院进行详尽的前期调研,对于医院战略规划、布局以及信息化现状和需求分析的了解不会太详细。所以这样制定出来的方案只会有大的框架,对于落地的细则不会涉及太多,特别是产品的选型。

第二种,信息化咨询公司是以咨询为项目的开始,以咨询方案为项目的结束。咨询公司给出方案后不会参与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方案的落地以及实施中的变数都无法全面控制。

利用共享平台可为有需求的医院在进行信息化规划、建设方案评估、重大项目产品选型时提供顾问服务。医院可以通过线上提交并预约专家,前期通过线上交流和关键问题的访谈充分了解医院决策层对信息化的定位和愿景、医院管理层对信息化的理解和需求、系统使用者的感受和期望。根据这些背景,由专家制定初步的规划,然后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最终确定。

(3)远程项目管理和质控

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有了规划才是第一步,接下来的项目实施也是成败的关键,我们都知道下面这四个公式:

好的规划+好的项目实施=优秀的信息系统

好的规划+差的项目实施=好的信息系统

差的规划+好的项目实施=差的信息系统

差的规划+差的项目实施=混项目实施乱的信息系统

基层医院在进行项目实施时,由于缺乏经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会导致项目的延期甚至“烂尾”。针对这样的医院,平台可以提供远程项目管理服务,协助医院信息部门做好信息系统的上线,实时跟进把控项目的进展,针对项目进行全程质控,协助医院进行验收。

最后,医疗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改变了什么?

首先,改变了医疗信息人才的培养方式,让更多从业者接触到医疗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其次,给(医疗信息人才相对匮乏的)医院在进行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质控”方式;最后,为医疗信息化相关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

共享的是知识和智慧,收获的是信任和资源。

【作者简介】

吴恒,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199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管理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卫生信息学会理事。

【责任编辑:谭啸】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吴恒专栏】从共享经济看医疗信息人才的区域共享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