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医院影像中心的“最佳拍档”:关于RIS、PACS以及WS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Carestream SH R&D 卢朝峰

当前大型医院影像中心或放射科(以下简称:科室),一般都有RIS(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信息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图像归档与传输系统)等信息系统。同时,对于购买了PET等大型设备的科室,也有厂家提供的后处理工作站(WS,Workstation)。这样一个科室中,医生使用的系统就有RIS、PACS、Workstation等。这么多的系统存在,会让人感觉有点复杂,同时也有困惑,为什么不用一套系统解决科室的所有问题?

其实这种现象与科室、RIS/PACS和设备厂商三者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发展有关。就当前而言,RIS、PACS和后处理工作站的配合关系大致如下:

pacs

首先从科室的角度来看。科室的职责就是为病人提供影像诊断报告。为了提供这份报告,科室里不同角色的人员互相分工合作,比如登记员负责记录病人信息,技师负责为病人产生图像,医生基于影像做出诊断报告等。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病人找到一个医生,然后这个医生陪着病人一起完成所有工作。在RIS、PACS出现之前,科室基本通过纸质文档协调工作,这个过程效率较低,也不易跟踪。而后,随着医疗IT的发展,科室内部的这些工作基本都有信息系统支持了。

其次从RIS的角度来看。如果把科室比作是一台电脑的话,RIS类似于科室的“操作系统”,负责科室内部的工作流管理。如上所述的科室内部流程,病人来到科室后,登记员把病人信息和检查信息输入RIS(手动输入或自动输入),然后这些信息直接发送到设备,技师可以直接基于这些信息给病人做检查。检查完成之后,图像信息发送到PACS,医生根据RIS里的病人信息、检查信息和PACS里的图像信息给出诊断报告。这样整个诊断流程完成。

再次从PACS的角度上看。PACS主要是取代以前医生通过看胶片来做出诊断的过程(当然存储和通讯也是)。PACS提供图像处理功能协助医生诊断,比如调窗宽窗位、旋转、加标签、三维重建等。这些功能在设备的控制台上一般没有。因为设备制造商,关注于影像的产生,而影像诊断的便利性不是它们的主要职责。PACS厂商则是这些工作的实现者。PACS厂商会根据标准,提供适用于不同厂家设备的图像诊断功能。

这里顺便提一下RIS和PACS的关系。在中国,医生的诊断是一般是基于RIS和PACS共同工作的。这两个系统能否合二为一呢?事实上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发展策略。有的公司确实就是合二为一,生成出“巴黎系统”(PARIS系系统,PACS+RIS系统)。另外一些公司则是分开发展,使用时做好集成。这两种策略各有利弊,但是分开发展相互影响小。因为RIS一般关注工作流,这个需求不同的医院变数比较多,更新的频度比较大。而PACS一般关注诊断流程,这个过程比较通用,更新频度较低。对于专注做PACS厂商,一般不去关注具体医院的工作流。而专注于做RIS的厂商,由于开发PACS要求的知识结构与RIS不一样,从经济效益上看,专注于RIS的厂商,不会自己开发PACS的功能,而是关注于如何与PACS集成。

最后从后处理工作站角度看。前面说过,以前的设备提供商一般只关注图像的获取。但随着PACS的发展,已有的图像处理技术也向逐渐向设备厂商渗透,也随着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出现新的硬件特性,这些特性的后处理算法只有厂商清楚,这样后处理工作站可以提供特有的后处理效果。这些功能是通用PACS系统是难以提供的。不过厂商不会去关注科室的工作流程,比如病人如何来检查、诊断结果如何给病人等。所以这些设备上的诊断结果,还是要在RIS上体现。

综合来看三个系统的主要职责、使用对象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三个系统的每个license的单价不一样,医院根据根据自身情况采购的数据也不一样,大致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pacs1

总的来说,科室、信息系统和厂商三者的内在要求、发展和相互影响,导致科室信息系统相互配置使用的情况,这也许是当前条件下成本较低但是效率又较高的最佳组合。

【责任编辑:孙鹏】

赞(2)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医院影像中心的“最佳拍档”:关于RIS、PACS以及WS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