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徐浩:集成平台支撑业务应用创新迭出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孙鹏

xuhao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信息管理部主任 徐浩

“目前,我们医院的支付宝生活号和微信服务号关注数总和超过170万,每天门诊支付宝和微信交易量超过1.2万笔,交易金额达到170万元以上,患者通过手机实现了预约、挂号、缴费等就医全流程。” 2018(13th)中国卫生信息技术/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交流大会(CHITEC)期间,在接受HIT专家网的采访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简称:青大附院)信息管理部主任徐浩“小秀”了一把该院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战绩 。

早在2015年,青大附院就已通过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2017年又通过了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六级评审。据了解,青大附院近年来不断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并通过集成平台实现了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与此同时,该院还积极开展“互联网+”、医学人工智能以及医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的创新应用。

五大创新应用

青大附院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开发了一套医院HIS系统,直到2012年更新升级为新的信息系统,并逐步搭建起全院信息集成平台。“近两年,我们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已经建得比较全,所以开始围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探索性创新尝试。”徐浩列举出该院在五个方面的创新应用。

一是“互联网+”医疗服务。从2013年起,该院先后推出患者APP、支付宝、微信的门诊全流程管理,完善门诊区域自助机扫码支付。目前,微信、支付宝关注数以及每天门诊区域通过微信、支付宝的交易笔数总数不断上涨。“患者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习惯通过手机操作,这不仅减少了患者在门诊区域的流转,也缓解了医院压力。”徐浩说。

二是互联网诊疗。该院从2017年2月开始,以实体医院为依托,开始尝试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搭建线上院区提供诊疗服务。“今年5月刚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支持可依托实体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所以刚好和我们当时建设初衷一致。”徐浩表示,该院线上诊疗服务与线下诊疗服务保持相同,医生下医嘱、写门诊病历等均与实体门诊使用同一套系统。同时,互联网医院也具备“药房”,患者可选择到医院药房取药或快递送到家。“总体来说,对于特定患者,如术后随访、慢病、定期复查等复诊患者,还是受到欢迎的。《意见》出来后,我们也准备更进一步开展。”徐浩说。

三是人工智能应用。一方面是智能语音录入,目前青大附院已将语音录入应用全面部署至该院放射科。“语音录入已非常成熟,所以我们全面在门诊、住院、手术室、放射科、超声等场景试用,后来发现有些场景不适合,而放射科非常适合,同时放射科医生也非常欢迎,所以我们针对放射科做了全面部署。”徐浩表示,另一方面是沃森肿瘤应用,该院肿瘤科专门组织团队在2017年开展沃森诊疗中心,利用近10个月时间开展1千例沃森肿瘤研究。“目前沃森的诊疗水平还达不到理想水平,所以我们只是在尝试用,一直也没有收费,只是作为医生的一个参考。”徐浩说。

四是开展影像AI诊断。目前该院所有CT、MR的检查结果都会上传至云中心,由其筛查后判断是否再返给医生。虽然影像AI一片火热,但徐浩也表示,宣传报道和实际效果可能不大一致。“影像AI识别虽然在宣传上准确度非常高,实际在真正临床应用时,准确率还是比较低,因为宣传的数据是经过初筛的,比如肺结节诊断,先初筛一遍再去诊断,准确率会变高。如果没有初筛,这种影像AI识别离满足医生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徐浩说,“目前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都很高,所以影像AI诊断在临床上还是探索阶段,在实用程度上还有待进一步迭代优化。”

最后是大数据应用。该院建立了大数据平台,将所有临床数据抽取至平台供医生科研使用,类似于“百度搜索”,可根据多种检索条件检索出满足要求的临床数据。“以前在关系型数据库里查数据比较慢,条件限制比较死,现在条件宽泛了,所以受到了临床医生们的欢迎,临床使用率非常高。“徐浩表示,由于医学术语名词有多种描述方法,目前该院正针对术语识别做归一化处理。“尽可能让医生抽取的资料更加贴切实际需要,这是一个持续过程,今后一两年还要做很多工作。“徐浩说。

集成平台的本质是服务医院业务系统    

应用创新迭出,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青大附院上线运行的数年的集成平台。徐浩认为,集成平台本质上是为了服务医院业务系统,根据医院自身业务和信息化建设不同,通过标准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以不断满足临床需求。

据介绍,从2012年起,青大附院切换上线东华公司HIS系统,开始应用InterSystems公司的Caché数据库产品,随后又通过InterSystems的Ensemble平台搭建了全院信息集成平台(该平台目前已经并入HealthShare产品线,更名为Health Conect)。“早在2010年我们考察时,Caché数据库就已在北美广泛应用,特别是经过多年积累,它对整个西医流程理解得非常深刻,整个系统设计架构非常好。”在徐浩看来,InterSystems系统的强项在于各方面配置灵活,对很多业务流程上的变化不需做程序改造,通过配置即可解决,这在国内一些系统内很难实现。

“Caché数据库在当时,甚至到目前来说也是对西医流程理解最好的,后关系型数据库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不同,后关系型数据库适合医疗文档逐级往下展开,这是我们选择它的重要原因之一。”徐浩表示,如同多数业内人士的想法,该院在选择Caché数据库前,曾有两点顾虑:

第一,该院原先的前端应用基本为C/S架构,而在国内系统中,B/S架构往往比C/S架构速度慢。“但我们经过比较后发现,B/S架构和C/S架构在速度上几乎没有差异,速度响应非常快,所以就选择了这个系统。”徐浩表示,“几年来确实也体会到了Caché数据库的优势,我们的数据量从几百GB发展到目前接近6TB,前端应用和用户体验基本没有差异,没有随着应用和数据库的增加而速度变慢,这些问题在Caché数据库都没有出现。”

第二,与关系型数据库相比,熟悉Caché数据库的工程师非常少。“当时确实比较担心维护问题,但这么多年过来了,发现确实维护量比较小,界面简单,不需要特别精通,也不需要太多日常维护。”徐浩表示,Caché数据库也在不断迭代改进版本,比如Caché 2012版在容灾方面采用Shadow模式,而在后续的Caché 2016版改进成Mirror,这大大提升了容灾能力和高可靠性。

“我们希望InterSystems做出更强、更稳定、更容易使用的产品,因为医院业务对可靠性、稳定性要求更高,医院所有设备要求24小时连续运行。”徐浩表示。

不为了测评而测评  紧抓需求“水到渠成”

青大附院所搭建的全院信息集成平台,为该院在2015年通过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测评起到了支撑作用。可以说,从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测评到2017年通过电子病历6级,都是一个需求推动的结果。“我们在不断解决需求的过程中,也使得我们与电子病历六级的要求越来越近。”徐浩说。

徐浩认为,目前国家关于医院信息化的标准相对完善,所以医院在新建或改造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时,应尽可能参照国家标准、少走弯路,把信息平台建设得更规范。“在评审过程中,数据质量最关键,一定要把握住数据质量,如果我们的基础数据质量不好,那么之后按标准生成数据可能就不准确。”徐浩说,“同时,医院也没有必要把互联互通测评作为目标,它只是完善信息系统的手段,通过这个手段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

徐浩表示,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我们从来没有为测评而单独立项,都是为了满足需求。我们在解决临床需求的过程中,基本达到了相应要求,然后再对照具体要求做整体提升,整个信息化水平就能上一个台阶。”徐浩表示,一方面,要满足临床需求,让患者更方便、让医生更加有效率,充分利用好医生资源,把医疗“支撑”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互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给医生提供更好的工具,来“引领”医疗发展。

“不管现在的信息化水平有多好,哪怕电子病历到了八级,互联互通到了五级甲等,医院的需求还是不能完全满足,还会不断提出新需求。”谈到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内容,徐浩坦言,医院需求永远没有终点,信息化建设也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孙鹏】

赞(3)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徐浩:集成平台支撑业务应用创新迭出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