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HIT180观察】为什么大公司短期内也无法解决医疗信息化的“核心”难题?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朱小兵

现实世界,讲究分工。领导再多、Boss再牛,终究还需要一群会干活的,特别是那些“苦活”、“累活”。

医疗信息化(HIT)就是一件“苦差事”。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医疗信息化虽然已经上升到卫生健康事业的战略性地位,但整个产业还是徘徊在500亿元左右(参见IDC研究报告。医疗信息化市场不仅盘子小、利润低,专业要求还特别高。全行业目前通行的做法依然还是项目化、定制化服务占主导,软件系统产品化程度较低。

不过,医疗信息化也是一个看上去不错的“香饽饽”,标志性信号就是各路大公司纷至沓来。

AT(阿里、腾讯)以及各大商业保险公司已经争先恐后进入医疗领域,开始投资HIS、电子病历、HRP等医疗信息化“腹地”,并且还有持续深入的趋势。但终归这只是资本和业务资源的互补合作,这些大公司更多是通过资本“拿地”,并看好其未来升值潜力,毕竟医疗信息化“优质地块”还是一个稀缺品。虽然他们带来了其擅长的支付、连接、安全、平台服务能力,以及资本运作和市场推广等能力,但是这些都还没有触及医疗行业的核心。

另外令人侧目的是,有着国有企业概念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国家队”的加入。从目前的表现看,通过获得特定省份、地区的医疗健康大数据试点项目,同时借助资本合作、产业孵化组合拳营造各自的生态和阵营,是“国家队”们探索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主要打法。

大公司的进入,裹挟着资本、各种平台势力,其根本意义在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通医疗的数据通路,比如推动医院上云、建立多中心数据中心等,目标直指“医疗大数据金矿”,同时吸纳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医疗信息化行业。但要发掘医疗大数据金矿,仅修路是不够的。对于医院内部的信息化难题,特别是核心业务系统的优化、升级换代问题,真正让信息系统为治病救人服务,这一核心使命谁都绕不过去,没有捷径可走。

如前所述,医疗信息化就是一个专业的“活”,术业有专攻,不仅需要资本,更需要人才、技术、医疗行业知识的长期积累。对于任何个体而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信息化专业人才,就算天资聪颖外加勤奋打拼,没有两三年的持之以恒,也无法形成对行业的基本认知和理解;对于企业而言,要打造一支专业的医疗信息化人才队伍,就更是难上加难。何况这几年医疗信息化的内涵和要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浪潮的冲击下,呈现急剧变化。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跨度要求越来越大,协同分工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中。

中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走过了30年,现有的医院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基本还是在20多年前的设计基础上敲敲打打、缝缝补补,以应对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如果不能心无旁骛深入钻研,并且勇于自我革新,医疗信息化的“核心”难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如何重新设计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如何根据医改政策指挥棒要求,充分运用新技术,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业务模式(比如处方流转)?如何解决好信息标准掣肘问题?如何真正让大数据回归临床、服务临床,推动医学进步和医药的研发?如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一路走来,各种问题已经堆积如山,成为卫生行业必须直面的系统性核心难题。然而现状堪忧。不少老牌HIS公司还满足于凭借固有优势,收取接口费、维护费,在产品的自我革新和突破方面鲜有建树,令人扼腕。

越是接近医疗核心的命题,越需要依靠有专业积淀的医疗从业者自己去解决,这是一场持久战,资本或其他概念的“外力”短期内难以见效。不过从长期来看,大公司的进入,或将倒逼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医疗质量的可测度,推出更为精细化医疗服务支付模型,助推“三医联动”的全面落地。从目前各路大公司的的布局看,他们无疑是冲着这个目标而来。

小助手二维码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

(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交流)

【责任编辑:谭啸】

赞(4)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HIT180观察】为什么大公司短期内也无法解决医疗信息化的“核心”难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