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袁永福专栏】从精准医疗到“精准信息化”:为医院信息科赋能到底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南京都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袁永福

yuanyongfu

精准医疗是现代医疗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就是同病不同治、同人不同治,其中,对专科、亚专科甚至单病种都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诊疗操作,治疗过程“快、准、狠”。与之类似,笔者认为,本文所要介绍的精准信息化是发展和普及精准医疗的重要基础性条件,需要得到重视,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精准信息化需求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信息和数据就是医疗行为的“粮草”。医生做出诊断前和规划医疗过程中需要预知大量信息,执行过程中和执行完成后也会产生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数据量大、结构复杂、特异性强、相互强关联。

因此,信息越全、条理越清晰,医护人员的工作才越精准、越有效。但是,目前大多数全科医疗软件系统在处理信息时还是较为简单粗暴,这就导致大量信息被埋没损失。目前,基本上只有少数“艺高人胆大”的医学专家能根据非常有限的信息来展开精准医疗,但这个过程无法普及,医疗质量也就无法规范控制。

一将成名万骨枯。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下,单个医疗专家成长缓慢,使得整个医疗行业的产能提升缓慢。而为了推广普及精准医疗,加速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技术水平,就必须让医院能广泛处理精准医疗相关信息,但这也会产生大量特异性小众化软件功能需求,而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成为HIT行业的巨大挑战之一。

笔者认为,满足小众化需求最有可能是小公司做到,因为小公司愿意贴身服务,更愿意满足精准信息化需求。而大公司则更多是追求规模效益,不太会在意这些小众特异性需求。

此外,目前行业有一种巨头兼并的趋势,大公司不断收购兼并,成片吞并市场份额,小公司生存空间被挤压,数量不断减少,这就可能对HIT行业的多样性产生影响。同时,医院对于小规模精准医疗软件预算比较低,成本管得也比较“死”。

那么,在HIT行业多样性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用有限的成本来满足精准信息化的小众特异性需求呢?在笔者看来,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医院自主研发。医院通过组织程序员和医生配合起来开发软件,逐步分阶段地满足各个科室的精准信息化需求。比如,北京阜外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医疗机构就是实践者。

不过,现阶段大部分医院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大量精准信息化需求正“嗷嗷待哺”,无法落地实现,这也限制了中国医疗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

精准信息化方案原理

南京都昌团队认识到这一背景后,结合自身优势,正在针对精准医疗信息化开发“一条龙”技术方案,以此帮助医院满足自身的精准医疗信息化需求。

首先谈谈技术方案的基本原理,笔者根据多年实践观察,任何医疗软件研发大致都经历以下步骤:

一是需求调研、分析,在此不作细谈。

二是业务流程重构。软件不只是现有流程的电子化,还应包含流程重构来打通医疗流程任督二脉。因此,信息化不仅仅是程序员的事,也是各个科室的事,需要项目相关部门都认真对待、用心执行。

三是业务数据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数据库设计。数据结构设计首先是抛弃IT设计理念,尽量从医生角度来看待业务数据,然后才按照IT理念对数据进行结构化。最后才将需要长期保存的结构化数据映射为数据库的表和字段结构。另外,还有很多业务数据实在无法静态结构化,那就只能以动态结构化的方式存储。

四是信息化目标设计。精准信息化优先满足本医院的特异性需求,可移植性不是刚需。因此,应该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驱动来进行软件研发。首先要进行信息化结果的设计,简单来讲,就是预先构思出用户界面的静态结果和动态结果。

五是系统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

六是编码。

七是部署上线和运行维护。

精准信息化的难点在于为了流程重构而摆平业务科室的人心。人天生都具有不思变化、墨守成规的惰性,改变和创新是反人性的。因此,技术部门不能一味地去迎合业务科室人员对信息化的满意度,就像医疗行为不能一味地去迎合患者的满意度。

实际上,医院信息科应该像医生诊断病人一样来“诊断”医院业务流程,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业务流程改造好。从这个角度看,优秀的信息科应该是医院的“私人医生”。当人心摆平、思想统一后,剩下的技术问题就可预见和可度量。目前,南京都昌团队正在开发一整套解决方案来帮助医院信息科完成第五、六、七步骤的的工作。

都昌赋能架构实现精准信息化

在该方案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各种常见的软件功能模块划分,还有各种软件设计模式,融入了我们近二十年软件开发的经验。

首先要界定功能界限。该解决方案面向的是有一定技术能力、具有相当自主研发意向的医院信息科或者中小型软件集成商代理商。这里的技术能力是指:有软件程序代码修改能力但无力研发较复杂软件,不过对SQL和数据库比较熟悉。所以,对于技术、业务都不懂的人来说,本方案“无能为力”。

为了降低软件架构设计难度、规范设计流程,我们设计出7层统一软件架构分层模型。这7层中,如图1所示,每层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各层功能明确,各层之间定义了6套接口规范。

duchang

图1

该分层模型具有以下优势:

1、方便软件的重构。一个层次的软件功能改进和替换不会影响其他软件功能,软件的设计不可能一开始就很完善。而遵循7层模型,就可以在开发过程中不断重构软件架构而限制其影响范围。

2、方便开发任务分工。可以将各个功能模块比较可靠地分配到不同的开发者,甚至外包,以降低医院的开发难度和工作量。

3、保证软件系统质量。将系统整体的软件质量拆分成各个层次的软件模块质量,来降低软件项目管理难度。

4、开发技能的重用。开发者可以套用同一个软件架构模式开发出一系列软件,重用开发技能、分摊学习成本,以此降低单个系统的开发成本。

5、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由于采用同一套开发规范,使得各个系统能分享很多功能模块,数据接口简单,有利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6、避免软件模块绑架用户。如果软件模块用得“不爽”,可以比较平稳地替换掉。

由于上述优势,采用7层模型能降低开发水平要求,使得大多数普通开发者也能开发出医院业务系统,提升整个HIT行业的产能。对医院信息科来说,将以前不可能的任务变得可能,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我们不但设计出7层模型,还开发了很多功能模块来实现落地,初步搭建起了一套从底层到顶层的软件组件库。其结构如下:

duchang2

在该结构中,所有的软件功能模块均可配置,遵循接口规范、功能强大、灵活自由的理念。同时,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是为了完成单一的功能,可以比较自由地替换,这避免了软件功能绑架用户。

基于都昌赋能框架,开发人员可以脱离晦涩难懂的底层代码的开发,降低技术难度,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应用层开发,去专注于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以满足医院业务科室提出的小众特异性软件需求,从而实现精准信息化。

【小结】

软件研发的目标是为了应用,此前我们已经通过电子病历编辑器等产品搭建了强大的推广渠道,和业界数百家软件公司以及很多头部医院展开深入的技术合作,而这些客户也有着精准信息化的需求。针对赋能框架,我们已经和部分合作伙伴展开小范围的技术合作,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打磨产品来早日实现全面推广。

综前所述,精准医疗是科技进步和普惠的表现,它也产生了大量的小众化特异性信息化需求,正基于此,我们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7层统一软件架构分层模型并提供落地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开发者满足这些小众特异性需求,去推进大量的专科、亚专科甚至单病种的信息化软件产生。我们希望促进HIT软件的多样性,从而帮助精准医疗的发展和普及,实现整个医疗行业的价值最大化。

下期预告:PPT是公司的“脸蛋”,而科技树就是公司的“脊椎骨”。优秀的公司必然拥有优秀的科技树,下期就秀秀我们的科技树。)

【作者简介】

袁永福,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微软MVP,南京都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长期从事电子病历编辑器控件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其产品成为编辑器细分市场的主要品牌。(邮箱:28348092@qq.com)

小助手二维码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

(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交流)

【责任编辑:孙鹏】

 

赞(1)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袁永福专栏】从精准医疗到“精准信息化”:为医院信息科赋能到底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