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蓝色存在】这些年PACS的变与不变(下)

【编者按】PACS进入国内20余年来,产品早已发展数代。可以说,除了PACS的名称没有变之外,PACS的应用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作者“蓝色存在”(真名:魏鹏飞)时隔多年再次在HIT专家网发文,系统阐述了PACS的前世今生,并根据其发展演变,提出了“PACS回归本质”的判断。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蓝色存在

蓝色存在

接上篇:【蓝色存在】PACS的变与不变(上)

相较于其他医院信息系统几乎都是被国产厂商一统天下的局面,PACS系统是唯一的由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共占市场、且各有千秋的系统,没有之一。

同时,2011年前后为县医院提供PACS系统——这一县医院能力建设的政策红利将国内PACS行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至少在产品扫盲上让更多的二级医院认清了PACS的作用和价值,并由此带来了全院级PACS在国内各级医院的普遍应用。

然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波政策红利的背后,必然伴随着红利的消退。以至于之后的若干年,行业格局发生了些许变化:一方面是市场鲜有新进入者,且部分专业PACS厂商开始谋求转型;另一方面是PACS的市场份额在整个医疗信息化市场份额中的占比越来越低。

很多人都觉得PACS这个产品已经高度成熟,甚至成为工具型产品,天花板可见。产品同质化、可替代性强,技术方面也没有什么壁垒。但这些人同样也理性地认为:同质化并不可怕,就怕同质化外衣下的市场竞争、产品改进、实施交付、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良莠不齐,所以还是有很多医院的PACS系统在不断进行着升级换代。

新一代PACS系统的特点

这几年在HIT业界,一直有一个呼声,就是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落地,新一代PACS系统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那么,新一代PACS系统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

翻开早在2011年就颁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在“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等章节,均有影像信息化应用的相关需求,涉及影像检查ID的统一编号、阳性率、危急值上报、影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析等。在2011年之前,恐怕没有几个PACS厂商关注到这些细节,但随着这些年医院等级评审/复审的进行,从医院业务运营管理层面,明确对影像科室信息化的具体应用提出的诸多要求。

加之国家卫生主管部门陆续出台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等通知文件,不断从患者服务、流程优化等多个角度对涉及影像检查的服务和流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要求。

归结起来,新一代PACS系统的应用至少要具备如下特征:

1.支持全专业、全流程的信息化应用

“全专业”很好理解,即一套系统能够尽可能多地为各个影像专业提供信息化的解决方案,以减少系统间集成的成本和复杂度。产品除能够覆盖传统的放射、超声、内镜、病理、核医学业务外,还要考虑对眼科、口腔、专科检查设备的支持。不少医院还有很多小专业的检查报告是由单机报告工作站发出的,如肺功能、人体成分、骨密度、尿动力、骨髓分析、基因检测等,尚无法实现检查报告的网络化传输。这就需要新一代PACS系统具备针对这些小型检查设备图文报告实现信息管理的能力,实现所有类型检查报告全面的无纸化。

“全流程的信息化应用”可以理解为推动各个影像专业检查流程的信息化闭环管理。

以CT、MR两大影像检查为例,传统的PACS/RIS多在检查登记、检查叫号和诊断报告/审核环节实现了信息化应用。但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关注电子检查申请单与检查费用的联动与一致性、检查预约与排程、增强影像检查造影剂管理与不良反应的追踪、影像质量与报告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发布信息的推送与患者自助服务等环节。

再以病理检查为例,传统的病理信息系统仅实现病理科内部标本接收登记、取材、制片、染色、诊断报告等业务流程的覆盖,但病理标本来源众多,典型的有来自于穿刺、外科手术、内镜下活检等,涉及不同的部门,病理标本与病理申请单的信息化流转成为关乎病理诊断安全和质量的重点之一。

2.支持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完善各个影像检查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应用,除能够优化检查流程、保障检查质量和安全之外,各个环节信息化应用所产生的数据,还能为各岗位人员工作量的管理、检查流程的优化提供数据评价支撑。

例如,通过检查预约系统的应用,可以进行预约平均等待时间分析(预约确认时间到实际检查时间)、检查预约命中率的分析(即预计检查时间与实际检查时间)。

再如,通过记录CT、MR增强检查中患者所用造影剂的名称、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置措施,在准确记录护士工作量的同时,还可以替代影像科室造影剂不良反应登记本,尤其是对于拥有多检查区、多院区的医院,传统的登记本分散在各个检查区,既容易漏填漏报、也不易汇总。

还有,医院超声检查设备众多,在HIS系统中仅能反应出一段时间超声科的收入情况,但若具体到某台检查设备的收入和人次则无法统计,反倒超声科的PACS系统只要记录了每个患者的检查收费金额,则可提供这一方面数据的准确统计,能够为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提供单项设备购置、成本回收及维保的收入依据。

这就要求新一代PACS系统要具备良好的数据结构和规范的业务数据,离开这两条任何有效的数据分析评价都是很难实现的。

新一代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加强数据利用的微观实践,站在数据利用的角度去规范业务系统的数据生产,让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能够被有效分析利用。不只是以上这些,未来临床专科数据库的质量更是有赖于业务系统数据的粒度和质量。

3.支持医技检查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医技检查流程优化方面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医技检查预约流程。受限于医院大型影像检查设备服务能力的不足,大部分医院CT、MR、超声三大检查均需要预约检查,不少医院采用的是人工、电话、微信群等非信息化、非系统化的预约方式,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效率不高,而且是各个检查科室各自为政,缺乏系统化和各个专业之间的协作。

具体到医技检查预约信息化实践层面,PACS厂商应该是最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厂商。

首先,影像检查资源的安排权始终归属各个影像科室,即便是医院搞“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心,各专业检查资源的协调分配还是由各专业科室说了算。而这些科室用得最多的就是PACS系统。

其次,如果检查预约系统发展到规则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阶段,相关规则、算法的依据一定是来源于对既有数据的分析和建模,而PACS正好是这些数据的生产者。如对超声检查进行预约安排,要想做到时间相对精准,每个检查医师针对某一类检查项目在历史上所用的平均时间将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依据。

所以真正的医技检查预约系统不一定非要搞“一站式”检查预约,而是通过信息系统优化与再造检查预约的规则和流程,在应用层面可以选择网络化预约、自助化预约、诊间预约、自动化预约等多种方式,并以此实现患者做各类影像检查高效的检查排程、合理地安排符合医学规则的检查顺序、告知患者精确到一个时段的检查时间、减少患者到影像科室的往返和在影像科室的等待时间。

当然,在系统应用层面,从获取申请单到检查预约确认,再到患者检查时的签到,在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层面,最好不要再调用多个界面进行数据的反复转录,这也是PACS系统集成医技检查预约系统的优势所在。

4.支持各个影像专业之间的业务联动

全院级PACS的应用,不只是完成各个影像检查信息化应用的覆盖,更应该关注各个影像专业之间业务的联动。这些业务联动多数存在于一些业务细节层面,解决好的情况下,将明显提升工作效率。

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要求医院影像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不能低于90%。病理诊断作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更是放射检查、超声检查这一类影像学(看图猜物型)检查准确性的标尺,事关影像诊断医师的业务水平和声誉,所以对一些影像检查病例进行病理随访是影像诊断医师日常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一些医院完成全院级PACS建设的情况下,放射/超声科与病理科之间的系统还是存在着不能有效互联互通的情况,导致放射/超声医师到病理科去查病理结果的情况时有发生。实际上,医院整体信息化层面已经非常重视患者主索引和唯一ID,这将使得在线进行影像诊断的病理随访变得容易。只需在放射、超声的诊断报告工作站上提供待随访病例的标记、病理诊断结论的自动化提取和随访结果的判定界面,即可以以报表的方式生成多维度的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统计分析,让病理随访工作变得简单和高效。

在医院降低药占比、实现药品零差价的背景下,影像科室近年来的地位是不断提升的。影像检查的效率和效益受到了院科两级管理者的普遍关注。也正因为如此,在新一代PACS系统建设与应用中,影像的存档和传输管理已经不是PACS应用的关键,能不能进行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和能不能支持影像科室的运营管理成为了极具现实意义的两个问题,考验着PACS厂商在产品发展层面的智慧。

PACS回归本质

当PACS能够全面支持医院医技影像检查信息化业务之后,变得不再像PACS的时候,或许才是思考PACS本质回归的时刻。而这一刻,已经可以看得见。

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洁之后,一大波AI领域的创业者涌入医疗领域,抢占最多的赛道就是医学影像AI的应用。这些应用进入医院之后,无论是作为训练AI产品的模型数据,还是验证AI产品的测试数据,抑或AI投入临床使用的业务数据,均需要PACS系统提供影像数据支持。仅是AI在医院的初步推广就面临着以下问题:

首先,PACS作为承载大数据量的信息系统,影像传输和调阅的性能是用户普遍关注的重点,很多PACS在影像传输和调用性能上并不突出,额外加一个AI系统,抛开界面和流程集成的完整度不谈,仅一个性能就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

其次,目前AI产品均是针对特定的诊断领域,未来的应用场景是一家医院可能有多个AI产品并存,这些AI产品对影像的调阅机制和策略是PACS必须面对的问题。

也正是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才需要进一步思考PACS本质的回归。因为不只是AI有对影像调阅和传输的需求,随着“互联网+医疗政策”的不断深化,诊疗数据向患者开放已成趋势,DICOM影像数据向患者开放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

目前,已经有浙江、贵州和辽宁三个省份出台了数字影像服务的收费标准,明确了向患者提供全序列DICOM影像及报告在线查询服务的收费标准。

这个俗称“电子胶片”的东西已经引起了各方的普遍关注,甚至被认为是“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一个风口。在这种语境下,PACS作为医学影像管理的核心又该做些什么?

未来,PACS在影像管理核心层面恐怕不能再是一个单线程的服务(即接收影像设备产生的图像→存储→提供影像调阅服务),而是成为医院医学影像管理的核心中枢,应当具备接收、回传、分类、分发、调阅、重建、分析、影像生命周期管理等多个功能服务。对AI应用而言,是镶嵌到影像传输流程中的一个AI分析的节点;对电子胶片来讲,是影像传输范围的一个延伸。

这就是“PACS回归影像存档传输系统”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它可以看成是PACS核心功能的进一步强化,以支持为更多的第三方产品提供稳定强大的接口服务;也可以理解为,是PACS外延服务的持续扩展,以自身功能的不断完善去获取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完)

【作者简介】

蓝色存在:真名魏鹏飞,现蜗居郑州,在某软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小助手二维码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

(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

【责任编辑:谭啸】

赞(3)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蓝色存在】这些年PACS的变与不变(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