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李楠专栏】“2016年我遇到的移动医疗”系列之三:一个伪需求的破灭

怕黑的李白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楠

生于12月下旬的我,骨子里有不安于现状的灵魂、永不枯竭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独特的品味和对生活的热爱刚好跟射手座的气质很相符。比如,面对一款产品,我并不满足于简单地使用,更倾向于把它玩出花儿来。

受我推荐,父亲从去年开始使用一款叫做“糖大夫”的血糖仪,这是一款由腾讯出品、具有明显“互联网基因”的移动医疗产品,其最大特点就是“连接”(如下图所示),连接让关心和慢病管理不再成为空谈。

糖大夫血糖测量结果通知

糖大夫血糖测量结果通知

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在此期间,无论是培养血糖测量习惯,还是对糖尿病的重视,父亲在认识和行动上都有明显的改观,让远在外地的我倍感欣慰。闲不住的我,则因为在HIT专家网上写了一篇跟这款血糖仪有关的文章《由移动医疗两件小事想到的(2):院前和院后是移动医疗的蓝海》,有幸认识了这款产品背后的缔造者:其产品经理和他的团队。

这让我无形中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一群创业者和一个脑洞大开的用户之间的“头脑风暴”。当然,更多时候是我“骚扰”他们,心里容易长草的我,会经常围绕这款血糖仪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和念头,他们则负责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利弊分析,顺便对我进行劝导,也就是所谓的“拔草”。

可是,拔草简单、除根难。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射手座男子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一个关于血糖仪的新想法诞生

于是有一天深夜,我又跟糖大夫的产品经理聊上了。

:在么?我有一些新的想法。

产品经理:正准备睡觉,没事,你说吧。

:我觉得这款血糖仪在推广上总有点不温不火。产品嘛,总要围绕目标客户最多的场景来做文章。对一款血糖仪来说,哪里的目标患者最多?自然是医院内分泌科了。

产品经理:言下之意是?

:医院这个主战场你是一定要打进去的。我有个妙招:很多患者在住院期间都要测血糖的嘛,假如医务人员用你这款血糖仪去测患者血糖,然后测量结果就可以实时推送给患者家属。家属是不能全时陪护的,他们会比较关心患者的情况。因此,这种推送有明确的需求,很快就会使用户产生依赖性,出院后自然会倾向于购买这款血糖仪继续体验。

产品经理:有点意思,明天我跟我们团队沟通一下。

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后,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搞头的想法,至少目前来看没有什么致命的弱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一个业内人士验证一番。

新想法破灭

第二天早上,我就在单位食堂遇到内分泌科的赵医生,我俩年龄相近,比较聊得来,而且他是海归,见多识广、理念新。

这简直就是“瞌睡遇到枕头——求之不得”。

我赶紧打了一份早饭坐他对面,寒暄了几句就把昨夜的想法说了出来。我已经做好了接受表扬的心理准备,可现场并非如此,听完我的慷慨陈词,赵医生继续吃而不语,空气中充满了他咀嚼的声音和我的尴尬。在咀嚼声停止后,他缓缓的抬起头来,我们开始了一段对话。

赵医生:我先问你,你收到你父亲测量血糖的推送消息后,第一反应是什么?

:这个看情况了。如果血糖值正常,我一般会发个消息鼓励一下。如果血糖高了或者低了,我都会打电话过去询问一下,是不是吃得不太合适,或者是运动量不够之类的。

赵医生:那你把患者的血糖值推给家属,你不是坑我呢么?你想让我们科的电话、我的电话被打爆吗?

:……

赵医生:来我们科做治疗的患者,那都是血糖不正常的。调血糖本来就是个动态的修正过程,该怎么调、要调多久我心里都有数。你这一推送不要紧,患者家属一看血糖又低了、又高了,肯定一个电话就打过来了,还让不让我工作了?你这个想法啊,说得好听点是个伪需求,说不好听,那就是个馊主意!

或许是看到了我的尴尬,赵医生话锋一转:当然啊,你这个血糖推送的模式还是很新颖的,如果能把测到的血糖值直接推到我们科的护士工作站里,不就避免了护士转抄带来的麻烦和差错吗?还有啊,我们科一直想做一个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系统,也需要准确和持续的血糖数据做支撑,这个方向也可以试一下。

:……

赵医生看了一下手表,说:兄弟,时间不早了,我待会儿还有个病例讨论,我先走了啊,回聊。

真伪需求

我坐在食堂里,看着丰盛的早餐却没有一丝胃口,脑子里始终盘旋着一句话: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我以为移动改变医疗,却没想到:医疗离开了移动还是医疗,移动离开了医疗就只是通信!

我以为互联网思维就是连接一切,却没想到不合时宜的连接带来的不是故事,而是事故。

就在我神情落寞的走出食堂时,收到一条赵医生发来的短信:兄弟,刚才走的急,没跟你说清楚。移动医疗这个东西啊,我们临床上还是很欢迎的,毕竟对我们开展业务有很大的帮助。但移动医疗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一是不要“越位”,二是不要“添乱”。早上说的不对的地方你多担待,有机会咱们细聊,我这儿还有几个想法跟你沟通呢。

我眼前一亮,赶紧回复:求之不得,今晚行不?

作者简介

李楠,男,31岁。先后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入行十年,上过山、下过乡、带过兵、扛过枪,历经基层医院信息科、卫生行政机关等岗位,现就职于原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医务部。

【系列文章】

“2016年我遇到的移动医疗”系列之一:走出舒适区,走进盲区
“2016年我遇到的移动医疗”系列之二:将熟人问诊转移到互联网医院遭遇尴尬

 【责任编辑:谭啸】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李楠专栏】“2016年我遇到的移动医疗”系列之三:一个伪需求的破灭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