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京颐科技邵华钢:移动医疗“十年之痒”

 

用手机做临床应用真的很酷吗?

有的医院曾经尝试用手机来做移动临床应用。因为手机价格便宜,计算性能非常好,用户体验也很好。同时,年轻的护士们追逐时尚,她们希望用一种至少不要比手机体验差很多的设备。很多医院选择了消费类终端,而行业终端往往还没有跟上技术革新的潮流。

但是,这一类消费终端作为移动护理使用有个致命的问题。倒不是人们所通常想到的工业封装(防摔、消毒)的问题,它还有两个坎过不去:

第一个坎是条码识别不便。消费类终端使用摄像头有个对焦过程,占用护理时间,有的输液袋挂得比较高,对焦的难度更大。

第二个坎是无线网络。消费类终端考虑到用户一天的使用量,为了省电,通常无线网络切换不是那么积极。所以,护士从病房拿手机到另外一个病房,就会发现网络断了,需要重新寻找网络,这就导致用户体验变坏。有些消费厂商希望能够通过一些额外的工具和驱动,能够修正这类问题。我们的工程师也写了一个程序,使得手机在切换无线网络的时候能积极一点,但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手机耗电特别厉害,用半天就没电了。

 

给医生护士配备不同的移动终端

我们公司一直在内部探讨,能不能给护士装备两种终端?一种是四到五寸的,主要用来扫描、核对医嘱,其他功能一概不要,我们称之为“轻量级应用”。另外,再给护士配备一种七寸到十寸左右的平板,可以做录像评估、床旁评估、相关风险评估。

为什么要这样考虑呢?因为现在护理信息化的发展太快了。2004-2005年,我们做护理信息化,很多评估单子都没听过,直到2006年都还没有,但最近几年都冒出来了,各种表单特别多。这些评估在很小尺寸的终端上做是很费劲的,因为界面非常之多,用A4纸打出来有两三张。谁有本事在三四寸的屏幕上把这些评估都点完?所以,我们希望帮助护士用iPad这样的平板来做,不仅功能比较丰富,价格也还比较便宜。

对于医生来说,移动终端也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一机两用。选择屏幕大一些的平板,如十寸或者十一寸,最好是Windows 8操作系统——好处是两种界面均可操作,既可以手指操作,又可以鼠标操作。当医生拿到病房,可以切换到手指操作;回到办公室,换回传统桌面,一台电脑当两台用。

还有一种方案是一机一用。屏幕七寸或八寸,好处是可以塞到医生白大褂的口袋里。

这两种针对医生的解决方案,还有待探讨是不是合适。

还有一种“老瓶装新酒”的方案,前几年曾经出现过。英特尔公司也在一家医院推广试用过,给每个病床前安装一台移动终端,给病人提供娱乐用,当时叫做“重头造富”,因为终端价格太贵。后来,发现病人并不需要这种娱乐,不仅成本很高,而且医院网络内外网隔绝,上外网不方便。但是,现在移动终端的价格越来越低,将终端直接装在病床前,并且装上有线网络,这样就不存在无线网络信号的困扰了。同时,由于终端固定在床旁不动,可以基本解决或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而且终端在床旁,随时随地可以用。床旁终端还可以作为电子床位卡,平常不用时切换到显示病号信息:几床、几级护理等。病人还可以用它做一些自助操作,如:床旁点餐、健康教育等应用,未来应用可以很丰富。这是医生加护士的综合方案。

 

京颐在移动医疗上的基本立场

那么,京颐作为一家移动医疗软件厂家,是如何适应目前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应用格局的?跨平台的方案?如何支持不断升级的移动平台?

首先,面对多种终端设备,我们坚持站在医院客户的立场来选择解决方案,适合的终端给适合的最终用户。我们也尽早地与终端厂商接触,我们与英特尔公司开过几次研讨会,探讨采用什么样的移动终端,才是医院真正有需求的。其次,通过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发符合医院需求的应用。

我们的基本策略是,要尽可能和医院共同梳理临床业务需求,做到组件化。按单个业务逻辑去维护功能。面对不同的终端,在保证业务逻辑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展示不同的界面,尽可能减少软件开发成本。2011年12月,我们将技术开发平台迁移到HTML5,这样在安卓、Win8、苹果,在类似的尺寸上能做到无缝移植。

1 2 3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京颐科技邵华钢:移动医疗“十年之痒”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