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聚焦宁波智慧健康高层论坛系列报道之三】宁波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新进展

三、六大应用成果

近年来,宁波卫生信息化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1、市县两级的智慧应用建设。我们初步建立了市级智慧健康的整体框架,总体是建设市、县市区两级数据中心。存储于县市区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数据,可通过市级平台进行交换共享,从而打造统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能够实现一方采集、多方共享目的,消灭信息孤岛,实现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现在,每个单位的数据都非常丰富,系统也非常强大,但是互不通用。怎么促进共享交流,这是市级平台应该主抓的工作。   

   2、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疾病控制、应急救治、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和血液管理。

(1)应急指挥系统,自2003年非典以后开始建设。目前借助区域平台建设,系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新增加了基于医疗数据的传染病预警,对于实际工作非常有效。特别是今年前不久海葵台风在宁波登陆,对宁波造成很大影响。在灾后防病工作中,我们通过该系统启动了医疗机构的疾病症状检测,通过该系统很快掌握了一手的数据,比如灾后常见的腹泻、发热症状并有没有增加。如果增加,我们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一些慢病的防控,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得到相应的支持。

(2)一体化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从预防信息系统到接种门诊,到异常症状检测,特别是冷链管理,已经全部实现了信息化。

(3)慢病信息系统。慢病防治,如果没有信息化支撑,已经很难开展。宁波市应用了慢病管理、随访管理、评价体系等系统。

(4)120指挥调度系统。主要是建立移动会诊平台,实现在救护车上对急症病人采取应急措施。急救医生非常短缺,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借助该平台,与医院急诊室联系起来,通过远程指导,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5)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包括妇幼综合管理、围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幼检测、妇女病的普查、婚前保健等。

    3、实施数字化医院建设。

现在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单体规模越来越大。宁波市几乎每个医院都超过1500床,接下去还要扩张到2000张床位。如果没有信息化管理作为支撑,医院管理是非常难的。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就是要把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服务和管理效率。

电子病历是数字化医院的核心和基础。宁波市重点加强了病历的修改、抗菌素的应用、手术的权限控制等。目前2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用电子病历,占61%,其中20家医院覆盖了100%的病区。

目前全市有30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其中三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15家,共开展256个专业546个病种。目前临床路径的执行得不大理想,尤其是医务人员在推行过程当中还是有一些阻力。下一步,我们会结合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按照单病种付费来倒推,促进临床路径的实施。

全市十一家医院都配置了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可以降低输液的差错率。大型医疗机构都设置了自助服务机,自助挂号、自助打印检验报告、查询就诊记录、查询费用、检查预约信息,甚至还可以在自助机上面定餐。尤其在病房,自助服务很有实际价值。

最近,我们正在推出门诊诊间的结算服务。即在门诊诊间,医生看完病以后,处方、检查单开完以后,在诊间一刷卡,费用就付掉了,不需要再到窗口排队付费。如果顺利实施,将可以大大节省病人的就诊时间。目前我们正在与建设银行合作试点。

另外,关于医院的资产管理、后勤管理,要通过信息化真正实现全面管理。怎么节省成本,就是要靠数字化医院建设。

1 2 3 4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聚焦宁波智慧健康高层论坛系列报道之三】宁波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新进展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