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2025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大附院)成功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并与HIS、电子病历系统实现高度集成,备受业界同仁关注。3月15日,在2025IHE大会上,青大附院信息中心主任辛海燕通过“有图有真相”的方式,分享了医院本地化部署DeepSeek的落地过程与应用心得。
“在医院周会上,我就是用这个课件,向全院领导和中层汇报DeepSeek的应用场景。通过有图有实例的方式,让领导们看到了DeepSeek在我院如何落地。”
辛海燕认为,在“DeepSeek热”的浪潮中,医院信息部门需要围绕大模型的能力边界,如大模型究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与全院各部门展开充分沟通与交流,凝聚广泛共识,引导形成合理预期,才能有助于大模型在医院的顺利应用与持续发展。
大模型病历生成的场景
目前,青大附院主要在三个场景中引入DeepSeek,分别是:(1)临床智能助手Copilot,主要聚焦“住院病历内涵质控”与“住院病历生成”两个功能,集成在医生工作站界面,为所有科室开放权限。(2)智能管理助手“青医爱问”,入口设在医院OA首页,目前设计了两个场景,一是“医院制度查询”,二是“运营数据分析”。(3)临床知识库CDSS接入。
针对最受关注的“住院病历生成”,辛海燕提到:“我们发现,DeepSeek能做的病历生成,和临床想象中的病历生成有较大差距。”临床医生以为,病历生成是一键完成入院记录、病程及各种病历文书,实际没有那么简单。
基于大模型的“住院病历生成”,需要根据事先配置好提示语脚本,对接病历相关数据,通过大模型,生成相关病历文本;经医生审核后,添加到病历文书中。
在关于“是否将DeepSeek生成的病历文书内容,自动导入电子病历中”的讨论中,有人建议不用医生干预,直接插入病历中。辛海燕不认同这样的做法:“医生必须对大模型生成的内容进行鉴别判断,确定没有错误与疏漏后再引用。”
各司其职:“谁家的孩子谁抱走”
关于DeepSeek应用的后期运维,辛海燕提出,DeepSeek的落地应用,绝非信息部门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达成,而是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对此,青大附院秉持“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强调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大模型在医院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比如:医务部门负责维护住院内涵质控规则、病历生成脚本格式;各职能部门负责维护医院制度内容,避免查询的结果和现行制度出现偏差。
接入易,落地有难点
“医院接入本地化大模型,技术不是问题。如果大范围应用,算力是个瓶颈,这是目前行业接入大模型普遍存在的痛点。”辛海燕分享了她的思考:当前大部分引入DeepSeek的医院,应用场景都比较有限,算力瓶颈问题还未凸显;但如果将来拓展应用范围,绝大部分医院的算力资源都难以支撑。
其次还有应用场景的选择问题。当前青大附院的大模型应用均限制在临床与管理范畴,“应用在临床,如出现幻觉,医生可以通过审核避免错误;如放在患者服务端,容易引起投诉。”
辛海燕还特别提醒业界同仁关注大模型的数据安全。由于需要与HIS、电子病历等系统对接,青大附院将DeepSeek部署在医院内网服务器区,保障数据安全。
最后,辛海燕想对业界同仁说几句“心里话”:“大模型应用,丰俭由人,每家医院可根据自己情况来决定。”她建议,不必急于全面推进,可先进行小规模尝试,待条件成熟时,再进一步拓展应用。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东华与华为提供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