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部门发布实施意见,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
深化人工智能在基层应用、临床诊疗、患者服务等8个方向的24项重点应用。

深化人工智能在基层应用、临床诊疗、患者服务等8个方向的24项重点应用。

当AI遇上信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键式”技术+高质量结果,支撑CMR下沉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三宝”智能体是面向诊疗、服务等场景输出AI服务能力的窗口。

C-Fusion1.0摒弃了“功能堆砌”的思路,其核心突破在于“场景化智能”。

提出了“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七个关键路标。

中试基地将构建算力协调供给、数据集成开放、模型组合演进、应用高效开发的全栈式共性支撑能力。

安全、效率与稳定性,是医疗机构在部署算力资源时的核心考量。

AI辅助电子病历生成的具体落地场景在不断细化深入。

覆盖25000余种临床疾病、253类医学实体类型、416种医学关系类型、2000万余三元组。

广医二院基于大模型,进行病案数据矫正与CMI优化。

构建一个覆盖广泛、协同高效的病理诊断AI生态。

到2027年,全面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

推动医疗AI技术的临床转化,形成可推广的“复旦中山经验”。

图像一次性合格率上升至98%,报告平均撰写时间减少4分钟,报告准确率提升至96%。

从高容错场景开始探索。

方案中的人工智能应用需实现嘉兴全市集中部署,覆盖市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

“粤医智影”依托先进AI模型,可自动识别肺炎、骨折、肺结核、冠脉钙化等多类高发疾病。

针对不同临床场景设立了医院端、患者端、基层医师端三大功能端口。

探讨未来医院的典型场景以及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人工智能最该发力的领域,应是人类不愿投入精力的重复与繁琐环节。

从前沿研究、数据基础、场景建设、产业生态4个维度部署了15项重点任务。

应对数据隐私、算法偏见、模型可解释性等挑战。

医院信息化工作是人干出来的,AI只是工具。

“医学AI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一直在发布,临床总是不应用?”

时间:7月3日下午13:30-17:30;地点:国家会议中心。

下一代医疗IT系统的特质:未来HIS可能是大量智能体的存在。

构建多角色专业智能体,精准满足用户更加细分的健康需求。

强调“书写”而不是“生成”,强调“辅助”而不是“自动驾驶”。

信息部门搭好平台,临床专家团队“登台唱戏”。
最新评论
是的,这需要院内达成一致,领导层面须支持。
非常好,贴合工作实际,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一是不学习,无能力,二是跟风躺平,做多做少,收入差别不大。
是的
思路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售后服务(治疗,诊疗后有疑问需要咨询医护人员)很好啊,医院应该提供这样的渠道并且不需要收费吧,除非你是土豪,个人觉得,咨询可以有,收费较难接受,利益分配好像也很难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