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版)印发
监测指标体系包含指标28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21个。
监测指标体系包含指标28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21个。
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
医疗机构按协议约定上传包括医保结算清单等全量数据,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及时。
到2027年,全面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
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协同发展,开拓应用场景。
自2025年7月31日起施行。
推进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中心药房等5大资源共享中心提标扩能。
以“4128”为架构推进全国数智健康建设。
建立国家医疗监督信息平台,将医疗监督信息纳入平台一体化管理。
从前沿研究、数据基础、场景建设、产业生态4个维度部署了15项重点任务。
监测指标体系包含指标66个、新增指标4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34个。
压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强化监管措施,保障患者医疗信息和医疗质量安全。
监测指标体系包含指标55个、新增指标1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26个。
鼓励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电子健康档案智能化筛查和质量控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改进评审方式,切实减轻医院评审工作负担。
《通报》指出,二级公立医院需加强内部管理能力,提升数据质量。
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监测指标》应用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和实施路径。
定点医药机构可以通过接入医保部门智能监管子系统、自建事前提醒系统等两种方式开展事前提醒。
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三年的“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
全面使用正版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和杀毒软件。
文末可下载《影像检查数据上传服务接口文档》。
自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
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改为“绩效监测”后,首次发布的情况通报。
《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发布。
《通知》介绍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主要功能和部分建设模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全面建立药品耗材追溯机制,严格医保基金监管。
处理超过1000万人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
推进落实“云影像”价格新规,探索建立医保影像云共享路径。
最新评论
是的,这需要院内达成一致,领导层面须支持。
非常好,贴合工作实际,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一是不学习,无能力,二是跟风躺平,做多做少,收入差别不大。
是的
思路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售后服务(治疗,诊疗后有疑问需要咨询医护人员)很好啊,医院应该提供这样的渠道并且不需要收费吧,除非你是土豪,个人觉得,咨询可以有,收费较难接受,利益分配好像也很难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