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部门发文:运用信息技术,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
自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
自2025年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
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改为“绩效监测”后,首次发布的情况通报。
《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发布。
《通知》介绍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主要功能和部分建设模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全面建立药品耗材追溯机制,严格医保基金监管。
处理超过1000万人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
推进落实“云影像”价格新规,探索建立医保影像云共享路径。
“智能+人工”构建科学审核监管体系,大大提高审核效率。
逐步实现医保部门实时动态监测,医疗机构及时获取分组结果。
为医院联网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引。
改革预交金管理,主要包括门诊预交金和住院预交金两个方面。
“数据驱动医院运营管理”的这一发展趋势,在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监测”的迭代中,再一次得到了充分应证。
改革举措意义重大,将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定点医药机构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自查自纠效率,通过智能筛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医保基金使用问题。
将引导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责任,持续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
深化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推广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产品。
《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
共有2个区域、17家医院获评五级乙等。
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应当按开放床位与人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0:1.5合理配备专职信息管理和技术人员。
到2030年,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
医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诊断的,执行与主项目相同的价格水平,但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
30个典型案例入选,归属7个类别。
共计4个大类、13个小类、84个应用场景。
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29日。
四部门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2024版)》。
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
免费向定点医药机构和生产、流通企业开放。
进一步完善我国数据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最新评论
是的,这需要院内达成一致,领导层面须支持。
非常好,贴合工作实际,有学习借鉴意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做事。一是不学习,无能力,二是跟风躺平,做多做少,收入差别不大。
是的
思路很重要,行动更重要
售后服务(治疗,诊疗后有疑问需要咨询医护人员)很好啊,医院应该提供这样的渠道并且不需要收费吧,除非你是土豪,个人觉得,咨询可以有,收费较难接受,利益分配好像也很难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