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ITA2022-2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呼唤”高质量数据
既是一场“久别重逢”的线下相聚,也是一场“加倍精彩”的学术盛宴。
既是一场“久别重逢”的线下相聚,也是一场“加倍精彩”的学术盛宴。
选择自建或引入第三方平台,需要视医院原有系统、投入资源等情况而定。
闭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深入,体现了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从疾病诊断或分型入手,找到共识度比较高的临床科室,进行单点突破。
是否为医疗集团各成员机构统一引入一套信息系统,就能实现同质化管理?
如果能绕开“结构化电子病历”这个瓶颈问题,或将推动电子病历信息共享进程。
实现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应用的螺旋式上升,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来,造成新的浪费。
只解决电子病历系统一个“点”的问题,还是不能连成“片”。
易用性、扩展性好,后期维护难度低,厂商配合度高。
创建“医疗行业基础系统实验室”,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示范。
目前采血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十分钟,免除了大排长龙的麻烦。
电子病历和电子病历系统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
比较合理的办法就是坚持“需求导向”。
推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与发展,实现数据资产交易流动价值。
在系统性学习基础上强化实用性,持续提升学员“获得感”。
系统一体化程度与灵活度较高,且便于改造。
通过打造区域影像云平台等方式,多措并举推进基层医疗数智化升级。
培养人才,制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创建符合目标要求的示范系统。
抓住医疗行业最本质的需求,聚焦核心能力,避免跟风、盲目扩张。
医院之间能够共享交换,同时向患者开放这么多、这么细的病历资料,甚至包括20多年前的信息,一定是以良好的数据质量为基础的。
多院区的本质是集团化发展,必然涉及组织变革、管理变革、流程变革。
"培训班和HIT专家网,让HIT人在学习奋斗的路上不再孤单。"
公立医院迟早会面临信创的要求,必将对HIT产业格局带来不小的影响。
多院区业务管理模式差距非常之大,但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是类似的。
讨论主题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
通过培养工程化的项目管理思维形成方法论,是医院信息人成才必经之路。
梳理我国在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方面的主要政策及走向。
明确互联网医院的价值、定位,再进行建设模式选择。
建议医院信息部门、临床部门与公共卫生的流行病学专家“三方合作”。
医院信息化工作应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最新评论
《意见》要求:“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跨部门、跨机构公共卫生数据共享调度机制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推进医疗联合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和互联互通,加强数字化管理。”这是明白人写
运维能力弱或者经费较少的民营医院、二级医院及部分三级医院,倒是可以考虑应用全国统一电子病历,甚至是区域内的云HIS。
“你心中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什么样的?”,非常赞同任老提出能有一个示范实验室的倡议。一个共同探索,共同交流的平台,各种思路在这里碰撞,各种技术在这里实践,能够运营起来就太好了。
及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是否也要同时规范下医务人员的书写行为甚至是对病历书写的管理行为,对电子病历书写的规范认知也是制约电子病历标准化、规范话、共享等重要因素;电子病历系统毕竟是提供病历书写的工具,要看使用
信息化发展的这些年,大家都在追求“高大上”的东西,往往忽视了最基础的东西,基础不好,再高大上的东西都是在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