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杨伟康
近期热播的《长安的荔枝》一剧,呈现了唐代小吏李善德接到要从5000多里外的岭南运送鲜荔枝至长安的“绝境任务”、途中历经诸多艰辛终于实现目标的励志故事。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提炼出软件行业用户需求交付的五大核心步骤:需求获取、需求分析、设计与规划、执行与测试、迭代与优化。
一、需求获取:从“荔枝煎”到“荔枝鲜”的模糊性
李善德最初接到的任务以为是运送“荔枝煎”,但最终变为“荔枝鲜”,这一事件恰恰是由于需求的模糊性导致了任务难度的陡然增加。软件项目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便是需求调研,如果需求的边界性没有在一开始就清晰确立,可能直接导致项目失败。在此阶段,尤为重要的任务是用户调研及场景还原,可以通过绘制原型图及模拟流程等方式,让用户最终确认,再交予研发,这样才不至于跑偏方向。
二、需求分析:运送鲜荔枝的可行性分析
剧中李善德到达岭南实地考察了解荔枝的特性后,研究出了利用冰块保鲜及双层瓮保存再加驿站快马接力的方式,使荔枝的保鲜期有了极大提升。套用到软件行业,即是对需求任务的拆解,以及对实现软件功能目标的资源评估(开发成本)。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使用何种技术架构、调配哪些研发人员、形成哪些组织结构等,以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用户需求。
三、设计与规划:如何实现鲜荔枝的快速运达
剧中李善德设计了四种转运方案,最终选择了一个较为稳妥、更有效率的方案以保证目标完成。对标到软件行业,体现在系统采用何种架构实现(C/S架构、B/S架构、分布式、集中式等)。剧中的侗人阿僮、胡商苏谅、骑手闫雅庄等,可视为研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各部门人员通力合作,确保设计方案的系统稳定性。如何在设计方案中尽可能最大化地实现用户需求,需要在此阶段规划出多种实现方式及应急预案(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
四、执行与测试:荔枝转运的围城实验
在经历以上步骤后,李善德进行了反复的围城实验以测试荔枝的保险极限期,可套用到软件行业的单元测试及集成测试;在发现问题后,他及时调整方略,软件行业在此阶段也需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及快速反馈的机制,以便在发现问题后快速响应及修改,确保产品在正式上线阶段的高可用性。测试阶段更应考虑诸多意外环节,也应进行全链路测试发现潜在问题。此阶段经历的轮次越多、测试方式越多,软件的健壮性也会越高。
五、迭代与优化:荔枝运抵长安,李善德重返岭南
李善德最终将鲜荔枝运抵长安,但最终却选择回归岭南种荔枝。这一过程类似软件产品的迭代与重构。李善德通过运荔枝揭露了右相及整个官场的腐败,类似软件研发人员通过用户文档及实现过程真正理解了产品价值。软件团队的目标不应只为交付产品,而应转为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软件开发的重点也应是持续优化。
在《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的坚持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极致追求。在HIT行业,用户需求的实现同样需要共情能力(理解用户的真正痛点所在)、系统思维(运输方案的各阶段设计)、持续迭代(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不断优化)。HIT行业有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需求”,如何找准用户需求、分拆其痛点所在,可使产品以用户更易接受的方式上线使用。而如何在需求模糊、资源有限、技术难关等现实场景中实现用户需求的交付,是软件开发者毕生值得深思的事情。面对复杂需求与资源限制,唯有以用户为核心、以创新破局,软件行业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交付!
【作者简介】
杨伟康,1987年生,2010年开始进入医疗软件行业,初期进行医药招投标软件的开发。2011年至2017年,在医疗软件行业担任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职,期间负责EMR、CSSD(供应室追溯管理系统)、临床路径、体检软件的开发,开发期间多次与院方一线工作者进行需求对接,开发目标就是把自身作为终端用户,立志将自己负责的项目做到用户满意度最高。现就职于江苏守正耘创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任医疗大数据事业部经理,负责医疗及政务相关大数据治理、分析、应用及大模型应用产品的相关工作。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