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读者来稿 | 终结数据“方言”:全院标准数据字典建设的一条可行路径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张谦

张院长最近有些头疼:医保DIP分组结果和医院内部测算差异不小,病案室和信息科来回核对数据,耗费一周还没找出根本原因;电子病历评审在即,上报的结构化数据项达标率忽高忽低,厂商与工程师说法不一;上季度的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报表,医务处、质控科和统计室提交的“平均住院日”竟然有三个不同数值;卫生平台催报的数据接口,开发工程师抱怨业务系统的字段含义模糊,开发进度一拖再拖……

这些场景,相信医院管理者并不陌生。在加速走向互联互通、智慧管理的今天,医院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度地参与到医保结算、等级评审、电子病历评级、医院运营管理、对外数据共享等核心任务中。然而,一个底层障碍却日益凸显:院内的数据,尚未形成统一的“语言”。​​

院内数据不统一的现状与挑战​​

想象一下:同一个患者身份,在收费系统叫“病人ID”,在电子病历系统叫“Patient_ID”,在病案系统却显示“BRID”;同一次“入院时间”,在预约系统记录为“到院时间”,在住院系统标注为“入科时间”,在病案首页称为“入院日期”;同一种“手术名称”,各科室录入习惯迥异……结果是:数据看似丰富,却难以融通;报表频繁生成,权威性却屡遭挑战。        

每一次医保控费测算、每一次评审指标提取、每一次管理决策分析,都可能耗费大量人力在数据的识别、清洗和核对上。这不是某个系统的错,而是系统建设长期“各自为政”带来的数据语义“方言化”——数据失去了准确、一致、可理解的基础。

解决方案:建立全院标准数据字典​​

如何让“讲不同方言”的业务系统数据无缝协作?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全院标准数据字典,目标是实现语义统一与互操作:

第一步:明确优先治理范围。​

聚焦当前最“疼”的点:比如事关医保支付的诊断手术代码(ICD-10/ICD-9-CM3)、医疗费用明细;关乎电子病历评级的医嘱、检查检验结果;决定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排名的核心指标(如CMI值、死亡率),以此划定第一批统一标准的范围。

与其追求一步到位覆盖全院数据,不如紧扣医院最关心的任务切入。

第二步:定义核心数据项标准。​

信息部门联合医务、病案、医保办、护理部等关键业务部门坐下来,共同确认核心数据项的唯一标准定义:它叫什么名字?它到底指什么?它是什么“格式”?它有特殊约束吗?这一步必须对接国家卫生信息标准规范(如WS系列数据集和数据元),确保院内标准能与区域、医保平台的外部标准规范自然对接。

第三步:建立系统字段与标准的映射关系。​

工程师带着这份“标准语”手册,到各个业务系统(HIS、EMR、LIS、PACS、病案系统等)逐一为原始字段建立对应的映射关系。比如,HIS里的“病人ID”翻译成标准字典里的“患者唯一标识”;病案系统里的“出院日期”与HIS里的“结账日期”都对应到“出院日期时间”。

形成一张动态维护的“数据字典映射表”,是打通语义壁垒的核心。

第四步:持续扩展与维护。​

医院需求永不止步:从DRG/DIP到重点专科建设,从单病种管理到临床科研数据挖掘,统一数据字典的覆盖范围应随着这些新任务而不断拓展,始终保持“对实际使用的数据确保有标准定义,对重要的标准定义确保有字段映射”。这是一个需要持续维护和管理的工作。

技术实现:利用数据库视图统一数据访问​

上述方案如何落地?改变业务系统的表结构的方式,风险大、成本高,常不可行。最实用的方案是:不动系统“筋骨”,也即在不改动系统底层结构的前提下,创建数据库视图,对外提供统一数据访问接口。

1.视图的作用与操作方式​

工程师在业务系统数据库里创建一个特殊的“视图”,如同安装了一面“映射镜子”。例如,为满足医保实时获取患者标准信息的需要:

(1)工程师在HIS数据库中创建视图V_医保患者标准视图。

(2)在视图里,将原有字段“PatientNo”映射为全院标准名“患者唯一标识”,将AdmitTime映射为“入院时间”。

(3)医保平台程序只需访问这个“视图窗口”V_医保患者标准视图,看到的就是符合全院标准命名和定义的清晰数据流,无需关心HIS内部具体字段如何命名。

2.视图方案的核心优势​​

(1)业务零干扰:HIS、EMR等核心业务照常运行,代码、结构原封不动,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2)解构数据烟囱:为外部应用(管理报表平台、数据中台、对外报送接口)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访问入口,彻底消除语义鸿沟。

(3)低成本敏捷实施:相比动辄数月的系统改造,视图方案可在几天内部署完成,投入少、见效快。

3.实施标准数据字典的成效​

当全院的数据通过字典标准化实现统一语义,数据管理能力将在以下方面得到显著改善:

(1)医保结算更精准可信:DIP/DRG核心数据的源头定义明确、口径一致,减少内耗与结算风险,让医保资金落到实处。

(2)医院评审更高效从容: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测评、绩效监测、等级评审等指标数据自动提取的质量更高,无需手工“救火”,助力医院轻松“应考”。

(3)数据报送更及时合规:卫生统计、上级平台对接等任务,因数据语义统一而接口开发提速,报送质量有保障。

(4)运营决策更科学有力:院长驾驶舱、科室绩效、成本管控等,都能基于统一口径的数据分析报告,公信力增强,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支撑。

(5)数据资产价值激活:清晰定义的字典和目录,为临床科研、专科建设、智慧服务应用提供坚实基础,促进数据价值转化。

(6)信息部门从技术维护转向数据价值挖掘:减轻数据核对负担,团队精力转向数据建模、分析与服务等价值高地。

文章开头张院长面临的困境并非孤例。统一医院数据的“语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医疗数据成为医疗机构核心资产的今天,率先实现院内数据语义统一,将在效率、质量和决策支持方面获得显著优势。从规范“患者ID”这样的基础字段定义入手,是推动全院数据价值统一管理和实现数据资产有效管理的切实起点。

某医疗科技公司研发经理、高级工程师张谦

【作者简介】

张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大数据、人工智能。就职于某医疗科技公司,任研发经理,以“数据让百姓更健康,数据让生活更美好”为座右铭。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9fd96946f80198b.png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赞(1)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读者来稿 | 终结数据“方言”:全院标准数据字典建设的一条可行路径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