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崇铭
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全国卫生健康规划信息与人口家庭工作会议指出:大多数省、地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难以支持广域互联互通、实时数据统计分析需求,对服务和决策支持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
如何使地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有所作为,助力提升诊疗质量和就诊体验?日前,北京朝阳区卫生健康委信息数据科科长陈磊接受HIT专家网采访,介绍了朝阳区借助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激活医疗数据价值,支撑数智化服务等工作进展。据了解,自2024年该大数据平台正式发布以来,朝阳区不断完善辖区医疗数据汇集,建立数据治理体系,利用区域医疗健康数据支撑临床业务开展,为辖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数据汇集,带动医疗数据治理与监控
打造朝阳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的第一步是夯实基础。2021年以来,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启动数据资产归档系统建设,逐步将区属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电子病历、检验检查、手术麻醉,以及基层公共卫生等系统数据,以定期备份的方式,全量汇聚到“朝阳健康云”。
要求所有运维范围内的系统开放数据库库表,摸清数据存量、增长情况、质量水平……以梳理数据资源为开端,朝阳区卫生健康委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健康、区属医院等系统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让长期沉睡的数据焕发活力:建立了数据资产平台、数据治理平台,并按照数据治理平台的维度建设数据质量评价机制。
“我们每个季度会向区域内医疗机构发送数据质量评价报告,并在每年年初开展数据资产质量评价工作。”陈磊介绍,以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契机,强化区属医院、社区医院等对数据资产与数据质量的认识,这些工作得到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与认可。
2024年3月开始,朝阳区卫生健康委推动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生产系统云化,采取微服务架构,为进一步汇集数据和应用创新夯实了基础。同时,上线了病历质控、合理用药、医保审核等系统,结合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上报、检查检验互认等工作要求进行了整合,可通过朝阳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类指标上报。
数据赋能更细节、智慧的区域医疗服务
朝阳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为诊疗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例如,形成区域居民健康360画像。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在平台电子健康档案(EHR)数据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对汇集的区域医疗机构数据重新清洗、治理,在医院患者360视图的基础上补充公共卫生数据,形成基本的“区域居民健康360画像”。
区域居民健康360画像起初采取T+7的同步方式,在增加云资源的投入后逐渐调整为T+1,现在可以做到T+0。为进一步满足医疗机构对特定年龄、性别、专病等患者群体的筛选和分析需求,人群画像服务平台于2024年开始建设,正持续打磨。陈磊介绍,下一步朝阳区将推动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向患者、管理部门开放,为更多诊疗服务赋能。
朝阳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还支撑了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和互联网诊疗服务升级。
“不同于三级医院,患者与社区医院的连结是从建立健康档案、专病档案,签约家庭医生开始的。”陈磊介绍,实现家医签约的“精准签约”“精准服务”,朝阳区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流程,采取完全同步的逻辑和规则。同时,2025年朝阳区逐步将社区在线诊疗接入医保移动支付,计划年内完成38家社区医院的线上挂号与诊间缴费。
目前,朝阳区已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超1000支,覆盖全区43个街乡,签约人数超过150万。
另一方面,朝阳区打造了北京唯一建成并在运营的区域互联网诊疗平台,由技术和服务合力实现体验更好的互联网诊疗。依托朝阳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居民健康数据的跨医疗机构互通得以实现,患者可享受四次免费在线复诊服务,在一家医疗机构就诊后,可以在其他医疗机构享受线上复诊服务。区域药品配送平台与在线复诊服务紧密衔接,可为在线复诊患者提供多种配送模式,可将药品配送到家、到院或者附近的智能药柜。
此外,朝阳区还将AI服务引入互联网诊疗,上线了 “家医健康管理智能体” “诊前健康管理智能体”,提供就诊引导、用药指导,以及生成健康饮食建议等服务,逐步扩大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内涵。
更透明、直观的医疗机构运营监管和医疗质控
在加强数据治理的基础上,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将更多的数据汇集到平台以辅助管理决策,区域医疗机构运营监管平台应运而生。
该平台的逻辑与各医院的运营监管体系一致,但涉及多家医院,HIS系统存在差异,也有医院正在切换新HIS,因此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首先需要拉齐标准。
朝阳区围绕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指标,比对各医疗机构的数据与卫生统计数据,之后建立运营数据大屏,将运营指标以“27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3-4个子题”的形式集中展示。区域医疗机构运营监管平台还提供即席查询和多维查询功能,并为科室管理者和医院管理部门提供快捷定制化工具。“运营数据在平台上共享互通,医院管理者既能监管本院的运营指标,又能查阅其他兄弟单位的数据作为参考。”陈磊说。
朝阳区还组建了22个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涉及病案、检验、影像、门诊、药学等专业,分别承担一定的专业管理和业务质控职能。区域医疗机构定期向数据质控系统填报数据,由质控中心提供指导或评价服务。
以病历质控为例,医疗机构和科室将病历数据接入区域病历质控系统,通过“开关”质控规则进行评价和反馈。陈磊说,希望借助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在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内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和居民健康数据,逐步完善区域医疗机构质控标准,持续改进工作。
借助朝阳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这一“枢纽”,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将推动数字医疗产业在朝阳区的汇集发展作为长期目标:为数字医疗厂商提供园区支持政策、资源对接、平台扶持、资金奖励等;打造区域数字医疗算力中心及数据可信空间,为医企合作提供算力和数据支撑,基于临床专病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
“我们将在三级医院就诊患者的院前、院中、社区康复、随访期等数据汇集到数据可信空间中,形成完整的患者疾病数据队列。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数据资产运营和建设中,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陈磊说。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