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康说道】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由谁主导?主体不同,答案不同
信息化建设,需要为不同规模、属性的医疗卫生机构“量体裁衣”。
信息化建设,需要为不同规模、属性的医疗卫生机构“量体裁衣”。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现况:切换成本高、效果有待检验、落地案例不多。
互联网医疗依然还处在建设发展初期。
卫生健康行业的数据和应用安全,也应从以“治疗疾病”为重点,转为以“健康管理”为重点。
下一步,要真正实现医防信息协同,医院信息系统的改造是重点。
探讨医院信息科工作的时间划分与时间管理问题。
要想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就是要明确责任、抓住重点、真抓实干,让措施落地,除此别无选择。
掌握新兴信息技术和方法,提高处理复杂业务关系的开放与协同能力。
医疗卫生行业的新变化将对信息化建设带来哪些影响?
谈一谈人工智能、智慧医院与勒索病毒这三个话题。
集成平台的备灾方案,主要有:冷备、热备、双(多)活和集群。
通常情况下,数据交互模式可分为“推”和“拉”两种模式。
“外包”不等于“不管”,高质量的外包服务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监管制度基础上。
如果在公开合规招标所得的软件中包含盗版成分,即使医院事先不知情,也会惹来不小麻烦。
管理也讲究掌握主动权,部门管理的整体信息化是值得探索的一条路径。
减少接触,及时阻断,底线防御。
完备的架构设计和技术支撑,是医疗信息集成平台落地的基础。
如果持续没有年轻人的加入,医院信息团队的“老龄化问题”需要警惕。
门诊、急诊、住院、护理、医技这五大软件就像是佛祖的五个手指头,其他软件无论多么高大上都是佛祖手中的孙悟空。
卫生信息化工作主要由“建、管、用、维”4大要素构成。
零信任架构与入侵生命周期紧密融合。
集成平台能更好地满足大型医疗机构业务流程协同再造和数据互联互通的需求。
构建医卫一体、上下联通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
一桥通南北,天堑变通途。
在各类卫生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北京的疫情防控做到了科学决策、迅速反应、精准防控。
集成平台的目的,是解决各业务系统的通信集成与数据共享问题。
医院信息科工程师是甲乙双方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确保上报数据的准确和真实,还需夯实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基础。
飞鸿踏雪音犹在,大师足迹引路程。
以后如果再有类似的情形和应用,希望可以少走弯路,更加顺利。
最新评论
好真实的感受
将中医CDSS纳入评级势在必行
避风港计划的确是数据保护的坚实防线,杠杠滴
琚主任最后的话有水平
不驰于空想,不慕于虚声。要扶贫,必精准。了解百姓生活,敢交穷朋友。把心掏出来,有幸和启军主任参与一次,到过这些地方,感受很深刻,很实在,很受教育。脚踏实地,实实在在。一个人倒下来,一群人来,一个小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