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争鸣 | 李志朋:复杂严谨的病历,暂不支持AIGC一遍遍“试错”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李志朋

【编者按】

火爆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能用来替代临床医生非常讨厌的“写病历”工作吗?

这是一位医院CIO向HIT专家网提出的问题。本期我们特邀一位兼具临床和信息背景的专家就此撰稿。欢迎业界同仁围绕“能否将AIGC引入临床电子病历书写”这一问题发表真知灼见。投稿邮箱:gong_chen@HIT180.com

“人工智能可以生成电子病历吗?”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回溯一下病历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最开始治病救人时是不用写病历的。历史上的中医“大咖”写的“医案”或“行医笔记”,可能就是病历的前身。西医则逐渐引入了科学规范的住院医师制度,与这项制度相辅相成的住院医师训练,就是写病历。注意:此时高级别的医生是不需要写病历的。西医让住院医师写病历进行规范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医生们养成临床思维。

再往后发展,病历变成了一种医院管理的规范,变成了出现医疗纠纷时打官司或者做医疗事故鉴定的证据。此时的病历,与行医笔记、日记、临床思维训练就离得有点儿远了,而是作为一种“白纸黑字”的证据类材料存在。

住院病历非常复杂

《让子弹飞》里有句名言: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但是最正经的住院医师们(也可能是出门诊的高级别医生们)还是需要写这种类似于日记但绝对比日记严谨得多的病历,它又细分成很多类别:

1.入院记录。这是长达几页纸的长篇大论,仅病史部分就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流行病学调查史、过敏史、外伤手术史等很多子项。还有体格检查部分,身体的每一个系统都要仔细检查、仔细记录,规范的体格检查部分最少也得2页纸。篇幅最少的是辅助检查部分,毕竟患者刚入院,很多检查还没做。最后是入院诊断和医师签名。

2.首次病程记录。这个篇幅仅次于入院记录,最少得2页纸。里面有诊断和鉴别诊断部分,反映了接诊医生对患者的初步判断。最严格的是,首次病程记录要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超过这个时限就是违规。

3.日常病程记录。有事则长、无事则短。一般是记录管床医生每天查房的所见所感。

4.上级查房记录。上级查房后,要把上级诊治意见记录下来,还必须把上级的诊治思维描述得准确、清楚。

5.会诊记录、术前讨论记录、手术记录、出院小结、出院记录等更多名目的病历,在此就不赘述了。

由此可见,住院病历太复杂了,其由很多种不一样文体的文章构成。单一模仿某种文体,真的不解决问题。

病历书写里的语言保护机制

相比而言,门诊病历就没有那么复杂了。那么门诊病历是否可以用AI生成呢?这就要看法律规定了。门诊病历也是法律证据。一般而言,医生写门诊病历时大多很简练,也很笼统,打问号的地方(意思就是不确定、待查)比较多。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就像“言多必失”一样,如果在短时间内将门诊病历写得长篇大论,很容易出现小错误。

我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还理解不了这种“语言保护功能”,也没有什么大模型专门训练过这种“语言保护机制”,甚至参与训练的语料里都是这种语言保护机制,但被误以为是“质量不高”或“噪声”数据,非常可惜。

语言是有潜台词的,AI的问题就是还无法表示潜台词。

即便门诊病历可以用AI语音病历来写,“指代词”这个难关,AI是解决不了的。医生和患者沟通交流时,经常用到“这里疼”“这个药”“这个检查”等指代词。AI在纯语音环境中得不到上下文的支持,实际上,有的问诊场景本身就是没有语音上的上下文的。例如患者从口袋里掏出一盒药说“我吃的是这个药”,此时不会有画外音或弹幕提示这个药是什么名称的,那么AI也就无从得知,更无从把这个药写入病历了。如果这个药是关键药物,病历中漏写了这个药,就会造成医生方在法律或医疗事故鉴定上的重大劣势。

综上,作为法律证据意义存在的病历,相当严谨,还不支持AI一遍一遍地试错。而作为思维训练的病历嘛,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作者简介】

李志朋,北京本体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共党员,曾任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处级调研员,曾在北京地坛医院担任7年临床医生。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9fd96946f80198b.png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金家潘】

赞(7)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争鸣 | 李志朋:复杂严谨的病历,暂不支持AIGC一遍遍“试错”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