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读者来稿 | 论信息科在医院内部满意度不高的必然性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常州市中医医院信息科 王磊

作为一名医院信息科从业者,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和调研发现,不管是信息化实力非常强的医院,还是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医院,信息科在医院各科室的满意度排名往往都比较低,甚至是垫底。当临床医生谈论自己医院的信息科多么“差劲”的时候,再问问其他医院的同行如何评价自己医院的信息科,得到的也是相似结论。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医院信息科能够得到来自医院内部的认可,但毕竟是极个别的存在。由此,笔者苦思冥想,试图探究清楚信息科在医院内部满意度评价排名大多靠后的原因和必然性。

常州市中医医院信息科副科长 王磊

为何医院信息科满意度排名低?

1.部分信息化建设只见投入未见产出

近年来,在国家鼓励”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医院信息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评审等各类信息化相关评价标准的出台,使得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动辄数千万元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已成为行业常态。然而,在这股建设热潮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部分医院为追求评级达标而盲目上马信息系统,脱离了医院实际管理水平和临床需求,导致”为评级而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脱离实际的建设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形成了”系统上线即闲置”的尴尬局面。一些信息化项目非但未能减轻临床负担,反而因操作复杂、流程繁琐等问题,给医护人员增添了额外工作压力,招来临床人员的诟病。这种状况使得医院信息科陷入两难:既要完成信息化建设各种要求,又要面对临床一线的质疑声音。

2.信息系统是管理者的工具,与临床天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对立关系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究其原因,信息化确实能为医院管理带来显著优势——许多依靠人力难以实现的管理目标,通过信息系统得以高效达成,信息系统成为管理者的一把”利剑”。同时,这种管理工具的刚性应用,往往在无形中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临床一线人员之间的对立。由于信息系统通常由信息科负责实施和维护,这种对立情绪很容易转化为临床人员对信息科的本能抵触。

3.临床人员不了解IT,不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

临床医护人员虽然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由于行业差异,大多数人对信息技术和IT产业的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少临床工作者认为,只要配备电脑设备,信息系统就应该完美运行,难以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和客观限制。这种认知差异,就好比IT人员往往也不了解医疗工作的复杂性——例如一台常规手术背后涉及的庞大协同体系、精细操作流程和突发情况应对。隔行如隔山,双方在缺乏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误解,而误解的累积又往往会演变为相互埋怨的工作关系。

4.对信息科人员的固有偏见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尚未全面铺开的年代,信息科的职能确实相对单一,主要承担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技术门槛较低。部分医院信息科确实存在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导致临床人员形成了”信息科就是喝茶看报修电脑”的刻板印象。因此,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临床工作时,临床人员对信息科产生抱怨也在所难免。

然而,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推进,医院信息科的职能已发生质的飞跃。如今的信息科团队大多由专业IT人才组成,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他们承担着医院信息化规划、系统开发、数据治理等高技术含量工作。遗憾的是,尽管信息科的专业能力已今非昔比,但医院内部对其的认知偏见仍未完全消除,这种观念上的滞后,实际上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留下的认知惯性所致。

如何改变被动局面?

以上只是个人归纳的主要原因,应该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共同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绝非易事。思来想去,不妨可以考虑如下几方面举措:

1.改科室名称

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更名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一个与时俱进、富有内涵的校名确实能够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认知度。同样,医院的科室命名也应当与时俱进。

目前仍有一些医院沿用”微机室”、”网络中心”等传统称谓来指代信息科,这种过时的命名方式不仅无法准确反映现代医院信息部门的职能定位,更会在无形中弱化其专业形象和机构地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信息部门的品牌建设,通过更名为”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与信息化部”等更具时代感的名称,来凸显其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角色。这种命名策略不仅更准确地体现了科室在医疗信息化、数据治理、智能应用等领域的核心职能,更能有效提升其在医院组织架构中的专业地位和影响力。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与时俱进的品牌重塑,对于优化部门形象、提升团队士气、增强跨部门协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改科室名称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重新审视和定位科室职能,使得这一科室的管理权限能够更好地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任务要求和自身学科发展需要。

2.打铁还需要自身硬,信息科要能切实解决临床问题

虽然科室名称的革新确实能够提升信息科的形象定位,但这终究只是品牌建设的第一步。真正决定一个医院信息科核心竞争力的,在于其是否构建了完善的学科体系、是否汇聚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否配备了先进的技术设施。笔者认为,唯有当信息科能够切实解决临床工作中的痛点,为医疗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才能真正赢得临床同事的认可与尊重。

这种专业地位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信息科团队持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深入了解医疗业务流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只有当临床医护人员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工作便利和效率提升时,信息科的口碑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这才是信息科赢得尊重和口碑的根本之道。

3.提高自身能力,提升学术科研地位

要打破临床部门对信息科”修电脑”、”上系统”的刻板印象,关键在于实现从”辅助支撑”到”战略引领”的转型升级。正如临床科室通过重点专科建设提升整体实力一样,信息科也要着力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培育科研创新能力。比如:培养具备医工交叉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主动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开展医疗信息化创新研究,在智慧医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产出学术成果。

只有当信息科在学术科研上有所建树,才能真正改变其他科室对其”技术工人”的认知定位。这种学术影响力的积累,才是提升科室地位最根本的途径。从长远来看,科研能力的提升不仅能改变形象,更能实质性地增强信息科在医院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度。

4.帮助管理者合理运用好信息这个工具,培育全院信息化思维

信息化建设的突破首先取决于管理思维的转变。医院领导班子必须率先树立信息化思维,并通过系统的培训与宣导,将这种现代管理理念渗透到全院各级管理者之中。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当前存在的诸多偏见,本质上源于对医疗信息化专业性的认知不足。

要打破这种局面,需要:(1)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化素养培训体系;(2)开展医疗IT知识普及教育;(3)组织跨部门信息化建设研讨会;(4)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分享。

当全院上下真正理解到: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价值、系统集成的技术难度、数据治理的复杂程度、运维保障的专业要求时,信息科的专业价值自然会获得应有的认可。虽然这一认知转变的过程充满挑战,却是提升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的必经之路。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这种思维方式的革新,远比硬件投入更能推动医院的数字化转型。

【作者简介】

王磊,高级工程师,常州市中医医院信息科副科长,长期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医药数字化研究等,兼任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孟河医派分院数据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人工智能分会理事、信息标准分会理事,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IHE中国)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数智中医药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卫生信息学会委员,江苏省智能医学工程学会委员。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篇,授权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项目获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全国优秀项目,成果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成果等。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赞(4)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读者来稿 | 论信息科在医院内部满意度不高的必然性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