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南湖HIT论坛】卓健科技:移动远程精确打击医疗业务痛点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石晨露  朱小兵

浙大一院肝胆外科医生、卓健科技联合创始人尉建锋博士

浙大一院肝胆外科医生、卓健科技联合创始人尉建锋博士

“在医院,医生其实不是很受重视,患者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医生、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健科技)创始人、CEO尉建锋博士,谈起他创业的初衷,竟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两个“不受重视”紧密相关。

从掌上医院,到移动远程,卓健科技不断推出的新产品,被中国医疗信息化同行们戏称为“总是踩在时代的前列线上”。尉建锋博士也很享受他作为一个医生对于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信息产品的敏锐洞察和精确把握。

移动远程为缓解医疗痛点而生

尉建锋博士说:“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很大的原因在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尤其是医生资源的配置。”

在2015年10月举行的南湖HIT论坛上,尉建锋做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助推医疗信息化改革》的主题演讲。他以远程病理为例,具体阐释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根据2009年卫生部出台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每百张病床配备1-2名病理医师。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618万张病床,需要6-12万名病理医师,而实际上仅有9841名注册病理医师,缺口达91.8%。而且,70%的病理医师集中在三甲医院,平均每家三级医院配备3.63位病理医师,而平均每家二级及以下医院配备0.12位病理医师。病理专家缺乏、水平参差不齐,三级医院缺少专业病理医师,二级医院更少。”

这些医疗的痛点与刚需存在,使得尉建锋坚信,移动和远程的结合,恰恰可以打击医疗的诸多痛点,一旦深入到医疗核心诊断和治疗业务,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最大化程度的共享。

政策层面也已经肯定了这一趋势。国务院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要达到50%以上的远程医疗覆盖。”这意味着远程医疗技术,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支撑手段来服务于分级诊疗,使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序有效下沉。

移动远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远程医疗作为实地服务的补充,最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节省医生和患者的时间和精力,缓解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服务压力,线下的就诊可以通过线上的形式来进行,移动远程技术可以在这项业务应用找到与自身价值配合的最佳接合点。

2015年南湖HIT论坛卓健科技“移动远程与分级诊疗”专场研讨会

2015南湖HIT论坛卓健科技“移动远程与分级诊疗”专场研讨会现场

在2015年南湖HIT论坛期间,卓健科技还举行了主题为“移动远程与分级诊疗”专场研讨会。与会专家再次惊讶于卓健科技围绕医患互动主线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不断创新的互联网速度。

针对卓健科技自年初推出的移动远程分级诊疗应用方案,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原主任宁义跟与会人员探讨了他对分级诊疗的看法:分级诊疗上信息化支撑大有可为,分级诊疗就包括远程医疗、双向转诊、首诊医生负责制、家庭医生签约等内容,信息化支撑在效率、质控、成本、便捷性、跨地域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和明显的效果。

“远程医疗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患者求医的成本,使优质医疗资源得到共享和延伸。最大的受益者是患者,借助移动远程技术,患者可以获得更为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信息中心主任杨杰谈了自己医院基于卓健科技移动远程应用的切身感受。他以该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远程会诊系统为例,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远程医疗建设的心得,常规的妇幼保健医院不具备早产儿筛查的条件,只能每周外派眼科医院的医生到妇产医院去筛查,这种传统的早产儿眼底病变筛查模式效率低下,而且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分析,也很容易造成收支不平衡。

杨杰介绍了该院正在积极尝试的最新做法:“通过远程图片的方式,现在改成派医护人员去合作点进行筛查,我们的专家还是在自己的医院进行读片,最后将报告回复到合作点医院,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专家资源紧缺的问题。通过集中运营,对早产儿量的要求就不复存在。远程会诊让交通距离不再成为问题,除了杭州周边地区,还可以在其他地方承担远程筛查的工作。”

及时跟踪患者的反馈和治疗效果,是确保诊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移动远程医疗可以提供后期治疗的服务。尉建锋介绍,卓健科技推出的掌上医院3.0版本,加入了医护参与的科室对话,建立起闭环的管理,患者在出院之后,由医生和护士组成随访团队,花费一定时间与患者做沟通,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为患者做中远期的门诊预约、住院预约和检查预约。即将新推的掌上医院4.0版本是希望把开药系统添加进去,将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协作关系处理进来,包括下级医院的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甚至远程病理和远程影像都可以在手机客户端实现,建立起医联体的协作平台。

此外,远程医疗对于医疗技术与概念的普及也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远程教学可以提升各个级别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缩小各级医生水平差距。据尉建锋博士介绍,住院服务版掌上医院,加入了很多健康宣教相关的内容,把与疾病检查、就医流程、手术治疗相关的宣教手册全部电子化,免费推送给相应的患者。他说:“宣传手册细化到将疾病、检查、流程都处理出来,相当于是把医生和护士脑子里的智慧沉淀下来,让老百姓能够学习并且获取到。”目前卓健科技已经编辑了70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子手册,预计今年可增至200种。

与会专家在热烈讨论后中一致认为,远程医疗的落地需要满足数据互联互通等一系列条件,远程诊断也需要与实地治疗相结合,虽然说供应商可以提供远程病理会诊,通过远程影像传输诊断数据,患者与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沟通。但是医疗不仅包括诊断,最核心的部分还是治疗,患者真正需要的还是快速获得治疗,让病情快速好转。目前远程会诊主要功能是解决病情诊断和筛查的问题,如果患者需要治疗的话,也是像传统模式那样需要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远程医疗与其说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多的是解决优势资源的可达性问题,弥补面对面医疗的不足,影像传输、数据共享可以被医院直接运用并作为临床决策诊断的参考,实现疾病预防和遵医行为的终极目标,降低医疗成本。

移动远程尚存技术和业务难点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任连仲教授利用远程医疗是一种成本比较低的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的方法,在偏远地区的患者无法获得病情诊断的时候,可以向远程医学中心申请远程医疗,指定需要的专家会诊,安排好时间将患者接到远程医疗站点,利用视频、音频、联网的病理设备(例如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心电系统以及病理系统等),进行互动,最终下诊断或者远程协调诊断。但是数据平台过度依赖于视音频系统,信息的可信度比较低,而且远程会诊的模式无法百分之百地满足视触叩听的检诊需要。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原主任任连仲建议,移动远程平台作为新兴的信息系统,要提供一个负面清单:“比如,以前我们在做病理系统集成的时候,我专门问病理科主任这个集成系统建成之后,需要向病理科提供什么资料才能会诊?病理科主任说病理诊断不是简单的图片资料,需要跟影像、检验结合,如果这些资料不能提供,有一些病理就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当然不是所有的病理诊断都必须提供以上所有资料,但是如果需要专家会诊就必须明确什么样情况能够会诊,什么复杂的病不具备什么资料时就不能会诊。”

总后卫生部原信息中心主任宁义认为,分级诊疗或者双向转诊系统是整个医疗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将双向转诊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如何与现有的业务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社区信息系统以及慢病管理等系统融合与集成是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是区域数据集成的标准问题,一旦跨域就涉及到数据标准和业务流程标准化的问题,怎么样把成千上万的用户信息标准化也是一个问题。3第三个难点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最后一个难点就是移动终端设备显示屏与诊断级技术要求的矛盾。还有一些业务上的难点及非信息化的因素也制约到远程医疗的发展。“向上转诊容易,但是向下转诊落地难,牵涉到很多利益问题。还有分级诊疗业务流程的跟踪和监控、质量控制的问题。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讲,有一项信息功能就会支持一个业务,有一项业务就必须有一个监管。”宁义补充道。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设备处处长朱晨表示,远程医疗的推进不仅需要解决线上的问题,线下的问题也需要解决。有些检查比较专业,下级医院和医生或者上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并不一定能胜任,这就涉及到对下级医院医生和上级医院外派医护人员的培养问题,同时还涉及到病人的培养和整个市场的培养问题。

健康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现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采集和服务,并提供一定的评估功能,才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远程医疗服务。山东省远程医学中心主任张喜雨认为,开展远程医疗最重要的部分在于质量把控:“我们国内目前有很多地方搞远程医疗,但是没有经过质量的检验,比如说医学影像的显示器,亮度、灰度都没有统一的校验过程。针对这个问题在医学影像显示系统专门开发一款质控软件,使各种医学影像显示器达到亮度、灰度的一致性。除此之外还对客观数据和主观数据做出的评价。”

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移动远程的探索实践相互碰撞,再次凝聚了这样一条共识:传统医疗业务的诸多痛点,恰恰为移动远程提供了应用空间;移动远程的应用落地,不仅需要技术的落地和产品的日臻完善,更需要相关机制、体制和法律法规的配套推进。

移动远程,未来已见,现在只是开始。

赞(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南湖HIT论坛】卓健科技:移动远程精确打击医疗业务痛点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