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医疗数字化转型之旅专家访谈之二:医疗行业的云时代何时到来?(附视频)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龚晨

私有云、公有云、行业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这些不同类型的云环境与云服务,交织成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多云图景”。在医疗行业中,多云的诉求还要更加复杂。

2020年6月7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中国医院》杂志社联合HIT专家网共同主办、戴尔科技集团协办的“后疫情时代的医疗数字化转型之旅专家访谈”中,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陈金雄、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刘敏超、戴尔科技集团VMware解决方案业务拓展经理卢义楚,与主持人、HIT专家网主编朱小兵一起共同畅想“医疗行业的云时代”。

疫情推动医疗机构离云又近一步

疫情期间,凭借快速部署、远程服务、资源共享等特点,云计算在武汉、北京等地应急医院、传染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对此,刘敏超主任认为,疫情起到了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使得更多的医疗机构认识到云计算在快速部署、灵活分配方面的优势。

此外,疫情助推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有了爆发性增长。互联网新业态要求线上线下业务的一体化,这使得医疗机构必须从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时代“走出来”,将核心的医疗资源面向互联网开放。在线咨询、在线复诊等面向公众服务的需求增长,也使得公有云成为医疗机构应对这种需求的最好选择。

“但这毕竟目前还是边缘业务。在核心业务和数据方面,我们还没有看到医疗行业向公有云转移的大趋势,通常会采用私有云模式。”根据陈金雄主任的观察,将核心业务放在私有云上,面向患者的公共服务逐步向公有云转移,这种混合云或多云的状态将会成为医疗机构的未来常态。

推动多云落地的关键因素

云计算在医疗行业的持续落地,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陈金雄认为,首先是业务标准化。如果采用IaaS模式,基础设施的标准化一般做得很到位;但如果采用SaaS模式,各家医院的业务标准就很难统一。其次是技术成熟度,重要指标之一是网络带宽。目前,医院内部可实现万兆的主干带宽、千兆的桌面带宽,以满足临床医生快速调阅影像、视频等大容量数据的业务需求。但从云端到医院,实现万兆的主干带宽还有一定难度。第三是性价比问题。云计算的本质是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分配,理论上应该性价比更高。但由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存在,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需求量,性价比不见得更高。第四是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问题。陈金雄建议,医疗机构要对“安全”有更全面和正确的认知。“把钱存在银行,密码自己保管;把钱放在家里,却把钥匙交给别人。这两种方式,到底哪一种更安全呢?”在稳定性方面,不仅需要关心云端到终端的网络稳定,还需要关心服务商的运营稳定性。

总体来看,影响公有云落地医院的关键因素,还是信任度的问题。陈金雄指出:“大医院的核心业务和关键数据目前还是以私有云为主。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的性能一定会越来越好,但用户对公有云的信任度需要时间和更多的成功案例去培育。”

“不单单是医疗行业,所有的行业都在云化。”刘敏超认为,云已经成为一种技术生态,身处时代潮流之中,医疗信息化只能顺势而为。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家都用筷子吃饭,如果你非得用叉子,就会非常别扭。”比如,如果行业主管部门推出了行业云,医疗机构的接入就成为必选项;随着主流云计算厂商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公有云中,将来甚至有可能不再提供私有云服务,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医疗机构也不得不考虑公有云。

还有来自医疗机构自身业务的需求驱动。刘敏超以人工智能为例进行说明:“真正成功的AI应用,放在互联网环境中才能如鱼得水,这也对更为开放的云环境提出了需求。”因此刘敏超认为,多云必将成为未来医疗行业的常态。但常态何时成为现实,取决于医院用户的获得感是否足够强烈。

医疗机构如何制定多云策略

不同等级、类型的医疗机构,未来应当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多云策略?

陈金雄认为,对于小型和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运维和管理能力,应该尽量选择公有云,以托管为主;大型医院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混合云模式。在策略上,陈金雄提出了几种模式设想:(1)业务方面,可将电子病历、人事、财务等核心业务系统部署在私有云,将互联网诊疗、医患服务、供应链管理等业务部署在公有云;(2)数据方面,可将生产数据存储在私有云,备份数据存储在公有云,如影像数据;(3)将部分基础设施放在公有云,但软件还是私有化部署,也即采用IaaS而非SaaS模式;(4)采用PaaS模式,企业将业务中台(共享服务组件)部署在云端,医院根据实际需要,在本地进行业务组装。

“云,无处不在。多云的组合模式有很多种,大家要充分打开思路,尽情畅想。”陈金雄还特别指出,除了从技术架构层面考虑云之外,更要在业务层面、生态层面引入云的思维。比如,不仅要考虑影像数据的云化,更要考虑引入云胶片、云诊断等新的诊疗业态、新的业务协同方式,为患者和临床创造更大的价值点。

刘敏超认为,医疗机构要用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多云时代的到来,主动追踪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在引入云服务的过程中,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把关。“云的本质是一种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十分重要。”刘敏超也提醒到,在云计算领域,许多产品都可以基于开源代码研发,小公司上手也很快,但他们的技术是否全面、运营能否持久,都是需要考量的。毕竟上云之后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医院信息科需要将其摆在首位。

“多云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趋势、一种战略。”卢义楚认为,多云战略与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息息相关。医疗机构业务转型的重点不同,各类云的占比也将各不相同,所谓“多云”是一种个性化的平衡状态。

卢义楚建议,医疗机构在制定多云策略时,无需在基础架构层面进行太多的尝试和创新,而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的技术与生态体系。不论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或者是边缘计算,无论是传统应用还是现在流行的容器应用,都应该注重基础架构的一致性和安全的一致性。“医疗机构可能最初使用小型机,后来转向x86服务器,到现在通过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主要依靠软件抹平不同硬件架构之间的差异。戴尔科技通过VMware这样一套平台、一套软件的技术,使得基础架构可以通过软件定义实现一致性,甚至可以将一致性延伸到阿里、腾讯、Azure、AWS等公有云。一致性的基础架构、一致性的安全策略和一致性的运维能力,将大幅降低医疗机构的管理成本,提升多云构建的效率与安全性,确保医院能将精力集中在业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上。”

【点击观看访谈视频】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4)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医疗数字化转型之旅专家访谈之二:医疗行业的云时代何时到来?(附视频)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