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钱步月:从患者管理入手“激活”互联网医院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朱小兵

1985年出生的钱步月博士,是一名有着人工智能算法专长的“海归”,曾任IBM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员。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博导,他曾挂职原贵州省卫计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从事信息化实践,潜心打造互联网医疗。如此经历,使得钱步月不仅善于洞察趋势,更注重互联网医疗的落地。

西安交大一附院首席科学家 钱步月

做互联网医疗不能抛开医改大趋势

可能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医疗等于线上问诊。但是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首席科学家钱步月教授看来,单纯的线上问诊,体量太小,根本不可能做起来。原因如下:

第一,相比线下看诊,线上问诊效率太低。既无法日常化开展,也不利于充分发挥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

第二,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毕竟,医院的收益主要还是来自外科手术、住院业务,门诊业务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互联网医疗以线上问诊为主,就很难长久做下去,这也导致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活”得很不好,许多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陷入“僵尸状态”。因为这一思路不够贴近临床,没能触达医疗的本质,需要重新思考互联网医疗的实现路径。  

钱步月认为,医改的推进使得医疗体系出现了三大变化。

第一,药品、耗材的零加成和带量采购,使得医院绩效、医生个人收入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二,医保严格推行DRG、DIP支付制度改革。医院直接面向医生“贯标”,任何一个医生,不管是开立任何类型的医嘱,只要涉及到费用,都会在医保局统一进行编号。以前,只要医院向医保局透明即可,从现在起,是具体到每一名医护人员,只要涉及费用的操作,都要向医保保持透明,医保监管力度空前。而且,DRG支付制度改革将医院自费项目也纳入考核。国家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有两个目的,一是节约医保资金,二是强化医院的公益性。

第三,很多医院都在建设新医院,扩大规模,医院之间未来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钱步月说:“如果抛开这些变化趋势,单纯从技术上去实现互联网医疗,医院没有动力。而现在,刚好有了医改带来的新契机,这件事就值得做。互联网医疗从根本上应该聚焦如何解决医生的效率问题。”

从患者管理入手让医生在手机端开医嘱

2017年,钱步月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还停留在“网上看病”。当时他带领团队不仅实现了在线问诊,还实现了门诊流程的移动在线。虽然院长很支持这件事,但是一回到实际工作中,还是没人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钱步月下定决心:最起码要实现互联网医疗的日常化。

经过摸索,钱步月发现“患者管理”是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每一个医生都希望从院前的收治、院中的治疗到院后的管理,全周期地把自己的患者管理起来。医生的职业成就感也直接源于自己管理的患者。如果通过互联网平台,大幅度提升医生跟患者沟通的效率和连接的便利性,就能够颠覆传统的就医流程与方式,并走向精细化。

而从患者需求看,患者出院之后,想再去见主治医生也比较难。如果通过互联网医疗提供的多种患者管理方式,医生可以很方便地给患者开立临时医嘱、检查检验单,并进行报告查阅、健康宣教、提前加办住院证、加门诊号等操作,就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患者、实现个人职业的更好发展。

钱步月坚信,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建设思路,才能够真正去打动医生。因为无论哪一个医院,医生都是核心;医生只要上线,患者就会跟着上线,互联网医疗才能进入正向循环。互联网医疗只有贴近医生的实际需求,深入医疗流程,提高他们的效率,才有可能切入行业本质。

因此在医生这一侧,要让移动端为医生执业提供便利。让医生在移动端具备执业能力之后,才有可能打通医患连接,提升效率。医生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有三类:做手术、写病历、开医嘱。做手术只能在线下开展;写病历,一般是低年资医生在写;开医嘱,是制定治疗方案的核心环节。现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医生在手机上可以开立各类型医嘱:既包括门诊医嘱、药品、处方类,也包括住院医嘱、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手术申请单、住院申请单等。

而在患者这一侧,钱步月带领团队从病历、医技类的医嘱开始,“一个一个地做”,让患者方便查询;然后在医生这一侧去完善移动端的医嘱功能。现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患者可以在移动端挂号、问诊,精准预约医技检查检验,还可以在院内扫码完成所有的就诊和支付场景,比如住院、出院、医保支付等。

“如果在移动端医生可以查看住院患者病历、病房医嘱,再加上开立医嘱的能力,中国的医生大部分会使用这样的移动端,因为医生最关切自己的住院患者。”钱步月说,“如果让我今天重新推互联网医疗,我会认为,先不要推门诊患者,要先推住院患者。从医院重点住院科室开始推,让医生从患者离院以后的复诊、复查等流程开始使用,再逐步往门诊推。”

2019年,西安交大一附院医生手机端开立住院医嘱的功能上线。谁最先在用?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的下乡医生。医生下乡之后,自己积累的几百个患者怎么办?因此,下乡医生成为了第一批忠实用户,他们和老病号在线上沟通、开医嘱,老病号通过电子医嘱在医院做检查,下乡医生远程看报告,然后续方、调药。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袭,医院停诊,医生一下没活干了,互联网医疗陡然升温。而西安交大一附院通过移动互联网做患者管理,在疫情前就开始了。

为什么患者管理更适合外科?

钱步月一度以为患者管理适合于内科,因为内科天然具备远程属性。但实际上,真正患者依从性好的是外科。

钱步月带领团队从内分泌、代谢类疾病开始做,接着做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的患者管理流程。做到肾内科就发现流程不一样了,由于涉及血液透析,需要设计好医生在移动端预约透析治疗、透析治疗的闭环流程。这涉及到治疗,流程也就复杂起来。

然后,开始做肝移植、肾移植科、器官移植。“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流程也都不一样。”

“产科又不一样,它是非常规律的。围产期有过半数的医嘱在系统中提前预设好就行,不需要每次都来找医生开。”做了这么科室,钱步月发现,患者管理一定要按照专业的学科开展。不同疾病专科的患者管理,差异巨大,几乎没有相同点。

为什么说外科患者依从性更好?

肾移植是钱步月团队做的第一个外科。患者术后需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而且每个月要到医院做一次环孢素检查,医生再根据相关指标调药。很多外地患者对此感到非常痛苦:虽然这是一个比较小的检查,外地患者需要提前一天赶到医院所在地,第二天早上见医生,医生开单检查,基本上当天还做不了检查,只能第三天做检查。第三天下午报告出来之后,还不一定能见到医生,最快第四天上午才能见到医生、调好药,第四天下午返回居住地。一次复诊基本就要花费大半周的时间,而且每月一次。即便是同城、本市的人,也要来回跑上两三次。

而做成线上流程就不一样了。首先,外地患者可以在当地进行环孢素检查,上传检查报告图片,或者继续到西安交大一附院进行检查,只要到复查时间,不用医生开立检查医嘱,系统自动就推送预约检查医嘱给患者,患者按时来医院采血,并且直接回家。检查报告出来后,系统自动推送给患者和医生,并且提醒医生与患者预约线上视频问诊。患者跟医生视频问诊之后,医生开药,患者缴费后,药就可以快递到家。这样患者不但免去了许多奔波劳碌,而且还继续是由当时的主刀医生开药。

截至目前,西安交大一附院肾移植患者出院后,线上患者管理的比例是100%。

创建患者管理路径大幅度提升医生效率

在妇产科,西安交大一附院也做了类似的流程优化。以前,孕妇常常需要挺着大肚子去排队,见医生、开单做B超等各种检查。钱步月团队帮助妇产科把一系列医嘱做成患者管理路径,根据围产期不同阶段,系统预设的医嘱自动生效。孕妇只需拿手机预约好时间就能做各种检查,不用见医生,也不用反复排队等待,还不用浪费医院的门诊资源。

如何理解患者管理路径?

比如,患者在医院做完手术,出院后的第一天就收到医生的消息:有没有不舒服?其实这个消息是系统自动发的,但是患者的体验非常好。消息是医生设计的,由系统自动发送。所有时间节点也是按照患者需要就医、随访的日程自动触发。

又比如,系统为术后第一天的患者推送营养类的患教视频,术后第7天开始推送康复训练视频,提醒患者术后第14天来医院采血化验、28天以后来医院做影像检查、3个月之后来医院复查。通过这些方式,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会怎么看、怎么治,就医获得感、依从性远高于从前。

医生的效率也随之大幅提高,因为这类医嘱不需要住院单,医生提前开立,3个月以后自动生效就行。

钱步月补充说:“患者管理还不能全都在线自动化,患者还会有问题,所以要辅以问答,需要有专业的随访人员提供咨询、电话随访。可以将高低年资的医生和护理一起组建团队来管理患者,小医生回答小问题,大医生回答大问题,进行合理化分工。”

钱步月介绍,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很多医生将患者路径设定好了之后,会在群里共享给其他医生参考。低年资医生会引用高年资医生的患者管理路径。这些路径凝聚了医生的实践经验积累,医生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就会成为医院知识积累的一部分。

西安交大一附院妇产科的一位主任医师,做了长达5年的患者管理路径,也是医院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条路径——从产前备孕、科普,到建档之后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一直到新生儿出生后的第36个月。这对产妇、新生儿的管理都非常精细化,医生和患者的体验都很高效、便捷、人性化。

钱步月注意到,很多医院不能建设统一的患者管理平台,是因为没有进行元素化。“我们把患者管理的内容分成多个类别,第一类是复诊、复查,涉及门诊号源、医嘱、住院床位等资源;第二类是患教内容;第三类是随访问卷,比如各种类型的量表、问卷;第四类是关心、提醒。患者管理无非就是这些元素的组合,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建立全院统一的平台。”

钱步月介绍,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的70个科室中,目前已经做了其中50个科室的患者管理,累计创建了300多条患者管理路径。预计未来5年,全院将积累超过1000条患者管理路径,呈现更为成熟的局面。而今天,还只是初级阶段。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秦勉】

赞(24)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钱步月:从患者管理入手“激活”互联网医院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