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界正在刮起一股强劲的旋风——移动医疗服务项目在神州大地上呈星火燎原之势。但目前来看,一窝蜂上线实施的诸多移动医疗项目,而真正从临床医护需求出发的太少了,更有甚者开始做起了类似远程视频诊断项目,这样的项目在法律规定没有明确之前,会给医院、医生带来极大的风险。HIT的工作是临床的助力和推手,不是牵引临床向前,医疗领域的很多流程规范是有其严格要求的,新兴行业的介入必须以此为底线,轻易别“走在需求之前”,轻易别“颠覆医疗”。作为HIT业内人士,都应该在热潮中冷静分析思考,否则移动医疗项目很容易变成死水一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作者: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设备处 朱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自己接触到的,还是通过网络了解到的,HIT界正在刮起一股强劲的旋风——移动医疗服务项目在神州大地上呈星火燎原之势。就总体而言,在用互联网思维做项目的当今时代,移动医疗服务必定会成为HIT的重要方向,可以为医患双方提供便捷有效的健康沟通和服务。
所有的HIT项目,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服务的对象无非是医疗管理者、临床医护科研人员和病患三大类。据此来看,现在的移动医疗项目方向似乎有些问题,至少也是不完整的。App也好、微信也好、第三方介入也好,遍地可见的几乎都是针对病患或者健康服务人群,极少数有针对医护的开发应用,而且项目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这在2014年大连召开的CHIMA大会厂商展台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对于HIT工作人员来说,项目的方向,至少应该把为临床服务与为患者服务放在同等地位上,作为技术支撑部门、信息人员,在服务好临床的同时,也就相当于服务好了患者。
实际上,HIT目前的发展现状正是在面向临床这个方向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我们究竟用IT技术为他们提供多少方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究竟给临床带来了什么?是诊疗水平明显提高了?还是科研成果丰富了?是医疗事故减少了?还是医护工作量减轻了?临床对HIT项目究竟如何评价?加强管理、完善流程固然没错,但HIT人员、HIT项目绝不能把临床医护药检放人员,看成信息化流水线上的一个个部件,更不能不切实际做一些违背临床规律的“高大上”的“面子”项目。HIT应该在临床医护服务上多想办法,他们才是HIT项目真正的使用者,而这些使用者的参与介入程度,往往又决定了项目的未来。
在当今的医疗体制下,大型医院所能提供的医疗资源是有限的,知名医院的专家屈指可数,专家号供不应求,病房床位人满为患……从医疗市场情况来看,大型医院患者人潮汹涌,而社区医院患者门可罗雀,三级转诊制度、医生多点执业制度依然无法落地……这个时候移动医疗的出现,虽然能解决医患之前一些诸如就医渠道、健康教育、沟通查询、记录提醒等问题,但并不能解决这些医疗矛盾背后的本质,相反,不恰当的移动医疗项目还会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比如由于某些移动医疗项目的引导,患者也会更进一步趋向大型医院,并不会向基层医院分流;还有不少患者或家属不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在与其他人的“网络竞争”中,这些人的看病就诊反而增加了难度了,他们可以被称之为“信息歧视”的受害者;另外,移动医疗的出现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总体工作量被间接增加、休息时间被打搅、各种私人资讯被曝光……
就个人而言,并不否认移动医疗在HIT中的重要贡献,也期盼移动医疗项目给医疗服务带来新的面貌。但目前来看,一窝蜂上线实施的诸多移动医疗项目,真正从临床医护需求出发的太少了,更有甚者开始做起了类似远程视频诊断项目,这样的项目在法律规定没有明确之前,会给医院、医生带来极大的风险。HIT的工作是临床的助力和推手,不是牵引临床向前。医疗领域的很多流程规范是有其严格要求的,新兴行业的介入必须以此为底线,轻易别“走在需求之前”,轻易别“颠覆医疗”,不能造成医院医护人员再承担更多无关的责任了。作为HIT业内人士,都应该在热潮中冷静分析思考,否则移动医疗项目很容易变成死水一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移动医疗的后续发展,可能更多地需要在医护需求中寻找出路,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出路。HIS、电子病历、PACS、LIS等项目的建设,大多数临床医护人员的前期参与度不深,而现在的移动医疗项目则不同,需要仔细剖析医护工作流程,分析医护人员所需,配合用于医护人员的可穿戴设备,寻找合适切入点,项目也许会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工具之一。孰能成功?就看孰能沉下心来、脚踏实地了,这将会是HIT建设领域一片广阔的“蓝海”。
【作者简介】
朱晨,网名:心在自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信息设备处处长,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虽从事医疗信息工作和医疗设备管理十余年,依然写不好代码修不了设备;社会兼职五六项、工程临床双职称;关注医院管理、了解业务流程,常常异想天开、偶尔胡言乱语……
写的真好,是需要降降温了,医院和公司都有责任。
现在回头看以前的HIT建设走得既艰难又盲目,现在突然之间似乎百花齐放了可是我们好象又开始了新的盲目,真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国家最近今几年给医院信息化建设大批量的投钱,各个厂家就开始炒作新概念刷钱,从不考虑所提供产品的真正价值。
不能一味责怪厂商,市场的形成是甲方和乙方共同搏易的结果,所谓的一个巴掌拍不响。
医院在建设系统时,提出了多少参考意见?自己没有主见,就只能听厂商的了,否则你的系统怎么建?先引进,再消化吸收,最后才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