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蓝色存在】这些年PACS的变与不变(上)

【编者按】PACS进入国内20余年来,产品早已发展数代。可以说,除了PACS的名称没有变之外,PACS的应用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作者“蓝色存在”(真名:魏鹏飞)时隔多年再次在HIT专家网发文,系统阐述了PACS的前世今生,并根据其发展演变,提出了“PACS回归本质”的判断。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蓝色存在

蓝色存在

PACS应用一直在变

        前段时间参加某学会主办的《AI与PACS/RIS集成与接口规范解决方案第三次工作会议》,会上说起PACS的概念,没想到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中之一就是最初PACS的定义已经完全不能描述其当前在具体业务应用上的范围和特征。PACS进入国内20余年来,行业潮起潮落,厂商浮浮沉沉,产品早已发展数代,虽然大家还依旧把这些称之为PACS或PACS/RIS,或许仅仅是习惯了而已。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有一句话叫做“改变是唯一的不变”,对应到PACS这个领域,可以说这些年,除了PACS的名称没有变之外,PACS的应用一直在发生着变化。

        最初,是把影像设备通过DICOM 3.0协议整合成一个信息网络,使得放射科的工作流程不再依赖于胶片的传递,并实现影像在院内的软读片。

        然后,是影像科需要完成报告的电子化书写、编辑、审核流程,甚至是与HIS的交互、检查队列的处理、科室业务管理等应用,RIS系统应运而生,进而发展成PACS/RIS这一概念。

        再后来,不仅仅是放射科有信息化需求,超声、内镜、病理、核医学均有类似的需求,但流程又不完全与放射科相同。于是仿照RIS概念又衍生出了UIS、EIS、PIS、NIS等一系列概念,但终究都归入了PACS应用的范畴,形成了全院级PACS概念。

        当然,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云PACS”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以影像计算代替影像传输,大有革传统PACS之命的趋势,但目前这只是愿景与初步实践,还得看时间的检验。

国产PACS厂商迅速崛起

        PACS是个舶来品,最初在国内落地的都是洋产品,价格怎一个贵字了得。加之十几年前摩尔定律还在发挥作用,与之配套的网络、内存、磁盘、竖屏的价格也都高高在上,建设PACS意味着大投入,行业还是充满着十足的想象力。

        于是乎,一大批本土厂商投身PACS行业,有从影像设备制造/配套领域切入的,也有从HIS等医疗信息化软件领域扩展过来的,很快就让PACS成为彼时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四大系统之一,而且还是卖得最贵的。

        出现这种现象并不稀奇,虽然厚厚的且没有中文版的DICOM 3.0协议给想进入PACS领域的团队设置了高高的壁垒,但却有开源DICOM控件可以被大家研(na)究(lai)学(shi)习(yong),于是很多聪明人巧妙地绕过了枯涩的DICOM协议,发挥了“多快好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优良传统,让国产PACS厂商迅速崛起。

        或许国产厂商对PACS行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没有让PACS按照洋品牌设想的那样,发展成为深入放射学领域的专科系统,而是把它发扬光大,成了尽可能覆盖全医技检查业务的一个综合信息系统。不只是现在,早在很多年前,要是还有哪家本土PACS厂商说自家只有放射或超声一、两个产品,那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当然,也不是所有厂商都有能力做全院级PACS产品,也不见得做全院级PACS的厂商就一定比卖单机工作站的厂商活得舒服。

PACS在尴尬中生存

        事实上,PACS这些年来一直都比较尴尬,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供给上:从一台给影像设备配套用的单机工作站到一套覆盖一个城市的区域PACS系统并存,都有人在做产品,也都有人在打市场。

        2.在需求上:一方面,医技影像科室在医药分家前的很多年来都被视为医疗辅助科室,存在感低,在信息化建设优先级上没有排在前列;另一方面,这些科室属于重资产科室,购买影像设备时必然会配套基本的信息系统,但这些低端分散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新需求的出现。

        3.在核心技术上:海量影像传输和存储管理技术并未取得根本性革新,国产厂商一直想突破的影像高级三维处理技术,离国际厂商尤其是影像设备主机厂商尚有不小的差距。

        4.在标准上:DICOM光环之下是放射、超声之外的大批影像检查设备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导致在全医技影像管理方面的标准化程度低。

        5.在系统集成上:不少大医院的各个医技科室被多个厂商群雄割据,系统引进来自多方、使用限于科室内部、运维各自为政、整合无从下手、互联难以实现,一家医院存在多个PACS系统厂商的现象并不仅限于大型医院。

        6.在市场推广上:相较于HIS、EMR等公认的必须采用项目化才能落地的系统,PACS因其标准化程度稍高、实施服务工作量小的原因,一直游走在产品化和项目制之间,自身定位并不清晰。(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蓝色存在:真名魏鹏飞,现蜗居郑州,在某软件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小助手二维码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后提交你的申请哦

(请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以便有针对性加群)

【责任编辑:谭啸】

赞(2)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蓝色存在】这些年PACS的变与不变(上)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