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王正福专栏】互联网新环境下医疗信息化人才发展之痛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王正福

【编者按】

2019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琚文胜主任曾在HIT专家网发表专栏文章《卫生信息化人才匮乏之痛》,思考聚焦这一制约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老大难”问题。近期,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正福通过调研,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新环境下的基层医院信息科的人才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在医疗卫生领域,从单机模式到网络模式,再到集成模式,医疗信息化正在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着现代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然而,正如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琚文胜主任所说:作为医疗信息化这幢“大楼”的基石之一,信息化人才的发展状况却非常堪忧。从笔者日常的工作观察来看,“既让马儿跑、就是不给草”,“老牛拉破车”,“医院信息系统在互联网的浩瀚大海中裸泳也无所谓”,“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等观点与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是与医疗信息化人才发展相匹配的制度严重滞后,二是对医院对信息科(信息中心)的定位不清,对信息化人才的认识不足。

笔者认为,作为医疗信息化从业者,我们应该主动作为,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管理者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主动投身医院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方面做文章,从侧面推动医疗信息化人才发展。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这已是普遍共识。如果医院管理者不重视和发展信息化,一切将是空谈。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解放思想,真正意识到要发展医院信息化就必须从人才入手,这和一个高级医疗技术人才能够带动一个科室是一个道理,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团队将为医院效益带来质的飞跃。

笔者所在区域的一家县级医院,通过开通互联网医院,月收入能达到40万-50万元。而且这种效益只需在医院原有的信息化基础上投入少量资金即可实现,无需其他任何医疗设备的重复投入。未来,随着5G等新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医院带来的电子处方流转、远程视频会诊等新业务,均会为医院收入带来几何级数的增长。

笔者曾为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算过两笔账。一笔是经济效益账:显性经济账中,基于信息化技术,用云胶片替代塑料胶片,用无纸化替代纸张、打印等耗材,引入处方线上流转、药品有偿配送、视频有偿问诊等,每年能为医院节省成本、带来收入近300多万元;隐性经济账中,将部分窗口人工服务转为信息自助服务,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近30万元。另一笔是社会效益账,医院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患者看病就医的便利程度,一家“专家(含省外高级专家)易预约、看病不排队、缴费自助化、医保结算不跑腿”的医院,其患者的门诊复诊率、住院率普遍较高,由患者满意率的提升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法直接计算的。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人才是关键。现在大部分医院管理者都会认可信息化的重要性,但由于信息化的投入见效慢,这种“认可”依然浮于表面。正如一个工程师的玩笑话:“要想医院领导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医院信息系统停摆一小时。”(编者注:此话只是玩笑、气话,绝不可为之!)——这也反应出部分基层医院信息科的无奈处境。

从长远角度来看,信息化已成医院“跑马圈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上述笔者曾调研的医院,越来越多的区域外患者通过互联网诊疗的方式得到了医疗服务,该医院也因此对周边地市形成了“虹吸效应”。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同一县域内,谁优先通过信息化技术完成医联体、医共体的布局,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作为医院管理者,如果思想还停留在“信息化无用论”上,还在通过“抓壮丁”的方式发展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将会严重制约医院的未来发展。

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医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从业者,笔者经常去医院现场调研。每家医院的实际情况不同,当然不能用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来赘述医疗信息化的人才管理问题。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可能与专业背景有关,部分医院信息科负责人在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上有所欠缺,工作中的苦恼与困惑,大多都停留在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吐槽”中;信息科与医院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则是不畅通,甚至是缺失的。

在此,笔者建议信息科负责人应结合医院实际,畅通沟通渠道,在与院领导的沟通中,要变被动为主动,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通过书面、座谈会、职代会等多种形式,把握“量力而行、横向比较、规划发展”的原则,也即根据医院的业务发展、效益营收等情况,与周边同级别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横向比较,站在医院未来发展规划的高度上,与院领导进行沟通。

同时,争取“一把手”的支持,通过招聘、自选、借调等多种形式,充实信息化队伍,形成梯队式人才发展模式。

凤凰涅槃,腾笼换鸟

信息科负责人需要通过与医院管理者的沟通,进一步帮助他们厘清医院信息科的业务定位:是医院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实施者,而不是“修电脑、手机的”、“维护打印机、传真机的”、“整理电话线的”,更不是医院“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一块砖”。

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来看,信息科应该是医院未来5-10年发展的战略支撑部门,是整个医院运行的CPU。信息科可以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挖掘、整合与分析,为医院的发展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另一方面,如果医院信息科的整体水平不强,其结果必然是被系统厂商绑定,医院无法站在自身角度、结合实际去进行信息化发展。随着信息系统使用的不断深入,医院利益受到的损害也将越来越大。

作为医院管理者,应为信息科提供长足发展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释放信息科的外在压力,将电脑维护、耗材安装、线路整理等标准化、易管理的工作外包给第三方运维公司,从而充分发挥信息科掌握全院信息化整体规划的优势,使其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信息系统的精准运维服务,并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医院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工作。同时进一步提升医院信息科的待遇水平,通过市场化流动,招聘真正有实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促进医院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某些信息科人员较少的医院,应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之初的外包驻场服务,但前提是医院至少有1-2名对本院信息化全盘掌握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在医院与系统集成商的关系上,我认同“奋斗的黄瓜片”在《问题越干越多?医院信息化如何“涅槃重生”》一文中的观点:善待厂商,合作、互利,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一方面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的运维效率和运维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充分释放信息科的琐事压力,让他们能将精力放在更能产生业务价值的事务中。

医疗信息化人才的发展,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持,需要业界同仁的一起努力。国家、省、市等各级医院信息化协会应立足全局,有所作为。在做好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各级协会可以通过编制“医疗信息化人才发展规划”,从医疗信息化人才现状、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发展空间等方面,为同级的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献言献策,力争将医疗信息化人才引进等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绩效考核、医院等级评审等机制中,形成行业性的人才引进制度,从源头解决医疗信息化人才发展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卫生信息化人才匮乏之痛》,https://www.hit180.com/36141.html,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

2.《问题越干越多?医院信息化如何“涅槃重生”》 ,https://www.hit180.com/44016.html, 奋斗的黄瓜片

【作者简介】

王正福,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兼任德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办公室特聘专家、山东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测评专家。曾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德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发表过《网络化急救管理新模式在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的作用》等文章。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9)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王正福专栏】互联网新环境下医疗信息化人才发展之痛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