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 石晓君
【编者按】
近期,HIT专家网创始人、总编辑朱小兵撰文《当你听到信息科主任轮岗不再惊讶时》,讨论轮岗问题,引发行业热议。本文是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原信息科主任石晓君的轮岗心得。
HIT专家网开设“轮岗大家谈”话题专栏,欢迎医疗信息化同仁们就此继续探讨,可围绕但不限于以下问题:(1)您的轮岗经历和感悟?(2)面对轮岗常态化,信息科应该如何系统规划培养后备军?(3)轮岗后,新、老主任如何继续携手合作,实现平稳交替?(4)新主任应该如何尽快适应信息科主任岗位要求?投稿邮箱:gong_chen@HIT180.com。
我从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毕业后,来到医院工作,在信息科度过了12年时光,这段经历是我职业生涯中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19年主持信息科工作至今,我见证了医院信息化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的全过程。今年7月,医院下达换岗决定,将我从信息科转至保健部,负责公共卫生相关工作,我的内心虽有众多不舍,如今更多的是释然。
我对轮岗并不感到意外: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首批试点城市,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方案,开启了医院“大部制”改革,将二十几个行政部门合并为十个部门,以精简中层干部与行政后勤人员。
在这一轮改革浪潮中,医院对信息科的定位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我看到,部分大三甲医院将信息科定义为医技科室,因此并未受到“大部制”改革的影响。而大部分医院普遍将信息科归入行政后勤类别,并将信息科与科教科整合为“科教信息部”,以科教为主导,因此有的信息科主任轮岗至科教信息部担任副职或干事。也有医院借此契机进行敏感岗位调整,将信息科主任调至大数据中心主任、互联网医院负责人等岗位,这部分同仁轮岗后尚且还在信息科的“老本行”范畴内。
而像我这样“从幕后到台前”、轮岗至业务管理部门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最初带着医学背景投身信息化建设,如今再从信息化领域回归业务管理。
信息科的坚守与磨砺
医院信息科的工作恰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日都在上演“系统翻建战、临床包围战、厂商服务战”。信息科工程师是“幕后英雄”,日夜守护全院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每一次系统升级、每一次故障排除,都如同与时间赛跑,我们的神经时刻紧绷,丝毫不敢懈怠。
还记得刚上任信息科主任时,我带领团队全线升级医院主要业务系统,完成了 HIS、LIS、PACS 等系统的切换升级。从需求调研、科室人员等基础字典维护,到系统打磨、调试模拟、培训等环节,我们历经无数个通宵,最终实现全院系统的稳定切换。那一刻,尽管疲惫不堪,但看到医院诊疗有序开展,我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此后,我们又迅速投入优化线上诊疗服务的工作,建设“掌上医院”、互联网医院,开展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造,补齐医院各类软件,如医务管理、智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合理用药管理等,结合医院特色打造智慧管理平台、集成平台等,并以评促建,参加各类评级评审。从需求调研、项目论证、立项申请、招采,到建设实施、验收以及后期运维,我们编写了一个又一个项目方案,绘制了一个又一个业务流程图和实施路径图,实现了一条又一条的系统需求,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撑临床业务和管理的要求。这一过程带来的成长不言而喻,但有时也难免会感到些许“困惑”和“卡点”。
我认为,信息科实则是一个“兜底”科室。信息科主任不仅要精通技术,还需具备跨部门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我们常常需要与各个业务科室沟通交流,深入了解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医院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以及管理要求的严格性,也让我对医院的整体运作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轮岗后的适应与突破
当轮岗到业务管理科室时,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对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竟然如此熟悉,几乎可以“无缝衔接”。这得益于在信息科工作期间,我深入参与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从需求调研到系统设计,从功能测试到上线培训,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对医院业务有了全方位、多维度的认识。
这种熟悉感让我在新岗位上能够迅速适应,甚至还能从用户角度提出一些优化建议。例如,针对现在科室负责的30多个公共卫生项目,我提出了对数据采集和分析流程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我意识到,信息科的工作经历不仅没有让我局限于技术领域,反而让我具备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综合的能力。每个岗位都有其自身的挑战和责任,只是侧重点不同。虽然我暂时离开了信息科,但我相信,在信息科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将为我在新岗位上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会继续发挥自己在信息科积累的专业优势,推动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信息化效能。
对信息科主任轮岗现象的思考
岗位角色的转换,让我不再为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各类评审评级压力而焦虑,不再因“背锅”而承受各种委屈,我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本身的发展。不过,作为一个老信息人,我的内心深处仍有一丝无奈:信息科主任岗位兼具专业属性和管理属性,每一位主任的职业成长都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辛付出和点滴积累。虽然目前医院尚未普遍设立CIO制度,但信息科主任的职责和使命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管理。
今年年初,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而来,对医院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科主任正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然而,优秀的信息科主任实属“一将难求”,这需要医院领导层真正落实“高度重视和长期投入”。在信息科主任轮岗、转岗渐成为常态的当下,医院应该如何可持续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基于此,我建议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信息科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为信息科主任岗位储备后备力量。加强医院业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开拓视野。业务与信息深入融合,是许多头部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秘方”。医院应该加大力度,培养更多既具备管理能力又拥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加强医院内部的信息化沟通与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科与其他业务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这样即使信息科主任轮岗,也能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连续性。
三是探索建立适应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制度。可以参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明确信息科主任的职责和权限,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以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持续、良性发展。
对于各位信息同行,如果您正巧在面临转岗、轮岗的抉择,“留”和“走”请务必听从自己的内心,您可以选择做一名“守望者”,回到工程师的岗位,在自己擅长的一亩三分地里深耕细作,享受着岁月静好。但如果您不甘于此,那就逼自己成为一名“拓荒者”,勇敢地去学习、去转型,甚至迈向一个更广阔的战场,也许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医院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日新月异,可谓不进则退。因此,医院必须重视信息科的定位,重视信息科主任的培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科主任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从而共同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迈向新的高度,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石晓君,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原信息科主任,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12年,负责区域妇幼信息管理、医院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数据统计等工作,深圳市医疗卫生领域人工智能专家库成员之一,2023年荣获深圳医院“优秀CIO”称号。在广东信息协会医疗信息专业委员会、广东省预防医学协会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医院管理协会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学术组织担任常务委员。
【往期回顾】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