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郑西川专栏】从1.0到3.0,上海六院这样建设互联网医院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郑西川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历经2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医院基本实现了由临床、管理、科研三大数据中心支撑的医、教、研、管业务信息系统全覆盖。

医院将智慧医院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总目标,以互联网医疗作为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契机,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应用探索。2020年3月,医院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积极开展了线上问诊、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多项互联网医院服务,目前互联网医院的注册用户超过80万,通过平台的预约挂号人次超过6000人/天。疫情期间,医院开展了近30场在线直播,场均听课人数超过1000人,形成了线上线下医患互动、协调统一的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医疗1.0:患者线上服务

上海六院的互联网医疗建设工作,起始于为门诊患者提供线上服务。

2016年,医院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门诊预约挂号和检查检验报告查询功能。患者可以按照机构、科室、医生等进行号源搜索,选择所需号源和就诊人之后,提交申请,完成线上预约挂号,如图1所示。患者(包括体检用户)可自助在线查阅检验检查报告信息,报告查询模块包含检验结果趋势图与检查影像报告等特色功能。患者可以根据趋势图的数值对比,及时了解身体健康状况与病症发展变化情况。检查影像报告的在线查看功能,不仅为患者节约了胶片费用,还可以通过更便捷、更清晰的方式,将检查影像提供给临床医生。

图1 互联网患者服务界面(微信小程序)

在微信小程序上线后,医院又根据门诊患者的服务需求进行了功能拓展,推出了就诊导航、健康咨询、出院小结下载等功能,形成了互联网医疗1.0版。此阶段的特点是实现了患者线上入口的统一管理和门诊就医流程的微信服务全覆盖,包括诊前问诊、诊中导航、诊后自助支付、报告推送等功能。

互联网医疗2.0:互联网医院建设

2020年初,医院加快了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步伐,按照国家与上海市的互联网医院建设规范和管理办法等政策要求,全面梳理了互联网医院的功能需求,完成了互联网医疗的医保支付接口对接、电子发票平台对接、电子认证建设等工作,并接入了上海市卫健委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3月3日,医院正式取得上海市卫健委颁发的互联网医院牌照,标志着互联网医疗建设进入2.0阶段。

图2 互联网医院平台服务功能示意图

图2是上海六院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功能示意图。在健康咨询环节,医院主要采取图文咨询形式。患者用文字、照片等描述病症或疑惑,医生通过PC端或移动端App与患者进行交流。

复诊续方是互联网医院触达患者诊疗核心需求、延伸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重要功能。医院对线上复诊续方的患者进行严格的资格认定,必须是三个月内在线下实体医院同科室有过就诊记录的患者,才能进行在线复诊。患者在线提交病情相关资料后,医生会根据问诊情况进行相应处理。互联网医院平台支持线上开方、调阅历史病历、电子病历书写等相关功能。

在支付环节,医保患者的脱卡支付功能与互联网医院同步上线,支持医保在线结算。

互联网医疗2.0阶段的特点是,将核心的医疗资源面向互联网开放,线上与线下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无论是诊前的患者预约挂号、医生号源管理,诊中的线上问诊、药品审方、报告查询、在线支付,还是诊后的医患互动、慢病管理等,互联网医院都实现了与线下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消息发布、统一的资源池管理等。

互联网医疗3.0:支持区域医疗业务协同

国家倡导互联网医疗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以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带动区域医疗健康服务的整体水平,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上海六院积极响应国家医疗改革政策号召,在上海率先建立了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由7家三级骨干医院组成的“上海六院医疗集团”。在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后,我们在进行互联网医院系统建设的同时,积极规划将互联网医疗应用于集团内部的协同机制中,在转诊、会诊、联合门诊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医疗3.0的重要目标是在医联体内实现患者信息全程、全域的互联互通,实现转诊、会诊以及服务资源的分配重置,支持区域医疗业务协同,建设的关键点与难点在于不同医院之间异构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为此,我们主要进行了三方面工作:一是软件改造,打通互联网医院平台与远程会诊系统,支持集团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系统对接,以及患者临床信息(如医嘱、检查检验报告、医学影像、电子病历等)的实时共享;二是在集团范围内全面推进电子就诊卡,为集团医院患者服务的统一身份认证、临床信息互联互通创造条件;三是积极与上海市“医疗付费一件事”对接,探索互联网医院的费用预付机制及应用方案,在集团范围内实现线上支付、移动支付以及预存预付,提升患者在线上医疗健康服务中的获得感。

互联网医疗建设展望

互联网医疗的建设与应用,能够打破传统医疗时空限制,拓展医院的服务范围。医疗机构应该依托实体医院,进行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规划,将互联网医院建设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抓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与现有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打通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隔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医疗服务信息平台。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建设的重要方向是:在健康咨询、线上问诊、在线处方等服务基础上,实现线上服务全流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管和追溯认证,并与第三方药品配送、远程诊疗服务等对接,实现区域医疗的协同支持,从而简化患者就诊服务流程,推进医疗服务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未来,我们还将探索与智慧感知、物联数据采集等技术相融合的患者生理体征远程采集,进一步推动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发展。

【作者简介】

郑西川,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CMIA)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上海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医药信息分会常委,《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①基于PACS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共享;②HL7/XML电子转诊相关技术及应用研究;③区域临床信息共享及协同医疗信息技术研究;④数字化医院的相关标准及实现技术。近年来,先后承担上海市“十一五”重大科技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经济信息委信息化专项基金以及院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赞(7)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郑西川专栏】从1.0到3.0,上海六院这样建设互联网医院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