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陈金雄
【编者按】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无数卫生信息人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疫情加速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落地,国家相关政策标准频繁推出,从管理到业务部门的各种需求呼啸而至,医院信息化建设任务空前繁重,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产品纷纷亮相。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全球疫情短期依然难以平静,太多的不确定性摆在面前。走过跌宕起伏的2020年,展望波澜壮阔的2021年。HIT专家网诚邀医疗信息化同仁分享真知灼见,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问题、经验与规律,对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可能走向做出评估、判断和预测。
【回顾2020 展望2021】主题征文投稿邮箱:gong_chen@HIT180.com。
回顾2020年的医疗信息化,新冠疫情是绕不开的话题。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深刻地影响着医疗信息化的进程,互联网医疗适时解决了疫情带来的痛点问题,增加资源供给,减少交叉感染,有效分诊转诊,因此得到了政策的强力支持,提升了公众的认知度和机构认可度,资本市场也异常活跃,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爆发式增长的五大特点
一是国家政策对互联网医疗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各种支持和规范政策密集推出。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因势利导、行动迅速,密集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和指导意见。以下几个政策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2020年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
2020年3月2日,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20年4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首次提出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
2020年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13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
2020年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在“互联网+”医疗服务规范发展以及医保管理和支付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稳步拓展医保支付范围,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保持待遇水平均衡,鼓励线上线下医疗机构公平竞争。
2020年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将各地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做法总结为“五个一”,也即“一体化”“一码通”“一站式”“一网办”和“一盘棋”,并决定在全行业深化“五个一”服务行动,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
除了在政策上强力推进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行动上也给予大力支持,先后与宁夏等11个省(自治区、市)签订了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市)协议,鼓励其在发展政策、监管模式、标准规范等方面先行探索。2020年10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通报表扬“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对区域服务、医疗服务、公卫服务、创新应用、数字防疫等五个方面的50个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表扬,以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
二是医疗机构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明显改变,互联网医院数量快速增加。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在2020年10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透露,全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30个省(自治区、市)建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除了数量增加外,头部医院纷纷触网,普遍建立了互联网医院或互联网诊疗平台。比如,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和友谊医院等在2020年都开展了互联网诊疗服务,武汉同济医院开通了湖北省第一家互联网医院。
三是公众对互联网医疗的认识明显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量大幅度增长。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4.4%的受访网民在疫情期间体验过互联网医疗服务,且认为其能够减轻门诊压力和避免交叉感染的网民占比也超过七成。在互联网医疗主要细分市场中,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水平的提高,移动医疗平台的品牌认知和市场发展较快,2020年我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35亿人。
疫情发生以后,各大互联网平台及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数量均有大幅度增长。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在2020年6月的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委属医院互联网诊疗比上年同期增长17倍,一些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开设了专家咨询问诊专线、名医直播、免费咨询等业务,截至2020年6月10日,共收到线上咨询超过16.8万条,23.8万人次进行了在线健康咨询,12120人次享受到慢病续方+药品配送服务。
四是互联网医疗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成为医院跨越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撑。
2020年,我有机会参观考察了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这些医院的决策层对互联网医疗有着超常规的理解,能够站在互联网医疗本质和医院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去谋划互联网医院建设,引领医院换道超车与跨越式发展。
原来我一直不理解银川为什么要建那么多互联网医院,通过与银川市卫生健康委马晓飞主任的深入沟通,我才感知到这背后有那么绝妙的深度设计。银川市地处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如何解决医疗服务的广覆盖、低成本和可复制需求,如何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是卫生行政部门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银川市通过引入20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设计院内、院外资源协同机制,构建全新的医疗生态,一方面引入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开展远程门诊等业务;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互联网医疗的低成本特性解决广覆盖的问题,开展在线问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业务,不同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解决不同的医疗痛点,确保“重病不出县、疑难杂症不出自治区”。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银川市还解决了人才、资金、运营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带动了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
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通过自建的互联网医院,转变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半径,将触角延伸到边远海岛山区、社区、家庭,乃至西藏等西部地区,都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明显成效,医院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五是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明显加速,投融资力度明显加快。
医疗健康领域已成为全球投资市场的热点,尤其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巨头加大了对互联网医疗的布局投入。2020年1—10月,我国医疗健康领域融资金额超过500亿元。2020年12月28日,数字医疗健康科技企业丁香园宣布完成5亿美元融资,资本市场的热度可见一斑。
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的重大事件之一,无疑是京东健康的上市。上市首日涨幅达到55.85%,总市值3439.79亿港元,超过阿里健康,最高市值一度冲上6000亿港元。至此,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已经有了3家上市公司,另外两家是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这三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之所以能够领跑,主要是因为有母公司平台、技术和流量上的优势。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较为相近,主要以医药零售为主,再拓展至其他环节,发展路径主要是在母公司的流量及供应链优势下,从医药电商出发,再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的产业布局。平安好医生不像前两者具备天然的电商基因优势,以提供保险引流的医疗服务为主,再拓展至其他环节。
当前互联网医疗面临四个突出问题
尽管疫情催生了互联网医疗的爆发性增长,但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医疗依然还处在建设发展初期,个人认为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业务模型较轻。以非核心业务为主,包括患者服务、移动支付、轻问诊、医疗咨询和随访,以及部分电子处方和药品物流等。疫情期间,绝大部分互联网医疗业务集中在医疗咨询和轻问诊。
二是业务尚未形成闭环。线上和线下业务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闭环。
三是简单复制线下模式。大部分互联网医院的功能局限在电子处方、处方审核和药品物流,并未真正从互联网医疗的本质上去理解。
四是系统未能有效整合。 线上与线下业务没有闭环、异曲同工。互联网与线下的系统和数据还是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数据驱动和赋能,并没有发挥数据的真正价值。
互联网医疗要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更好、更正确地理解其本质,互联网医疗绝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地把线下的业务移到线上。
2020年,我在多次演讲中提到,可以用下面这几个关键词来更全面理解互联网医疗:链接、匹配、服务、管理、一体、协同、体验、赋能。这是互联网医疗要去关注的内容,我们一定要从更高的维度和更大的内涵去理解互联网诊疗,要站在未来看今天,要去思考5年以后医疗会怎么样,医院会怎么样,医院的门诊、住院乃至核心的医疗业务都会得到重构。
当我们把这些事情想明白了,如何建设和发展互联网医疗就会变得更加清楚。阿里巴巴前战略顾问曾鸣在《智能商业》一书中,提到“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是新商业生态系统的DNA,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只有“智能商业的新物种”才能生存和发展。什么是智能商业新物种呢?首先,核心业务有没有在线化,在线之后真正的考量是:有没有完成跟客户的互动?知道谁是你的客户吗?知道他用了你的产品以后,想法是什么吗?其次,有没有哪个环节可以被机器所决策?通过数据化(全要素、全环节的数据,记录用户的浏览、购买数据,优化体验)、算法化(建立模型、数学方法解决、计算机程序)和产品化(产品跟客户直接连接,反馈闭环,学习、修正、调整、反馈),提供精准的决策和服务。从这个思路出发,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
【作者简介】
陈金雄,现任高博医疗集团首席信息专家、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专委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学会数字医疗专委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委和福建省医疗卫生行业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等职。
曾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1999-2016),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6-2019),高级工程师,兼任全军医院信息化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主任(2001-2019)、福州大学兼职教授(2012-2017)。
长期从事医疗信息化相关工作,对医院信息系统、互联网医疗、医疗大数据、医院数字化转型以及新型医疗生态构建有深入研究,作为主编出版了《迈向智能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基因空间》3本专著。
【责任编辑:闻雨】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