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互联网医疗时代,医生需要什么样的患者管理工具?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姜浩

无论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医院自建,以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为标志的互联网医疗时代不可阻挡地到来了。它将怎样改变传统医患交流模式的弊病,使得医患沟通更加精准、无障碍,对于医院、医生、患者乃至整个医疗体系而言,都是一个新命题。良好的医患互动是整个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对于患者而言,就医和康复过程,就是期待获得与疾病相匹配的医疗资源;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患者管理”本来就应该是其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也有利于医生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为医学科研提供数据支撑等。

2021年3月28日,腾讯云医的发布,从第三方平台的角度为医生开展患者管理提供了一站式工作平台。而多位临床专家也在发布会圆桌论坛上展开热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患者管理工具?

“医院不缺少患者,但医生缺少精准患者”

“医院不缺少患者,但医生缺少精准患者。”北京协和医院妇科主任医师任彤从2009年开始接触互联网医疗,初时免费为患者看病,在这一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患者好评,间接扩大了个人的“品牌影响力”,更多的妇科病患者慕名而来。对于某一疾病而言,其患者数量可能微乎其微,但随着线上咨询的基数增大,患有该疾病的患者数量也将随之增多。任彤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精准患者,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患者管理,收集了大量的高质量随访数据,为后续的学术科研活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上海肺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胡洋曾经历过三种患者管理的方式:最开始通过电话沟通,但耗时过多,效率极低;第二种方式是建立患者群,效率同样不高,且容易暴露患者隐私;第三种方式即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患者管理。从2017年至今,胡洋已在互联网问诊平台累积近400万粉丝。他为患者提供了三种沟通途径:首先是阅读他发布的科普文章,其次是观看他的直播,最后是通过互联网问诊平台进行一对一沟通。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根本,但医生时常会忽略一点:一味将患者作为流水线上‘螺丝’去拧紧,却没有关注‘螺丝’的心情。”注意到这一问题后,不管患者以什么方式联系到胡洋,他都会打电话与其沟通,在解决患者问题的同时,也起到了安慰作用。同时,胡洋也联想到:临床医生工作非常忙碌,无暇与患者进行过多交流,是否可以组织问诊团队,以互联网问诊的形式对患者的相关问题进行回复。“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所有为患者解决问题的事情都自有其生命力。”

“过去,对于未住院治疗的患者而言,仅能通过门诊与医生交流,方式极为单一。”2017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黄晓忠参与援藏工作,与过往两千多名门诊患者中断了联系。对此,他不无遗憾:“当时如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对这些患者进行指导,部分患者的寿命可能会得以延续。”

黄晓忠有数个临床课题需要患者用药治疗后的随访数据进行支撑。在西藏时,数据收集工作进展困难:西藏地广人稀,患者不好跟踪;由于语言不通等问题,电话随访效果不佳;建立患者群后,加入群聊的患者也寥寥无几。回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后,他又遇到了相同的问题:随访数据不规范,无法应用于科研。苦寻随访数据而不得,这堪称医生成长的“切肤之痛”。黄晓忠希望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收集患者自行上传的检查结果、不同时期的检查资料以及病情变化等信息,既能实现规范的跟踪随访,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也能助力医学科研,解决“切肤之痛”。

“互联网医疗、云医疗或医疗自媒体,都是连接医生与患者的‘桥梁’,如何应用‘桥梁’很重要。”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万苗坚如是表示。当一位医生专注于某一专业时,如需深入研究,就会涉及患者来源的问题。比如,很多遗传病的病例比较罕见,我国人口基数大,可以通过互联网把这些病例汇聚起来,就能收集到更多数据,形成更有效的诊治。医生要应用好互联网诊疗平台等“桥梁”,利用平台做好患者管理,实现规范化随访,同时也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这样一来,患者可以接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生也可以收集到大量、优质的随访数据,将临床研究、科学研究做得更新、更细。

“互联网医疗是发展趋势。”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李建国表示,我国的公立医院是普惠式的,患者的某些个性化需求可能无法在公立医院得到满足,医生收入也无法得到大幅度提高。政府鼓励医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而互联网医疗正是满足患者个性化就诊需求,帮助医生管理患者、增加收入的最佳途径之一。互联网企业应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患教科普、患者管理、复诊随访等全流程线上服务,与医生共建全生命周期的患者健康管理和患者教育体系,达成医、患、企三方共赢。

“互联网不是要颠覆传统医疗

目前,临床医生在使用患者管理等线上诊疗工具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

任彤希望,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互联网医疗能够实现以下功能:每一位患者先通过互联网进行咨询,多数轻症患者不必到院就诊即可解决问题;如需到院,则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患者在线上预约挂号;如需手术,同样可以通过线上安排;手术后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他表示:“互联网不是要颠覆传统医疗,而是要助力传统医疗,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的一体化融合,提高患者就诊效率,让医院能够更好地、更精准地服务患者。”

胡洋认为,随着5G技术、达芬奇手术系统和AI技术的进步与完善,未来将形成完整的医疗形态,可供医生远距离投射自己医疗能力,甚至是手术能力。医生通过远程实景医疗,为患者提供问诊、检查等服务,能够收集到比面对面检查还要多的数据,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更好的医疗能力和医疗市场完整对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以及现在亟待解决的医患矛盾问题,形成有温度的、实时的、无需舟车劳顿的医患关系。

对于某些疾病而言,患者管理是一个终身过程。过去,从开始就医到治疗结束,医生和患者仅有几面之缘。黄晓忠坚信:“未来,在医生诊疗结合互联网问诊的支撑下,终身诊疗系统将更加完善,患者的健康也将得到更多保证。”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万苗坚有两大愿景:其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应通过互联网打造高端的、让患者信赖的“医生品牌”,患者可就近寻找品牌医生就医,就近解决医疗问题;其二,在皮肤科领域,通过互联网问诊只能实现“望”“闻”“看”,却无法“触”,如果能让医生“触”到患者,就可以真正实现“皮肤病在家看”,为皮肤病患者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他表示:“互联网医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医生与患者提供更多交流对话的方式与机会。”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秦勉】

赞(4)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互联网医疗时代,医生需要什么样的患者管理工具?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