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马丽明专栏】医院信息中心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需注意的“点位”

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信息中心 马丽明

最近每天早上都习惯关注广东疫情的变化。

2021年6月18日,广东新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其中广州报告2例,深圳报告2例,佛山报告1例,东莞报告1例。

这不禁令人有点揪心:多个地方进入零星散发,虽说目前都在可控范围,但防疫成本真的非常高。一轮接一轮的全员核酸检测,大量的防护用品、采样检测用品,还有大批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警察、志愿者……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肉眼可见的。从5月21日广州报告首例由印度B.1.617.2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确诊病例以来,广东省新增本土感染人数已近200人。广东省常住人口1.26亿,2020生产总值达110760.94亿,连续32年居全国第一,因此守牢广东尤为重要。

然而守牢广东并不容易。首先广东人口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其中过半人口集聚在珠三角。珠三角九个城市中,仅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4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就达到5620万,其中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超过50%,包揽全国流动人口比重最高前4名,且这4个城市之间交通四通八达,人员往来频繁。在6月18日通报的确诊病例中,有一对夫妻,丈夫在深圳工作,家安在东莞,妻儿均在东莞生活。广州与佛山的关系则更为紧密,两城直接地铁相通,广州工作佛山居住或反之的很多。仅我院信息中心就有四位同事,每天往返广佛两地,防疫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为确保安全、将疫情风险降低最低,广东省各级政府机构都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管控措施,可以套句广东话:“有杀错,毋放过”!因而,往往一旦某地出现1例确诊或无症状,所有涉及的地点附近2公里范围内基本都要进行全员多次核酸检测。对于医院来说,各应急采样队处于随时待命中。本人近期参与了多次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工作,想谈谈个中的感受,总结其中的经验,希望有助于其他医院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展!

第一次参与大规模核酸检测是5月28日,原计划当天是应邀到某医院指导信息化工作,但鉴于疫情不明朗,临时决定取消。下午五点左右收到紧急通知,马上集中开会,准备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当时市领导还在开会,具体安排还在讨论中,需要医院负责哪些采集点?准备什么物资?场地状况、人员数量都是不清晰的,会后唯一可做的事是以50人为单位报名、分组待命,管理人员尽量先准备一些必要的防护物资及矿泉水等物资。其余同事迅速到食堂打包饭菜,大家边吃边讨论可能的准备。

此前佛山并没有真正遇到过这么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唯一规模较大的一次还是在今年全国两会前,但代表数量有限,且检测都是有计划进行的。

这么大规模的突发检测还是第一次,大家都没有经验。

医院信息中心收到唯一确切的消息是,需安排人员到现场安装数月前两会代表检测使用过的核酸检测系统,并且通知医院准备一些条码打印机、身份证读卡器、扫描枪,电脑则由社区负责准备。鉴于社区设备数量、状况不明,稳妥起见,我们决定所有设备医院自备。同时,为使人员到达现场即可马上展开工作,我们决定通知外包的同事也返回医院协助立刻开始硬件、系统的安装。

信息中心仅有1名工程师协助过核酸检测系统的安装,但并未真正使用过该系统。我们先让该同事列出需要准备的设备清单,此时发现该系统仅支持老款的身份证读卡器,新款的设备不支持。只能临时到处联系、紧急调集。负责硬件管理的同事想起老院区有一批准备报废不太稳定的读卡器。我们紧急安排人员将所有设备运往参加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集结的新院区。考虑到第一批大家都没有经验,通常会比较混乱,现场往往需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我决定报名第一批。

带着设备到达新院后,发现正在进行的内部培训也有不少问题。因为很多涉及大规模核酸检测的业务流程并不清晰,而且系统设计也存在一些缺陷。很多功能按钮从字面理解与实际操作后的情况不同,也没有办法迅速找到哪些人员使用过这系统。

5月28日晚,佛山市妇保院信息中心连夜装机

我们决定,马上把人员分成两组。大部分人员先去安装系统和调试设备,调试好的设备,做好标识编号,每套设备独立打包。因为如果现场使用的不是调试时的打印机就会产生新副本,到现场后需要信息人员重新调整。提前整体独立打包,可以确保每套设备到现场开机即用。

经过信息中心紧张准备,设备和系统整装待发。

我和另外几位同事作为另外一组,开始研究系统的使用,最终确认基本的操作,然后重新开始内部培训。

在摸清系统功能后重新开展操作培训

接到出发通知已是当晚9:00后。我们将已安装好的8套设备先装车,其余人员继续安装,装好再根据情况送到各采样点。3个小时内,信息中心共组织设备45套,组织速度远远超出了其他医院。即便到第二天,我们仍发现有不少采集点使用的是手工登记(这也是导致该批检测结果迟迟才出的原因)。我们准备的设备后来还用于支援其他医院,对于信息中心的迅速响应,院领导也引以为豪。

总结第一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准备工作,个人认为,总体来说,信息中心在设备、备件的准备及系统培训、人员调配等方面没有明显的不足。但采样现场的布局、流程、人员安排则存在不少可以优化的地方。

最初的核酸检测现场

如上图所见,现场接受核酸检测的人员动线较为混乱、人员会发生互相干扰,且视线不清,因而需要很多的引导人员。物资的存放、补给传递等都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细节。所幸,中场休息后马上做了调整。我们认真反思不足,认为机场安检模式是所有大规模检测的最佳参照模式:

第一步:办理登机牌。在排队的沿途设置二维码,让市民预先填写个人信息。

第二步:检查登机牌。如下图所示,在进入检测区前,入口处安排人员查看是否已登记个人资料(只负责看有没有,不作身份核实)。没有的,可以让市民先靠边填写。这样的布局设置还有个好处是一眼就能清晰看到各队列情况,只需少量人员便可完成人员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步:身份验证。核实身份,进行个人信息与试管条码的绑定。这个步骤各地处理流程不一,需视实际情况(包括信息系统的功能情况)而定。通常数人一组,使用以下方式处理:

1、预制条码方式:即试管上已有预先印制好的条码,使用工作人员手机或使用其他设备扫描市民的个人二维码、再扫描试管上的条码,以组为单位,把绑定好的试管交给该组第一个人。优点:无需准备设备,可灵活扩展采集点。

2、现场打印条码方式:核实市民身份信息,打印条码(有一人一码,也有一组一码两种方式),将贴好条码的试管交给该组第一个人(也有在下一环节才收取市民手中条码贴管的)。

第四步:安全检查。核酸采样。

流程优化后的核酸检测现场

安检出口的后方可用于设置物资存放和人员更衣、休息区,左右两侧或其中一侧可作为市民出口。

昨天看新闻报道,发现不少地方的采样布局、流程还有很多可以优化改善的地方。特撰此文,希望以上粗浅总结能有助于其他地方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展。

【作者简介】

马丽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妇幼专委、新技术与应用专委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专委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院信息化分会智慧医疗专委副主委;广东省医院协会信息专委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互联网智慧健康专委副主委;佛山市信息决策委员会专家。曾参与国家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区域平台、区域健康档案、区域妇幼、居民健康卡等多个行业标准规范的研制。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封诚】

赞(11)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马丽明专栏】医院信息中心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需注意的“点位”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