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从一个差点酿成的医疗事故看临床知识库建设的紧迫性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封诚

“如果当时孩子家长没有及时纠正,输液出了问题怎么办?”这是人民网9月29日刊登的报道《一个差点酿成的医疗事故》末尾,记者提出的疑问。虽然没能得到院方工作人员的正面回答,但是报道记录的这次有惊无险的就诊经历,再次提醒公众一个常识:就医有风险,看病须谨慎。

医疗圈的人都熟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实中,要让医生做到百分之百不发生错误,真的很难。因此,尽量避免医疗差错,尽可能规避患者和医院面临的风险,一直是医疗业界努力为之的事情。

针对人民网刊登的此起案例,HIT专家网在官方QQ群(195887366)以及HIT专家网微信群开展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现有医院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努力做到,通过信息系统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医疗差错进行及时预警和纠正。

上海六院信息中心主任郑西川认为:“医疗差错一直是个问题。通过信息系统能大幅降低医疗差错,对此美国医学信息学会有过权威报道。问题是我国医院信息系统中提示警告特别少,针对医疗错误的警示太少。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临床知识库,增加这一类的应用。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衡反修介绍,该院采取了门诊审方制度,即在收费前由药房对处方进行审核。医生开方保存后,药房自动刷新,并在一分钟内审核。这样病人从诊室出来到收费处的间隙,基本就可以审核完毕,确保了收费流程的效率不受影响。药房也为此增加了专门的审核人员。开始是针对部分医师,后来覆盖到全体医师。这一做法一开始也遭到反对,但是医务部门坚持,目前把流程梳理好后也是可行的。不合格处方自动弹出到医生电脑工作站界面。“当然,这种流程能够跑起来,可能也跟我们医院门诊量比较小有关系。”衡反修说。

1 2 3
赞(0)

评论 1

评论前必须登录!

 

  1. #1

    北京朝阳医院回应本报报道《一个差点酿成的医疗事故》
    工作确有缺陷 采取措施整改(回应)

    2013年09月30日05: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工作确有缺陷 采取措施整改(回应)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胡安琪)本报29日刊发报道《剂量变三倍 医生无所谓 一个差点酿成的医疗事故》,反映北京朝阳医院儿科门诊医生开错药物剂量,险些酿成医疗事故,而医生态度漠然。当日,北京朝阳医院回应称,感谢舆论监督,该院已责成医院医务部、护理部查明情况,报道内容属实。

      院方表示,在梳理相关情况时发现,工作中存在“医生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未认真核对处方”、“收费窗口工作人员对节假日退药流程不熟悉”和“护士发现医嘱错误后,虽未执行错误医嘱,但未按规定与医生当面核实”等缺陷。

      对此,院方制定整改措施,要求各科室督促医务人员加强责任心,从源头杜绝医疗差错;进一步加强窗口服务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全员服务意识,加强与患者沟通,在全院各科室、各服务窗口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医疗、护理各岗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0930/c1008-23080917.html

    hit201211年前 (2013-10-0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从一个差点酿成的医疗事故看临床知识库建设的紧迫性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