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科室提了个信息化需求,需求分析报告该由谁来写? | HIT专家网微讨论

来源:HIT专家网      整理:陈曦

【编者按】

9月15日,在“HIT专家网-医院信息中心交流群”的微信群内,数位群友就“如何管控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本次讨论的精华内容整理如下。

同时,也欢迎更多热衷于技术交流的行业同仁加入我们。您有好问题,强大的群将为您呈现好答案。

长按二维码可申请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请注明单位、职位、姓名)

建立需求管理的流程

@硕宝贝:各位专家,医院相关科室有某个系统需求,需要采购,怎么走流程?是由科室写需求分析报告还是信息科写?有相关模板可参考吗?

@刘新平:信息化解决问题,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每一个铜板都要花得值,都要做需求分析(需求科室)、需求审核(业务主管部门)、需求评估(信息部门)、预算批准、实施、测试确认、上线运行、交付验收等几个步骤。需求分析报告建议由科室来写,明确依据、问题、效益评估(质量提高、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等)。一点建议,供参考。

@蓝色幽灵:可是科室一般都很朦胧,只知道个大概。

@刘新平: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先不走正式流程,先带着相关工程师协助科室把需求理清楚,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得到需求科室的认可后,评估出预算和实施周期,再由科室提出申请。

@孙工:科室提出业务需求,也可以自己或者委托信息科联系相关厂家进行软件功能介绍(参观医院应用实例),科室自行进行业务评估并提出功能要求,信息科负责参数认证和接口方案,也可以提出业内的典型案例和配套功能的建议,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批。确实存在科室只是说要一个某某系统(软件)但是无法具体描述,需要信息科引导他们多听听、多看看厂家的产品,科室慢慢就会清晰自己要做什么了。

@硕宝贝:需求申请有固定的模板或者格式吗?

@刘新平:在现有系统上改造和购买新系统或者增加新模块,方法和流程还应区别对待。按照这个思路,在OA系统上设计一个流程,很简单。管理思路理清楚了,一切就简单了。

@信笔:关于需求管控,有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需求管理流程(从提出到审批)是一个方面,需求内容分析又是一个方面。

通常可以把需求分为三大类:一是紧急必需类,包括因政策变化和业务亟需引发的信息系统需求,例如医保、数据上报、核酸检测等,需要列入一级修改满足范围;二是分期处理类,包括业务合理改进优化需求、但不影响当前工作的,需要列入常规修改范围的,可定期(半年或一年)升级版本改进;三是拒绝响应类(可以软化为暂不响应类),主要是需求不合规、不合标、不合理、不优化等“伪”需求,不予接受。

需求评估的工作,需要由管理、业务和技术方组成的需求综合评估组负责。管理方侧重评估目的性、合规合理性,业务方侧重评估优化、有效、简便操作性,技术方侧重评估可行性和时间、工作量等成本。可定期开会进行需求评估,比如每月一次,紧急情况可随时开会,避免每天、每周变动需求,或长期不理睬需求。

一般而言,第一类需求大约占比15%左右,第二类需求在60%-70%左右,剩下为第三类需求。如果比例偏差太大,就说明评估有问题了。

@Cynthia一个月开一场评估会,一次会议持续多久,又大概能评估多少需求呢?

@信笔:具体周期可视情而定,不要积累太多问题,也不要一事一议变动太频繁。我参加过一个医院近半年积累的需求分析会,大约2天半,100多个提议吧。伪需求排除起来很快的。

@刘新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应对方法也略有不同。比如:无需求阶段、碎片化需求阶段、不成熟需求阶段、高质量需求阶段等。

@辉辉:需求评审是IT部门自己做好还是聘请外部专家好呢?

@信笔:看理论功底,特别是看经验了。一个医院的绝大部分问题其实在其他医院都反复出现过的。

@蜻蜓:需求评审会由谁来组织呢?

@刘新平:要有流程性思维,信息化需要打破过去职能型组织的思维方式。医疗信息化需求的讨论应该是医务牵头、相关部门和信息部门参与的流程性团队活动。需求评审前,技术部门协助分析讨论解决方案的这项工作必须“前置”,不然需求评审效率会不高,效果也会不理想。

@信笔:需求评审会的具体议程是,涉及到哪个业务域的事了,就请这方面的业务人员进来参会,轮流换人。比如先讨论护理问题,护理部和临床辅诊护士进来;再讨论卫生经济业务域了,护理人员离场、财务人员入场。这样不至于把几十人都困在会议室听与他无关的事。但高层管理方与技术方是始终在场的。

@Cynthia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各位专家:怎么把控“需求评估”的“粒度”? 打比方,大夫觉得这个按钮的位置不顺手,它也算个需求;某科室认为需要上一套专科系统,它也是一个需求。但是前者属于日常使用类的,可能天天被人提及,后者就属于整体规划类的,提了也不一定马上做,甚至都不一定有概念。

@刘新平:需求也需要分类处理。我们信息管理部门也要培训引导其他部门如何提出系统化需求、高质量需求。在系统稳定阶段,可尝试非政策法规要求和应急类的需求每半年或每年集中提交。我们医院是每年二月和八月集中收集两拨需求。

@信笔:这也是个好办法,对应着年度或半年一个升级版本的周期。对于没说清楚目的、理由的需求,要打回去重提;自己都讲不清楚,别人怎么给你做啊?

治本之道是提升全员的信息化素养

@蓝色幽灵:临床只会说:我不懂,你来搞。但信息科如果要提供保姆式服务,就要占用大量精力。

@信笔:所以培训很重要,提升全员信息化素质。

@刘新平:我们医院信息化培训常态化,一个月两次。各个部门都得学习信息化管理思维,并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来。各个部门学习了,还要自己去讲。

@Cynthia这个培训是固定的课程轮播,还是每次都是新的内容呢?

@刘新平:各种形式都有,每次都是新内容。我汇总、分享一下。

@丫丫:这些课程都是自己医院整理的吗?

@刘新平:这是我们自己规划设计的培训课程体系,各方面的都有。我认为,催生管理部门的内生动力和数字化能力,是治本之道。信息化的本质还是“医院管理”。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培训听多了,就会有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Cynthia每个题目都感觉很有内容很有吸引力。这可真需要心血和功夫,太厉害了,细水长流最为难得。

@雲:厉害厉害,而且极其羡慕有这个条件。

@信笔:「信息化的本质还是“医院管理”。」信息科技术空心化么?信息化的本质是技术还是管理呢?

@刘新平:技术不能空心化。信息部门的职能是多重的,既要做好规划、管好需求、管好项目,又要做好我们的技术工作,技术工作是我们的根本。但是我们不是独立而生的,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理念,我们的技术劲儿往哪儿使?或者说我们使了劲儿的效果会如何?价值会多大?用同样的预算、同样的人力成本、同样的时间成本,做出来的信息系统对医院发展的支撑能力是不一样的,甚至有天地之别。所以,把所有和信息化相关的人因调动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信息化是“技术+管理”的产物。

@信笔: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是对的。

@刘新平:先把“队友”搞定。当信息化手段只是作为书写工具时,“七分技术+三分管理”;当信息化要担当质量管理工具时,就成了“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Cynthia刘主任说的对。信息化素养不到位,所以才有许多差异跟流程不畅的地方,要从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长久的耳濡目染。

@蓝胖子:信息化素养到底是个啥?

@信笔:信息化素养是多维构成的素质的养成:一是信息化知识的掌握,要符合职业要求,比如医院管理者要有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储备,医生护士要有信息化应用的知识,信息技术人员要有相应的信息管理、业务和技术知识;二是信息化观念的树立,要按照信息化的规律、规则和模式去思考、看待和认识事务,避免手工思维模式的干扰和阻碍;三是信息化专业(应用)能力,掌握信息化作业方法和工具,能够高水平处理和解决本职能工作事务。主要是这些吧,请大家继续补充。

(上述内容来源于“HIT专家网-医院信息中心交流群”讨论,HIT专家网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核确认)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HIT%E4%B8%93%E5%AE%B6%E7%BD%91%E8%AE%A2%E9%98%85%E5%8F%B7.png
关注HIT专家网微信订阅号
精彩不容错过!
寻求“商务合作”请扫码填写需求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责任编辑:陈曦】

赞(15)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科室提了个信息化需求,需求分析报告该由谁来写? | HIT专家网微讨论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