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朱小兵
5月10日上午11:00,在厦门举行的2025年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医疗信息技术和产品展览会(CHIMA2025)上,多位医疗机构的信息主管应邀来到位于海光信息联合展位的“海光会客厅”,与海光信息高层面对面,开展了务实、坦诚的交流。
这场仅约1小时的对话,直面当前医疗信创的热点、难点问题,所释放出的信息,极具参考价值。
问题一:当前医院信创,整体处于什么阶段?
“医院的业务对IT系统的连续性、性能等方面其实要求很高。医院信创的推进都十分审慎。”四川大学华西二院信息中心主任吴邦华说,“这两年,在政策、医院和产业的各方努力下,医院信创的工作,从探索期到了实践期。包括海光在内的一批国产厂商提供了基础硬件,使得医院比较有底气。全国陆续出现了多个像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这样的优秀案例,实现了全栈全场景信创。”
华西二院正在逐步开展信创工作,硬件层面基于海光服务器,业务应用软件层面集中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软件国产化,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开发语言等。
“当前,信创最大的难点,应该还是医院的主观意愿不足。一方面现阶段信创还不是强制性要求。另一方面,还涉及是否有经费支持。”吴邦华说。
2024年5月起,浙江省人民医院逐步将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做了全面的国产化替代。浙江省人民医院信息化与人工智能部副主任陈朝晖认为,就浙江省而言,医疗信创已经进入起飞阶段。“我的感觉,比王继伟主任要幸福得多。他是领着合作伙伴往前走,现在更多的是国产合作伙伴和医院一起推,甚至可以拽着我们往前走。”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继伟认为,医疗行业对于信创工作总体还处在观望阶段。“即便动起来的医院,要么是单一部署了操作系统或数据库,要么是单个应用系统做了从硬件到基础软件的替换。全院全栈全场景的案例还是比较少。”
“核心症结所在,还是认识问题。”王继伟主任坦言,“为什么我们医院能够做得比较早?因为我们很早就认识到这是可行的。为什么行?一是其他行业已经先例。二是站位不一样,我们始终围绕自主可控这一根本目标,信创是发自内心的主动作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2002年开始跟踪测试使用国产品牌服务器,后来又进一步选终端,包括软件,比如虚拟化软件。2013年,我们就使用了国产虚拟化软件,2019年开始换国产芯片。目前,数据库已经完成国产化替代,服务器今年将全部完成国产化替代,终端替代进展要慢一些,全部是基于海光芯片。”
问题二:在选择国产基础软硬件技术路线,包括硬件底层芯片是选择C86、ARM还是其他技术架构这一无法回避的必答题时,影响医疗机构用户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对于底层硬件技术路线的选择,吴邦华主任考虑的因素有三:第一,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生态,也就是技术的兼容性,这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比如,海光C86能够兼容几乎所有X86指令集,这可以解决医院的后顾之忧。第二,医院的预算情况。第三,技术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包括本地化技术保障能力。
今年春节后,华西二院基于海光算力做了大模型的应用测试。实测表明,海光算力性能、对模型进行调优训练的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王继伟主任从2016年开始关注海光芯片的动态,2019年开始做服务器的国产化替代。他感到,国产基础软硬件厂商的技术迭代速度很快,这为医疗行业信创的起飞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
当初为什么选海光?王继伟表示,首先是性能,2019年时,海光一号芯片的性能就满足要求,现在已经演进到海光四号,性能更优。其次是生态。生态决定系统的改造成本的高低。第三是安全性。
同时,对于怎么选信创产品,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确立了四条原则:第一,合规。就是选择的产品是信创产品,上级要认可。
第二,市场主流。选择市场主流的产品,本身风险就小。
第三,高可行。就是医院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方案。如果我们当初没有选择海光信息,这件事肯定搞不成。“其实,可行与否,不应该是医院去想的事,而是整个产业乃至国家层面要去推动的事,也就是营造生态。”
第四,高性能。选择的产品,其性能必须让用户有好的体验。“从医务人员到领导层,如果都没有感觉到什么变化,这就是落地信创最好的感觉。当然在应用端,操作界面与之前差不多,用户也没有感觉到变化,推进起来就比较容易成功。”王继伟主任说。
除去兼容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陈朝晖主任认为,我们还看重技术的领先性。因为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能不能用、好不好用。“期待海光有新一代低功耗产品,支持越来越轻薄的便携设备。同时,期待海光能够在人工智能算力供应方面带给用户更多惊喜。期待海光尽快实现从兼容、平替到同步,直至超越!”
问题三:国产基础软硬件企业和应用生态伙伴,应该如何因势利导,给医疗行业更多实质性的回应,实现和用户的双向奔赴、同频共振?
“医疗业务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层面,与基础软硬件没有关系。国产化改造只需重点看CPU、数据库的性能,以及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稳定性。”王继伟说,“不过,现在全行业对于信创政策加码力度还很不够。生态的形成还需要培养,目前更多还是医院在考虑如何选基础软硬件厂商。应用软件商尤其要尽早觉醒,主动选择适配的技术路线,对于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2024年8月,我们到王主任那边学习后下定了决心。作为用户来讲,首先要过自己这道坎。”陈朝晖说,“我的亲身经历,让我很有信心,国产化一定行。”2024年初,浙江省人民医院为部分职能科室配了一些国产化终端设备,然后收到用户抱怨体验不好。于是,陈朝晖自己配了一台国产终端设备,并且养成每天使用的习惯,结果测下来很流畅,至少能够满足日常99%的操作。
“从我们医院LIS信创改造过程来看,从基础软硬件企业到应用合作伙伴,都在往国产化方向发力。我希望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给同行们吃颗‘定心丸’。”陈朝晖说。
吴邦华认为,医院应用软件系统不仅数量多,而且底层架构的适配成本高。“信创,对于应用软件企业而言,需要对传统的系统架构进行重构,这不亚于一次数字化转型。”
对此,海光信息副总裁杨鸿轩表示,海光的愿景是成为世界一流的芯片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海光今年会有一系列重磅发布,将联合合作伙伴上市基于最新产品的服务器,低功耗终端类产品也将发布。
在培育生态方面,海光在诞生之初,就成立了“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简称“光合组织”,已经有将近5000多家会员单位,集结了“政产学研用”上下游伙伴,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生态适配优化,让海光芯片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使用。面对医疗行业应用系统底层架构升级改造的挑战,海光责无旁贷,将从战略高度投入人力、财力,帮助它们更好地一站式服务医院用户。
问题四:医院信创的实施路径是否唯一?为何要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
医院信创,可能存在三条实施路径:一是渐进式,即从边缘系统到支持系统,再到核心业务系统。二是“成功模式”,直接进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全栈替换。三是分层式。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进行替换,先硬件后操作系统,再到数据库。
“HIS上线到底是先上门诊,还是先上住院,还是门诊、急诊、住院一起上?不同的实施路径,没有孰优孰劣。医院信创也一样,要根据实际进行综合评估。”吴邦华说,“首要的还是院方的决心。”
“从边缘到核心,一些省份两年前是这样考虑。现在,这一路径的意义已经不大。有些省份开始关注核心替代。”王继伟说,“我还是主张直击核心,前提是医院要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如果一开始就想着给自己留退路,就很难做成这件事。”
“从几位主任的分享可以感受到,信创不是洪水猛兽。与去年相比,我们看到,医疗行业对信创发生了更为积极的变化。”杨鸿轩副总裁说。
杨鸿轩进一步表示,海光芯片的性能、安全性、生态建设,值得医疗行业用户放心选择。海光将从战略高度加大对医疗行业生态体系的投入,结合信创、AI新机遇,努力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携手生态伙伴一起助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封诚 版式:明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