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王继伟
【编者按】
时光荏苒,一元复始。2025年伊始,HIT专家网延续惯例,推出年度“回顾展望”系列文章,邀请行业有识之士结合自身实践积累,分享年度洞察,以思想之火花,点亮行业前行之路。
2023年作为医疗信创元年,标志着行业自主可控进程的全面启动。2024年,多省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纷纷出台行业信创政策,医疗信息化国产化转型已进入快车道。尽管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单个技术栈实现了核心业务突破,但三级医院全栈信创落地仍面临挑战。
基于我们的实践观察,当前信创推进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导致供需错配、资金投入误区制约决策、技术空心化威胁数据主权、架构适配性影响改造成效、代码质量掣肘系统性能等系统性挑战亟待突破。本文基于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全栈信创的实践,提出破局路径与实施范式。
一、认知重构:打破惯性思维的双重困境
当前医疗信创面临深层发展矛盾,其本质并非简单的技术代差问题,而是集中体现在供需两侧的认知范式转型滞后,从而导致“供给-需求”错配:基础软硬件厂商积极布局,而医院端与应用软件厂商却持审慎态度。深入分析行业现状,可识别出两大结构性认知壁垒。
能力认知偏差:医院管理者及信息从业人员对国产技术存在“性能不足”的刻板印象,忽视场景适配验证后的实际效能。
价值认知偏差:不少应用软件厂商固守“技术护城河”思维,缺乏开放协作的生态意识。
我们认为,破局的关键,在于构建“双向认知升级”机制:医院需通过实证测试消除技术偏见,不人云亦云;厂商需主动作为、不守旧观望,打破路径依赖和“技术护城河”的思维定式,建立开放协作的长期主义思维。
二、成本优化:破解投入产出的效率方程
必须看到,“信创改造必然高投入”这一认知误区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医院决策。
我们通过技术架构优化与自主能力建设,以远低于行业预期的投入,成功实现了全院业务系统和办公类系统的信创改造,且迄今连续稳定运行超400天,有力验证了低成本开展信创改造的可行性。
三、技术主权:构建自主可控的三重防线
针对医疗行业信息部门“技术空心化”危机,建立三维管控体系,重构技术主权。
系统建设:要求应用软件厂商开放数据结构及数据接口标准,实施架构合规审查。
代码管理:自研HIS代码100%可控,同时对引进的第三方应用软件建立源代码托管机制,实现源码可控。
运维体系:构建自主技术团队,不设置第三方驻场服务,实现全栈系统自主运维。
这种“技术赋权”模式使医院获得了应用系统演进的主导权,打破了行业“厂商主导”的常规格局。
四、技术适配:全栈迁移的“三维加速”体系
技术架构的适配性选择直接决定了信创成效。我们通过分层适配策略,在14个月内实现了从芯片、操作系统到数据库的全国产化技术栈的适配改造及正式应用。
芯片层:采用国产C86架构芯片,兼顾性能、安全及生态适配,做到平滑无感迁移。
操作系统层:支持多场景融合生态,对基于C/S架构的应用端信创改造尤为高效。
数据库层:选择与原Oracle高度兼容的数据库,适配工作量小、迁移风险低。
五、质量革命:建立代码优化的持续机制
医疗信创的终极考验在于软件工程能力,不仅需要依靠基础软硬件的性能和稳定性,更依赖于应用软件自身的代码质量。而应用软件的优化迭代,要远远快于基础软硬件的迭代。在信创过程中,注重提升应用软件的代码质量,见效更快。
在实现全栈国产化后,构建应用软件代码质量持续改进体系:
监测机制:慢SQL监测频次动态调整(由日检过渡到周检)。
优化策略:通过优化器、索引重构、缓存策略、执行计划调优等实现系统性能跃升。
实践证明,医疗信创的成功方程式=认知升级×技术主权×生态协同。
当行业转向认知重构、价值重构和能力重构的三维变革,必将迎来三级医院全栈信创落地的高峰期。这场变革的本质,是通过技术自主实现医疗数字化转型的主导权更迭,其价值不仅在于国产化替代,更在于构建起可持续进化的数字医疗生态体系。
【作者简介】
王继伟,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信息科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回顾展望系列文章】
回顾展望 | 汪建华:创新无止境,从手麻系统到手术运营平台(上)
回顾展望 | 汪建华:创新无止境,从手麻系统到手术运营平台(下)
统信软件:“政策+业务”双轮驱动,医疗信创的必由之路 | 回顾展望
黄烨东:影像与医技全场景应用的订阅时代已经到来 | 回顾展望
创业慧康陈中阳:信息技术创新已成为医疗新基建的关键引擎 | 回顾展望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