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作者:孙婧
在医保监管的高压态势下,医院如何借助AI开展医保基金合规审核,从以往的被动应对,变为主动构建精准管控的防线?在2025年南湖HIT论坛上,江苏智先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先生)创始人、总经理臧昊博士分享了“AI+医保智审”系统“4+1+1”解决方案及其应用成效。
力破医院医保工作痛点问题
当前,医保基金进入常态化、穿透式监管阶段。在此背景下,医院传统医保审核流程无法有效防范违规,可能还会增加院医保办负担。
以国家医保局2024年飞行检查重点规则之一“血浆D-二聚体检测”为例,其监管目的在于规范该项目的临床使用,限定其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炎等明确适应症,或作为溶栓疗效观察指标等合理场景下开展。然而,传统医保审核方式难以对涉及复杂适应症的使用场景进行精准识别,导致产生大量需人工复核的疑点数据。由于人工复核耗时较长,短时间内难以全面完成,致使相关疑点数据积压,监管风险相应上升。比如,2024年甘肃某医院就被查出存在1万多例“血浆D-二聚体”违规测定病例。
针对传统医保审核模式面临的“检测难、审核难、培训难”,以及相关信息系统“功能少”的不足,智先生打造了“AI+医保智审”系统,目的并非为医保工作锦上添花,而是希望真正解决医院医保工作的痛点问题。
AI+医保智审“4+1+1”方案中的“4”,即系统四大优势,分别为:医保工作效率更高、临床接受度更高、场景覆盖率更高、总体拥有成本更低。
第一个“1”是指,系统搭载自研的“苏小智”医保垂直模型。模型由南京大学教授团队参与研发,经专业医疗数据集深度训练,临床专家指导应用场景设计,更易用。
第二个“1”则是指,为保障系统快速、顺利在医院落地,智先生团队全程提供一套无忧服务体系,承诺1个季度内正式上线运行,上线1个月内不出现重大事故,1小时内明确回复客户问题,1日内解决90%以上常规故障。
优势一:医保工作效率更高
臧昊详细介绍了“AI+医保智审”系统的四大优势。优势之一是让医保工作效率更高,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规则更新效率高。这是系统的核心能力之一。规则库覆盖1.2万条规则、15万多个项目,已完成国家医保规则库和知识库“两库”第一至六批规则录入及内涵解析。
但仅有规则库还不够,关键是规则库要有“保鲜”能力,即保障政策今天发布,明天就能生效。智先生的做法是,由专人负责规则库更新。无论是国家的还是省级新政策,团队会迅速完成内涵解析及AI知识库更新,通过共享升级包推送至医院,实现规则库一键升级。同时,系统每月进行4-6次版本迭代,保障系统健康度。这就像给医院配备了一个永不疲倦、实时更新的“政策雷达”,让医院从容面对政策变化。
其次,事中审核效率高。传统的医保审核方式是发现疑点后,医保办需在病历系统、收费系统来回切换,查找证据费时费力。AI智能审核可以根据规则拆解关键逻辑,自动对照患者治疗记录,一键定位到病历原文。疑点数据自动构建审核证据链,一站式完成问题发现、证据收集全过程。
第三,申诉效率高。申诉功能颇受各地医院医保办欢迎。很多医院都有医保下发负面清单后撰写申诉报告的痛苦经历,该系统可自动对照负面清单进行复核。针对有申诉空间的情形,系统不仅自动匹配证据,还可自动生成有理有据、格式规范的申诉报告。从申诉场景、规则内涵解读、争议点澄清,到附件清单,一气呵成。
比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医保合规复核,系统会自动解析规则,在病历内找证据。患者诊断是否为慢性心衰?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40%?如果证据齐全,系统会标记合规,同时将相关证据原件逐一列出。
优势二:临床接受度更高
临床接受度是系统能否真正在医院落地的关键。智先生的对策有以下“三招”:
第一招,拦截变引导,提高事前弹窗拦截接受度。弹窗要能把道理讲明白,比如:具体违反什么规则?规则原文是什么?如果超量到底超多少?同时给出清晰的操作意见,建议修改、补充什么?这样,将每次系统弹窗变为针对临床具体业务场景的“医保小课堂”,而非简单提示违规禁止。
臧昊认为,好用的医保审核系统就像导航软件,不是简单告知前面路走不通,而是规则依据、操作引导清晰。临床看明白了,自然容易接受。
第二招,让规则讲“人话”,提高内涵解析接受度。医保规则原文类似法律条文,比较晦涩难懂。比如“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的限定,有很长一段文字描述。“苏小智”大模型能够将规则自动解析成临床医生容易理解的结构化逻辑,并给出治疗优化建议,甚至备注好可能存在的申诉风险,相当于给医生配备了能够随时待命的“医保政策翻译”。
第三招,打造有问必答的医保小助手,学习接受度高。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有任何不确定的地方,不需再翻厚厚的手册,可以直接在系统内提问,如“患者情况特殊,能用某某药吗”?AI助手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出基于规则的分析以及参考。就像医保领域的“小爱同学”,随叫随到,有问必答。
通过以上“三板斧”,让临床医生遵守规则的同时,感受到系统是辅助,而非束缚。数据显示,在各地实际应用中,系统的事前提醒有效返回修改率达50%以上,说明系统受到临床认可。
优势三:场景覆盖率更高
系统通过以下策略提升场景覆盖率:
一是漏收费提醒,挽回医院合理收入。主要包括四大路径:(1)编码对照:以检查、检验、手术操作为主,双向对照ICD编码和收费编码,对病案首页/结算清单漏填和漏收费双向质控。(2)住院时长:以护理类为主,判断床位费、护理费等是否符合住院时长合理收费。(3)手麻系统对接:以手术操作为主,检测有手术申请单、手术记录单而无收费记录的行为。(4)医保路径:以病种为核心,以时间为轴,划分不同前置条件依赖下,检查、用药、手术等的收费基线。
二是自定义数据挖掘任务,让医保办实现“数据自由”。在飞检或专项检查时,医保办经常需要临时在海量数据中进行医保数据挖掘。此时一般要跨科室请求信息科等协助,费时费力。而“AI+医保智审”系统允许医保办通过简单勾选或自定义规则逻辑,像搭积木一样定制数据挖掘任务,快速响应临时性、个性化的监管需求。
三是门诊慢特病专项提醒与检测,让门诊日常监管更全面。如想排查某院某科室用过某项目、总价超过300元的成人患者情况,几分钟即可显示结果。同时,还提供专项攻坚的慢特病管理,包括“三高一非”疑点数据检测,可快速响应国家、区域最新政策要求。
优势四:总体拥有成本更低
这里的成本不仅指采购费用,也包括部署运维,以及后续使用中的综合成本。
“AI+医保智审”系统采用垂直模型+算力一体机的技术路径。“苏小智”垂直模型专门针对医保规则理解,以及临床数据解析做了一系列优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参数载入,降低算力需求,进而降低医院采购成本。同时,垂直大模型还可降低AI幻觉。
将垂直模型集成在算力一体机中,交付给医院。定制化硬件,配合自研AI模型,可有效利用硬件设备的算力特性,避免需求与GPU特性不匹配,从而出现资源冗余的情况。
“实际上,系统上线后产生的经济价值远大于系统本身的建设成本。”臧昊说。如某三甲综合医院,从2025年3月到7月,事前方面系统调用约260万次,其中有效返回修改率52%,化解大量的违规风险;事中方面,对在院患者每日持续监测,平均每日比上线前减少600次的违规操作;事后方面,平均每月违规次数下降4300次。医保办从“救火队员”变成“消防督察”,工作重心实现战略转移。
“当前,医保改革乃大势所趋,坚信AI驱动的医保智能审核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臧昊说。
【演讲视频】
【课件下载】

精彩不容错过!
【责任编辑:陈曦 版式:明超】
HIT专家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