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主编小语】东软熙康的挑战

刘积仁博士

“谷歌都选择放弃的东西,东软给接过来了。” 2011年12月20日,在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博士亲自在京高调宣布健康云战略之后,有业内人士惊叹。

作者:朱小兵

“谷歌都选择放弃的东西,东软给接过来了。” 2011年12月20日,在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博士亲自在京高调宣布健康云战略之后,有业内人士惊叹。

仅仅11天之后的2012年1月1日,谷歌正式关闭它的健康云服务——Google Health。这一消息在2011年6月底宣布时,在全球医疗健康信息化从业者当中引发一阵骚动。

何谓健康云

东软的健康云战略,确切地说,就是在当天隆重推出的“熙康”健康管理服务,背后则是一家全新的公司,一个全新的管理团队。这意味着,一直从事IT工程项目、软件产品开发和教育培训的东软,开始有了一个全新的业务——基于云平台的健康管理服务。

究竟什么是健康云,或在在线健康管理?通过各种可以测量和采集人体血压、脉搏、体温、热量消耗之类的数字终端,将这些数据实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无线局域网,上传到一个面向居民个人健康的信息服务门户,这一门户背后的专业健康管理服务团队、专家知识库和软件分析系统等,能够及时地对个人健康状态进行反馈,并给予科学的干预措施。

这样一种服务图景,综合了物联网、互联网和无线网技术,围绕人的健康,对人体健康数据进行整合,通过信息加工、知识管理,使得人们享有全天候、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成为可能。

2010、2011,连续两年,慢病被列为世界经济论坛的议题。2009年,中国死亡人口中,有82.5%死于慢病。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问题。饮食习惯、环境、工作压力等,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有研究指出,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8%是医疗条件,10%是社会因素,60%是生活方式。所以科学管理个人的行为,能够有效抑制大部分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如此巨大的想象空间,正是在线健康管理、健康云服务的驱动力。

英雄所见与企业路径

东软并非国内第一家宣布健康云战略的IT企业。

2010年底,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也亲自率旗下的用友医疗在北京宣布了健康云战略。只是,用友医疗的步子,似乎要更谨慎一些。迄今为止,用友医疗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品牌来建设在线健康管理业务,更没有成立的专门的公司来运营这一充满诱惑的市场。用友医疗的健康云试水,让业界能够感知的,更多是在江苏镇江、广东江门等地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应用试点。

2007年10月初,微软即推出了Health Vault。微软甚至在2009年以后一度高调同步推出面向医院信息化的应用套件Amalga HIS以及应用集成解决方案Amalga UIS,由此形成微软进军医疗行业的“三驾马车”。Health Vault 是微软的免费的在线服务,允许用户收集、管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身体状况信息并从中获益。用户可以在一个 Health Vault 帐号中存储多人的健康信息,每个人的健康信息都是独立存储和被访问的,用户也可以选择与他人共享特定或全部的健康信息。2011年12月初,微软和GE宣布成立数字医疗合资公司,除Health Vault外,微软将其数字医疗产品线和相关人员注入合资公司。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提供开放的平台,吸引更多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加入Health Vault。

2011年6月28日,谷歌宣布放弃Google Health。这是一项尝试了3年多的业务。其基本服务理念为“个人健康记录门户”。有外媒评论指出,谷歌之所以在Google Health项目上翻船,并不在于它的技术不好,而是因为这一项目不符合谷歌成功引领创新的规则——遵循Web 2.0的精髓,“Web 2.0创新的重点并不是谁在使用这个应用,而是谁在努力让它变得更加完善。”而Google Health这样一个项目,恰恰未能缔造一个“创新生态系统”。

企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路径依赖。是什么让东软在过去两年里坚持自己的“实验”并坚定地推出了东软熙康?东软在国内社保信息化、数字医疗设备、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等诸多领域有了相当的积累。据了解,东软在河北省唐山市、海南省澄迈县等地开展着健康管理的“实验”,并与一些区域卫生信息化先行地区进行过“秘密”接触。市场机遇、商业嗅觉、行业积淀,正是这样一些因素叠加,导致了东软熙康的应运而生。

一条没有石头可摸的河

在线健康管理商业模式,迄今尚无成功的范本可资借鉴,可以预见的,却是重重挑战。

首先,技术的挑战尽管“东软熙康不是IT,不是医疗,而是是健康云平台、社区群、时尚与文化、生态系统。”但归根结底,作为一种服务和可以支撑人们消费的商业模式,技术依然是首要的挑战。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融合,其他一切都是空谈。而技术层面的挑战又将细分到终端的丰富性、物联化程度,包括对各种生物工程、传感技术的创新性运用,由此也决定了健康云平台必须对创新技术保持高度的敏感,具有旺盛的可持续的兼收并蓄能力,克服技术标准、系统兼容性和平台开放性等源源不断的挑战。

其次,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的挑战。作为云平台,东软熙康需要整合两类资源——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医院主导的电子病历数据库。毕竟,这两大数据库,是个人健康数据、诊疗行为的最完备记录。东软熙康也宣称,2012年将在国内与数十个城市达成合作,通过政府买单的方式,通过东软熙康平台开展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如此复杂的资源的整合能否实现,核心必定是利益机制。东软熙康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如何整合卫生行政部门以及被要求回归公益性的医疗机构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如何创新合作模式和利益驱动机制,将充分考验企业、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的智慧。

第三,政策法规等软环境的挑战。隐私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任何一家试图染指健康管理的服务商们,必须首先承诺确保的目标。刘积仁老师明确承诺,东软熙康的个人隐私保护将做到“信用卡级”。作为服务商,必须冷静面对健康信息相关各方对于隐私保护、法律取证等各种需求,做到信息存储、保密、痕迹保留、灾备和高可用等。而且,系统用户数量越多,这一压力便越庞大。而这一切,又将不得不面对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本身还很不健全的挑战。

东软熙康要面临的挑战,应该远不止于此,上述挑战直接对于东软熙康自身的人才结构、技术服务能力、资本能力构成考验。不过,任何成功的商业,都是一次成功的冒险。因此,与其说这一切是东软熙康的挑战,不如说是在“风云际会”的当下,在线健康管理商业模式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东软熙康会是一场怎样的商业创新与探索?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有没有更多健康云能够落地?东软熙康一旦成功,也势必为政府区域卫生信息化、全民参与健康管理,真正实现“治未病”目标,打造最具价值的样本。

东软熙康,前面必然是一条没有石头可摸的河流。这条河或许湍急凶险,或许深不可测,但东软集团刘积仁老师率领精英团队毅然进发了。单凭这股豪气,我们不应该吝啬我们的掌声!东软熙康,加油!

赞(0)

评论 1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主编小语】东软熙康的挑战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