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咨询
致力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

章笠中:医惠科技为什么也做信息平台

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朱小兵

医惠现在的这个平台,称为“智能开放平台”。用意很明确:“智能”,对应的是物联网,把医生和护士从完全的“信息俘虏”变成拥有主动获取权的“信息主人”;“开放”,对应的是信息共享服务。2014年以来,医惠的“智能开放平台”在全国已经部署了20多家医院。

杭州医惠科技有限公司CEO章笠中

杭州医惠科技有限公司CEO章笠中

“我们是从一条腕带开始创业的”。杭州医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惠科技)CEO章笠中时常向外界如是做自我介绍。5月下旬,在大连落幕的CHIMA大会开幕式上,他又预见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四化”趋势:平台化、标准化、专科化、微小化

章笠中有一多半时间不在杭州,而是在全国各地周游,和用户直接交流,深入理解他们的需求,去捕捉应用场景的灵感。

在医惠科技位于杭州的总部办公楼内,有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展厅,专门展示各种创新的医疗信息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

从2003年开始,章笠中就准备进入医疗行业,但真正意识到医疗体系的复杂性是在2004年。他发现,传统的医疗IT服务,很多都是面向医务人员,所有的系统都在医生端。病人身边有什么呢?病人的安全、医疗的质量,通过什么来保证?

“病人在医院太孤立无助了。”这成为章笠中确定医惠最初发展方向的动力。

因此,医惠从一开始做医疗行业,就定位在病人的角度。传统的医疗IT都是以某个医疗业务为着手点,从最早的HIS系统,到后来的LIS、PACS系统等,都是围绕一块业务来展开。而医惠更多的是从病人的角度来考虑,通过条码腕带和移动终端的使用,替代了传统手工护理模式的“三查七对”流程,从而真正对医嘱实现闭环管理,拥有了浙一、北大人民医院、北医三院等一批知名医院用户。

由于在移动医疗做得风生水起,一直以来,医惠给人的印象是“护理专家”。章笠中认为,其实这远不是医惠的全部。“医惠的护理系统之所以做得好,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水到渠成。这么多年来,医惠一直在做和病人相关联的系统,想尽办法解决各个业务系统和病人关联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护士需要的。表面上看是为护士提供了很多服务,但归根结底还是为病人考虑。”

医惠科技位于杭州总部的医疗信息解决方案展厅

医惠科技位于杭州总部的医疗信息解决方案展厅

饱受信息孤岛“摧残”

在给医院实施移动医疗、物联网项目中,章笠中的体会是,传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饱受信息孤岛的“摧残”。“做护理系统,病人流程,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和原来的系统的数据交互问题。十年了,我们一直为实现信息连贯服务而战斗,包括打通屏障,消灭信息孤岛。可以说,做医疗多少年,就要和信息孤岛打交道多少年。”章笠中言语中透露着几分无奈。

医惠在病人服务方面一直努力探索。医惠最新的目标是为全民健康提供“全人全程可及连贯”的智慧医疗服务。“这个概念的提出经历了几个过程:第一是以病人为核心,其次是全人全程的服务。在提出这个新的目标后,医惠着重打造闭环管理,实现‘连贯’服务,‘可及’对应的是物联网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把信息的采集变得更加智能。”章笠中说。

章笠中表示,“医疗可及连贯”最终还是基于平台来实现,通过“平台+闭环管理”来架构整个目标,把所有信息打通,针对病人提供连续的信息支撑服务。

实际上,医惠很早就开始探索物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构建了“三网合一”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章笠中表示,接下来医惠在物联网方面还会继续发力。一方面物联网将从围绕流程转向围绕病人生命体征监测展开,把原来依靠人工收集的体征数据转为通过自动化的采集,将大大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监控医院的“跑、冒、滴、漏”问题,加强物资管理和流通管理。

2006年医惠自主研发的移动物联网产品

2006年医惠自主研发的移动物联网产品

“真正做智能开放平台的,只有医惠一家”

“我认为,真正做智能开放平台的,全国只有医惠一家。”章笠中说。为何他敢如此“妄言”?

章笠中解释说,医院上了集成平台后,如果要部署一个新的系统,传统意义上的接口谁来做?是提供平台的公司,还是医院自己的IT部门,抑或是新系统的提供商?目前只有这三种选择。“到目前为止,真正做完平台,可以不用做平台的公司去做接口方案的,只有医惠一家,因为我们的平台是完全开放的。”

“医惠的平台真正起来是在2010年,当时还是称之为信息集成平台,并主张‘以临床数据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以临床数据为核心,让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展现在这个平台上。”章笠中回忆起做平台的初衷。

医惠现在的这个平台,称为“智能开放平台”。用意很明确:“智能”,对应的是物联网,把医生和护士从完全的“信息俘虏”变成拥有主动获取权的“信息主人”;“开放”,对应的是信息共享服务。2014年以来,医惠的“智能开放平台”在全国已经部署了20多家医院。

医惠的做法是,在中间提供一些适配器,即SDK接入包。当不同架数据架构、不同业务架构、不同技术架构接入的时候,通过SDK接入包做转换,使得业务系统和平台吻合,一些比较老的技术的应用还是可以继续使用。医惠对多年来碰到的大量的、老的IT架构解决方案进行了摸索和总结,并把经验分享出来,在智能开放平台上专门做了大量的SDK包。

“智能开放平台得到推广以后,解决了一个根本问题,以后医院再上新的业务系统时,就不需要再去协调那么多的供应商。这是我们医惠平台最根本的东西。不像HIS,新的系统接入,有很多限制。”章笠中说。

新一代以临床数据位中心的医惠智慧医院整体架构

新一代以临床数据位中心的医惠智慧医院整体架构

让医院实现“我的平台我做主”

章笠中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集成平台,只是利用平台技术改进了信息互联互通的手段,即从原有的做接口变成用交换技术来实现,但实际上,医院仍然没有真正自己掌控平台。而医惠的智能开放平台,不仅让医院能够很好地利用临床数据,也为医院提供有效的数据掌控手段。

智能开放平台的目的是把医院所有的IT交互信息都开放出来,在平台上可以看到每个业务系统的交互情况,系统发生了多少数据交互,交互是否失败,都可以清楚地展现出来。同时,对于一些数据的交互是否合理,通过平台分析就可以识别出来。可以说,平台是医院IT工作人员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

从另一个层面看,平台也解决了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医院能够真正掌控这些数据。

每个医院都希望能够自己掌权医院所有的IT,这也是医惠着力解决的。智能开放平台做到了完全开放和可视化,这是原有的集成平台无法比拟的。正如章笠中所说,“真正做平台的,只有我们一家。”

章笠中分析说,目前在平台上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获取信息服务,二是获取数据。部署智能开放平台后,因为平台是完全开放的,获取信息服务成为轻而易举的事,可以随时看到数据的交互情况,医院的运营情况等。而所有数据则交给院方,让医院掌握数据管理主权。事实上,现在很多医院的发展受制于基础数据的缺失,因为数据管理主权掌握在供应商手中。而医惠的做法,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真正改变医院信息化的架构,医院购买系统后,能够享有数据自主权,不受制于任何人。

此外,在这个平台上,还专门做了申请服务的批准流程和测试流程。例如,医院要增加一个肾移植病人追溯系统,厂商只需要提出申请,需要哪些数据,例如患者基本信息、药物信息等;勾选好后交由信息中心做审核,确认这个系统是否需要这些信息;然后在平台上模拟接入系统进行测试,利用平台上的测试工具,判断新接入的系统是否合理、可靠,是否会引起其他信息不畅等问题;测试通过后,系统就可以正式上线,医院试运行的环节都可以节省掉。

“平台+微小化”开启医疗IT新模式

一直以来,传统的医疗IT厂商在部署系统后,认为依靠后期的运维服务费,可以紧密地绑定这家医院。但医惠有自己的考虑,并不希望通过这种“固守”的方式来发展,所以,又率先提出“微小化应用”的概念。

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即院方需求个性化和供应商标准化产品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通过统一产品标准去解决,还是通过个性化定制产品去解决,各个厂商有不同的倾向,仍然存在很多争论。章笠中认为,微小化应用,是解决医院和供应商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微小化应用”的提出,源自于数学微积分原理的启示。通过微小化,把医院业务的管辖范围越做越小,医院可以将多个微小化应用组合以满足业务需求。

章笠中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电子病历。现在每家医院都有电子病历,每家电子病历厂商都不一样。要做到能够满足所有的业务需求,并且能够和临床流程、业务需求高度契合,以现在的水平,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但如果把电子病历做成专科化,一个专科电子病历研发起来要比一整套的电子病历容易得多。例如,一个肝胆外科就有两三套电子病历,细化到肝移植、腹腔镜等都有专门的一套电子病历。通过与专科里最优秀的专家合作,深入研究在该领域的电子病历需要覆盖的内容,包括有关知识库的设计,通过IT实现,一个非常专业的专科电子病历就出来了。

章笠中认为,专科化以后,未来电子病历的选择权将在专科主任手中,而不是医院信息中心。

目前这个模式,还无法推行。因为不管这个电子病历多小,多专业化,实施成本仍然是瓶颈问题。但是如果平台是开放的,所有业务系统都在平台上,上新的系统也不用委托厂商做接口,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专科化以后,一个电子病历可以多种选择,医院满意度将得到大大提升。

平台+微小化”将开启这样一个新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降低部署成本。如果这个平台在100家医院部署,再在平台上增加新的专科电子病历,那么,至少可以保证这100家医院的电子病历是联通的。通过医惠的智能开放平台,今后医院部署业务系统的成本将会大大下降,这对医院的价值不言而喻的。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云平台,微小化一定是部署在云上的。”章笠中表示,未来的目标,是和IBM合作构建一个标准的医疗云H-PaaS。

医惠的移动护理是业界普遍认可的。微小化应用提出后,医惠甚至把自己原来的移动护理也细化分割成一块块小的应用模块,例如,病人评估就只做病人评估一项,输液管理就只负责输液管理,让护士的工作变得更简单。

这和传统的集成平台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前集成平台大多数使用数据集成的模式,不同业务系统的切换需要重新登录,并且集成了不同的系统界面,所以平台呈现的界面很复杂,在集成平台上看到的信息是经过二次呈现的,并不是业务的起点。而新的平台模式是使不同的服务模块单一化,在微小化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涉及到的所有事件并进行提炼,直接呈现使用者需要的界面,而不是让使用者在所有的功能中做选择,为医务人员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患者。

此外,使用者的所有操作都是在平台系统里,而不需要多次登录,直接通过平台应用业务系统,让平台直接成为业务的起点,更贴近业务本身。这个平台就像一个“大宝库”,需要的功能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相比原来集成平台的做法,减少了使用者思考和选择的过程,这也间接降低了医院的成本。

“我们不想让IT变得复杂,重要的研发都应遵循简约原则。”章笠中说,“微小化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提出来的,以简约的目标,细化医务人员和管理者的功能模块,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让使用者用得‘简单’。”

赞(3)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HIT专家网 » 章笠中:医惠科技为什么也做信息平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