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T专家网 记者:陈翠翠
数据始终是贯穿医疗信息化的核心。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副院长关铁认为,PACS的定义是影像的重组和传输,但在医院的应用不应该仅限于此。“PACS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进入到了‘后PACS时代’。PACS带来的价值,90%体现在后续的数据挖掘上。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现有的影像数据将近800T,这个数据如果用好了是财富,如果用不好就是垃圾。”
CHINC2015,GE医疗不仅带来了Centricity企业级影像解决方案(Centricity Solution for Enterprise Imaging)在临床应用的进展,还重磅推出全面数据覆盖信息化解决方案 ——医疗智能管理平台(ICM)。一年前的CHINC2014,GE医疗发布了全新医疗影像信息解决方案。
全院级PACS:连接临床与影像科室
数据始终是贯穿医疗信息化的核心。“PACS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进入到了‘后PACS时代’。PACS带来的价值,90%体现在后续的数据挖掘上。”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副院长关铁向HIT专家网表示。
医疗信息化是一个细分的领域,可以细分到每个科室,例如影像科。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整合性的医疗如何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命题随之而来。
关铁介绍,在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的体系里,分布有10家三级医院,48家二级医院。其中80%都是分布在偏远地区。在2008年以前,几十个医院用的是多个厂家的PACS系统。“等到后面做远程会诊,我们发现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各院区之间的影像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关铁坦言。
2012年,中石油中心医院把7家三级医院、12家二级医院接入远程会诊平台。“19家医院PACS是来自6家厂商的PACS,彼此互不相通。GE用了两年时间对整个平台进行规范化,现在接入的医院的远程会诊数据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展示及监控,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评估系统。而其中最关键、最难的就是做数据的整合。”关铁回忆起早期做平台整合的经历。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临床看不到影像科室的影像。最糟糕的是,这些系统互不相联,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管理处副处长朱卫国对此也曾十分苦恼。
朱卫国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原有的影像系统,存在传输及时性差,放射科内部共享困难,新门诊楼也没有PACS系统进行支持,需要派纸张申请单来流转。针对这些问题,确立了项目的总体目标,一是要提高患者的体验;二是提高用户的体验,包括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等;三是对全院放射科及其他影像科室的管理提供全院级的支持,为全院提供一个高度集成、一体化、网络化的医疗影像信息服务。
以往医院建PACS系统,很多是在放射科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将医院的数据、病理科的数据加入到放射科的系统里。所以,协和医院在调研阶段,就确定全院级PACS的建设,首先是要满足放射科内部进行使用,其次再强调影像集成平台。因为放射科本身的系统很难兼容复杂的影像;再其次是解决多并发访问系统崩溃的问题。
“事实上,放射科的医生也想看到病理科的图片,病理科的医生很想看到临床的治疗,很多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需求。通过全院级的PACS支持临床进行访问,同时放射科可以访问自己独立内部的PACS系统,这两个是独立运营双吻合的机制。”朱卫国说。
现在,协和医院的HIS、EMR、LIS系统可以直接访问患者文档和影像信息,基于XDS-i标准建立了全院文档影像归档和发布平台,基于服务器的三维后处理能力,完善工作任务分配和管理机制。以患者为中心的统一视图,可以按照时间进行排序,每个诊次以及不同住院次数的患者可以在时间轴上进行展示。不同检查的类型,可以在同一个视图上进行展示。提供给用户的界面,把屏幕分成四份,可以是左边列CT,右边是核磁,同时显示对应的诊断报告。“这对于临床医生是一个巨大的帮助。”临床出身的朱卫国对此感受颇深。
借助新项目的建设,协和医院还对原有的影像检查流程做了优化,传统放射检查的项目都要进行预约,预约之前需要经过先划价、缴费,然后再登记。优化的一项内容是把1961个检查项目进行分类,其中有一个分类是人工预约或者无需预约、自动预约。优化后,65%的项目不需要到检查科室进行预约,缴费之后就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去做检查。
2014年5月份与GE共同开始项目的实施,2014年7月份成功完成四套老系统切换。“整个项目实施下来非常顺利,效果非常明显。放射科登记的窗口已经减少到2个,跨院区写报告的问题现在已经完全解决了,患者自助取报告10秒就解决了。”朱卫国说。
临床医生出身的关铁坦言,手术计划是外科医生最关心的一件事情。通过影像可以直观的完善手术计划以及做术后评估,在手术效率、学科合作以及医患沟通上也会有很好的帮助。“当临床医生看到患者的数据的同时,也希望看到相应的患者的影像。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临床医生做的三维后处理的图像凝固到手术室,例如脑血栓,现在用三维影像软件,把有病变的血管及具体位置进行标识并制定治疗方案。”关铁说。
“我们最初的目标是希望能看到影像,然后到全院的PACS,接着是医联体的PACS,现在是为临床医生提供PACS系统。影像的关联应用是无止境的。”关铁说。
“后PACS时代”:挖掘影像数据的价值
关铁认为,PACS的定义是影像的重组和传输,但在医院的应用不应该仅限于此。“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现有的影像数据将近800T,这个数据如果用好了是财富,如果用不好就是垃圾。”关铁说。
“协和医院全院级PACS系统上线后,影像在线储存从去年到现在,总的储存有20多个T,而且每年以30-40个T的速度在递增,将来随着三维后处理以及动态储存的应用增加,影像的量就会更加大。”朱卫国认为,“医院里面有没有大数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处理的方式需不需要用大数据处理的方式,将来要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我们要做就是提供这个服务。”
朱卫国认为,PACS的应用不仅限于服务临床,还可以从多角度的统计给管理带来的帮助。例如进行运营决策的模拟。利用历史数据对CT、核磁、住院部、急诊、门诊进行模拟,如果把住院的病人安排到门诊检查,比如说早上7点到8点或者早上7点到9点去检查,这样就把门诊设备早上8点前的时间用起来了,同样住院部CT和核磁机如果是周末开放,也可以给门诊的患者使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GE数字医疗产品总监左辰光认为,大量数据积累的情况下,如何以数据为基础产生更多的价值是现在面临的挑战。他描述了大数据或者是历史数据利用的一个理想的情况:首先通过一个全数据建立一个临时的数据库,然后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的空缺、零散化分析以及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剔除。在这个基础上,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把预测模型进行检查检验之后发布到业务系统里。然而,在医院信息系统,要实现这个状态,一是把所有的数据放到一个数据库里(数据中心);第二通过统一的展现工具,使数据实时有效展现给有效的用户;第三是需要一个封闭的平台,让这些数据在有保护的情况下被业务人员分析。
但现在临床和科研医生在利用数据的时候面临一些困难。例如做科研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需要到去业务系统找数据,但这些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里面,导致建立这个系统的工作量非常大。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医生不得不学习大数据的算法和一些工具的应用。另外,由于研究的人员不一样,主题不一样,无法协同,造成重复劳动,团队效率差,无法对原来处理过的数据进行二次利用,导致更多的浪费。
基于这些因素,GE在ICM的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功能定位就很明确:第一,能够帮助医生快速检查和改善数据质量。第二,在研究小组业务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提供一键式的数据分析工具,使得研究人员专注于研究本身,而无需掌握复杂的过程。第三,将大量的历史数据转变为有用的科研数据。
左辰光介绍,在ICM的解决方案中,首先提供一个全院级的数据平台,帮助客户实现高效的系统集成以及完整的数据结构,保证客户根据业务的需求能够把所有的数据进行分门别类储存,为以后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依据HL7,RIM XDS-i标准,提高医院信息化系统标准化程度,有效提升后期信息系统集成效率。在此基础上,提供智能临床研究数据库建设,病人全生命周期数据集中调阅,大数据分析工具、临床主题分析应用。科研人员只需要点少数几个按钮,就可以建立运算模型,并获得相应的结果。同时在这个平台上,提供一些标准的模板,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些参数,调动后台的算法获得相应的模型。
“ICM平台的本质是希望利用大数据提升临床诊断的质量、科研的效率以及运营管理的效果。”左辰光进一步举例说明,例如腰间盘突出CDSS(临床决策支持),帮助医生下处方之前判断病人的疼痛状况,分析具备哪些特质的患者倾向于选择手术,并预测手术效果,进行手术前教育,帮助病人做好更好的决定。或者是对一个癌症术后效果的预期,根据模型输入系统的数据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事件、化验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高风险的因素,病人30天手术后生存情况和存活时间。
放射科将被彻底“颠覆”?
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本质就是服务临床。关铁认为,PACS发展到现在,PACS在采集、传输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关键是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全院级影像后处理系统的建立或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检查、诊断分离是很多医院的现状。在欧美地区,影像检查和诊断是分开收费的。关铁认为,这在国内仍是壁垒。“尽管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有先进的设备,但诊断技术相对落后。虽然二级医院在技术操作上经过指导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专业分析以及新技术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做这件事情,检查和诊断是可以分离的。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专家在家里或者是办公室利用碎片的时间,就可以把二级医院的影像诊断做了,二级医院要做的只是配备一名影像医生。”关铁说。
朱卫国对此表示认同并坚信,未来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的转变。他认为,对于集团医院和民营医院而言,或许可以考虑放射科将来都可以不设置,而是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医院只需要配技师就可以了。甚至包括医院的急诊,现在每个医院急诊科都有医生值班,可以考虑把放射科医生进行统一排班,节省人力资源。
“如果图像技术加上大数据的技术、深度学习的技术,如果把这几个技术融合在一起,除了三维影像后处理之外,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未来,图像识别加上大数据以及DICOM,无论是放射科、皮肤科以及病理科都有很多想像的空间。而其中最容易被颠覆或者是被帮助的科室,可能就是影像科室。”朱卫国对于未来影像领域的发展有很多期待。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